2005年11月9日 韩国首都首尔 天气晴
11月8日下午18时,结束了仁川松岛开发区的采访后,我们随即沿京仁高速向相距40公里的下一站———韩国首都首尔进发。进入市区,只见大街上小车竞驰,首尾相随,令人目不暇接;滔滔汉江上,一座座高架桥凌空伸展,将南北市区连成一体。但看灯光下的首尔城,高楼、马路、霓虹,感觉和北京、上海并无二致。
然而,今天早晨醒来一看,枫叶如火,银杏似金。一地落叶,让人瞥见一样背后的不同。金黄的银杏落叶躺在人行道上,有人路过,“簌簌”响着,轻到几乎听不见,又分明一声一声正往心里踱去。该黄的草黄着,该落的叶落下,六百余年兴衰梦影伴着日新月异的汉江奇迹,高速快捷的现代节奏应和着风花雪月的自然呼吸。 我立刻想起了《汉城四年市政计划》扉页上的一行大字“Warm-heart?鄄edSeoul”:温情首尔。果真如此。
上午9时,我们赶到位于首尔市钟路1街洞47号的中国语学院。在这里,温情首尔又给了我们一个“温情”:中国有“韩流”,韩国更有“汉语热”,让我们对首尔更增添了几分亲切感。中国语学院董事长、院长朴贵珍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一见面就兴奋地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韩国已有120多所大学、40多所专科学校和270多所高中开设中文课,各地的汉语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外,韩国各大专院校、教育机构、社会团体争先举办不同类型的汉语竞赛,‘汉语热’逐步升温。”他告诉我们,EBS做过一个专门的调查,原来韩国人学习外语的人中,学英语的占76%,日语占9%,汉语较少;现在学英语的占76%,学汉语的超过13%,远远高于学日语的。
朴贵珍院长是一位讲授汉语20多年的专家,1999年与祖籍福山的贾广伟先生合伙成立了中国语学院,如今发展成为拥有3个学院、在校生最多超过6000人的韩国中国语专科学院。去年,他们在烟台成立了星河外国语学校,让韩国孩子到烟台学习汉语,也教授中国孩子学习韩语。
朴贵珍认为,首尔出现“汉语热”,是韩中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的表现。今天,中国已成为韩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对象国,许多韩国大企业更是看好中国市场。包括烟台在内的山东半岛地区是韩资的首选之地。山东已成为韩国企业家投资中国最多的省份。截至上半年,韩国在山东投资占在中国投资总量的51%,企业更是达到13000多家,其中70%在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中国语学院选择在烟台办学,就是为这些到山东半岛投资的韩国企业提供人才储备。
3年前来韩国外国语学院攻读研究生的祖籍蓬莱的青岛姑娘王乐,正在中国语学院任教,听说有“老乡”来访,高兴地前来问候。她说:“现在已经有许多在烟台投资的韩国企业在轮流培训自己的员工,并将他们派往烟台。”她就读的韩国外国语学院就为LG电子等企业专门培训过高级员工。她认为,现在很多韩国人意识到,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和广阔的市场不仅给韩国带来了巨大机遇,也为他们提供了另一种前程选择。“汉语水平考试”证书,在企业界得到广泛认可。许多韩国留学生到中国,既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更是为今后就业增加筹码。学习汉语会给今后的求职提供很大的帮助,所以许多青年学生把中国作为出国留学的首选。
从中国语学院返回途中,我们发现,韩国的许多公众场所,中文标示牌很多。如地铁站,就随处可见汉字。我们叫“抵达”,他们叫“到着”;我们叫“停车场”,他们叫“驻车场”;我们叫“公用电话”,他们叫“公众电话”;我们叫“美食一条街”,他们叫“食堂街”……读来古雅有趣。韩国朋友说,在公众场所保留汉字标志,或专门制作汉字简体字的标示牌,主要是为了方便日益增多的中国旅客。
给我们采访团担任翻译的福山区驻韩国事务所投资促进部长张冲听我们饶有兴趣地谈论着首尔的“汉语热”,插话说:“其实,这就是‘互动’。经贸大互动,带动了语言大互动。在烟台也是一样,随着韩资的大量流入和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韩语热’也在不断升温,烟大、烟师近几年培养的韩语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
他说,在两国交往中,“韩流”和“汉风”正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韩国流行文化,包括流行歌曲和影视剧作品受到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据韩方统计,过去两年中,中国各地电视台共播放韩国电影电视剧359部,占全部外国影视作品的25.4%,名列第二。同时,韩国人了解中国也已蔚然成风。2004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在首尔落成挂牌,这为韩国朋友提供了不出国门就能了解体验中国文化的窗口和课堂。
有往来,就有互动。我想,烟台要在承接韩国产业转移的大剧中担当“主角”,需要大互动的意识,而且需要互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应有文化上的。增进了解,是一切合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