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头

首页| 新闻 | 烟台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便民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 健康 | 人才 | 维权 | 图片 | 论坛

新闻首页 | 烟台时政 | 烟台生活 | 烟台经济 | 烟台教育 | 山东新闻 | 国内热点 | 国际要闻 | 体育新闻 | 娱乐新闻 | 图片新闻

 

您的位置:背景资料

神五圆满飞行回顾(513所)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大家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壮丽的腾飞,而对飞船主要研制单位之一,我们五一三所来说,每一次发射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2003年10月16日,是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日子,早上6点23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着陆,随着航天员神采奕奕地迈出舱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我,跟大家一起热烈鼓掌、欢呼!激动的泪水不由得挂满笑脸,对承担了个载人航天工程十几个分系统中60余台套设备的五一三所来说,此时,才真正到了欢庆胜利的时刻!

    10月14日,我和周齐市长,以及省市其他领导一起到达发射基地,通过在基地保驾的我所科技人员,了解到我们交付的设备状态一直非常好,但我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轻松,载人航天飞行的核心是“载人”,第一位的任务是保证航天员的安全。而我们所承担的任务,有很多与航天员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

    15日凌晨不到3点,我们就按预定程序开始上岗,我当时是一岗,4点整,临战状态的上岗人员全部到达岗位,此时倒计时进入5小时准备,我带班巡检指挥大厅楼顶天线阵列,天空一片宁静,发射塔被灯光照的通明,巍然耸立在大漠之中,像是翘首等待着主人的到来,远处航天员公寓也灯火通明,我心里想,航天员此时可能正在完成进入发射塔前的准备工作吧?也许在穿宇航服,也许在灌肠进行医学处理吧?

    进入发射程序后,离火箭起飞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的心也越揪越紧,我们研制的无线转发设备,担负着从发射塔架到指挥中心的信息传递任务,这些信息是发射前为指挥员提供决策和下达指令的主要依据,决不能出半点差错,指挥大厅大屏显示,从发射塔传来的信号正常,飞船工程师进入返回舱做最后的检查,此时正好5时整。5点40分,大屏上出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在航天员公寓为杨利伟送行图像,大厅的人们十分激动,热烈鼓掌,为杨利伟壮行。6时整,杨利伟上发射塔,在返回舱平台上做最后的入舱准备。6时15分,航天员杨利伟进入飞船,舱门关闭。发射前30分钟,我们所一位参与保驾的科技人员,与其他在发射塔架的同志一起最后一批撤离。

    随着“点火,起飞”的指令,长二F火箭拔地而起,我的心也随着巨龙腾空,我们所研制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分系统设备正在承受艰巨的考验,为航天员提供在飞船上赖以生存的环境,比如氧气、二氧化碳、湿度等检测、调理,要确保为正在承受载荷过载煎熬的航天员提供正常的生存条件,尽管所有设备和技术在神舟四号上已经得到了全面的验证,但毕竟载人和不载人是不一样的。
起飞后590秒,传来“飞船准确入轨!”这个激动人心的通报口令,但是指挥大厅一片宁静,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直到一个画面出现,当时飞船入轨后,一缕阳光正好透过返回舱上,被称作光学瞄准镜的窗口射到了航天员的脸上,正是这缕阳光刺激了杨利伟的眼睛,使他的头本能地转动了一下。霎那间,大厅成了欢乐的海洋,航天员平安进入太空!仅仅过了几秒钟时间,杨利伟硬是依靠顽强的意志和过硬的身体素质,迅速把状态调整过来,恢复了正常,“北京,神舟五号报告,飞船座舱大气环境正常,身体状态良好。”杨利伟洪亮的声音从太空传来,我们共同渡过了第一道难关。

    飞船在轨正常飞行过程中,我们研制的热控分系统设备也与航天员安全密切相关,在太空,处于真空环境下,没有空气的散射作用,阳光直射到飞船的一面,温度可以达到摄氏100度到200度,而阳光照不到的另一面,完全漆黑一片,中间的分界是十分清晰的一条线,这一面温度是零下几十度,为了保证航天员座舱内温度保持在摄氏21±4度,就要靠热控分系统的精确调节。我所研制的失重生理效应实验装置,要准确为地面提供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状态条件下的重要生理数据。另外,仪表照明分系统的设备也为航天员正常的舱内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保障。

    当飞船绕地球飞行到第十四圈时,神舟五号进入了返回程序,这是整个飞行的最关键阶段,也是最危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轨道舱要与返回舱分离,轨道舱留轨继续工作,在大约120公里高度时,推进舱又与返回舱分离,在这两次分离过程中,被特别列入了飞船需重点突破的十八个难关之一,舱段分离技术,我们所研制的气、液路断接器为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又立了一大功。

    由于这次回收选择在早上6点左右,当时酒泉发射场天还没亮,天气特别好,万里无云,也是第一次选择在天亮前回收,我们早早来到指挥中心楼顶,有幸看到了中华民族为人类创造的又一奇观,5点56分左右,只见西南的夜空中出现一个小亮点,像一颗流星,徐徐飞来,慢慢变大,突然,它变成两个,然后,一个像天女散花一样,形成一个绚丽的大礼花,映红了整个西南夜空,十几秒钟后慢慢消失了,另一个继续划着美丽的弧线向东北方向飞去。这主要是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后,推进舱再入大气层,由于推进舱没有防高温保护层,与大气高速磨擦产生摄氏2000度以上高温,解体烧毁,形成了天女散花的壮丽景观,而返回舱继续向内蒙古中部的着陆场方向飞行。

    随着返回舱接近地球,肉眼逐渐看不到了,我们返回指挥中心看返回舱着陆,由于跟踪及时,落点预报准确,我们创造了搜救直升机与返回舱同时着陆的航天奇迹,拍摄到飞船打开主伞,缓冲发动机点火的壮观场面,在整个飞行全过程中,我们研制的数据管理分系统设备,圆满地保证了飞船在轨控制和返回。返回舱准确落在了预定地点,航天员自主出舱,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将永载史册。在场的很多人都流下了热泪,11年的奋斗,我们不仅参与了这一伟大工程,同时也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再次把中国人的自信写上了太空。

    我们的飞船起点明显要比60年代前苏联的飞船起点高。前苏联的第一艘飞船十分简单,仅仅为了显示“一个人能上天、转一圈就回来”。美国第一艘飞船跟前苏联差不多,第一次太空飞行时间比前苏联还短。到了80年代,前苏联才开始搞多功能的天地往返飞船———联盟TM系列飞船,并一直使用到现在。而我们“神舟”飞船起步时,就作为多功能的天地往返宇航器,与目前俄罗斯使用的飞船已没有多少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比俄罗斯飞船的性能还好。

    从设计上来说,神舟五号飞船的功能是一步到位,不像美国和俄罗斯。美国和俄罗斯初期设计时是把功能分成几块,一步一步地做,中国则因为有了前人的基础,因此上来我们就是搞相当于国际第三代水平的飞船。

    我们的飞船空间宽敞舒适,俄罗斯飞船的直径只有2.2米,3个人在里面太挤了。而我们的飞船返回舱直径有2.5米,比它大30%左右,我们返回舱的可利用空间,在目前世界上在用飞船中是最大的。这样,航天员在里面比较舒适,也留有发展的余地和空间。

    又如,神舟五号飞船在设计思想上也和俄罗斯不一样,从天地往返运输工具上来说,中国和俄罗斯是一样的。但是神舟五号除了把它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之外,还用飞船作为科学实验的工具。飞船轨道舱在分离之前,可以在运行中为宇航员提供活动空间,并可做实验。但俄罗斯飞船在返回时,就把这个轨道舱作为“垃圾”扔在宇宙空间,可我们的神舟五号轨道舱还能运行半年,有动力、电力、控制系统,可以做科学、技术实验,并为今后解决交会对接技术提供方便。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壮国威,振民心,祖国和人民给了我们极高的荣誉,11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作为一名亲身参加飞船研制工作的航天工作者,我有幸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既深受鼓舞,更深感肩上责任重大。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载人航天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使我心潮澎湃,为了这一天,我们奋斗和拼搏了11个春秋,特别是在近八年的时间里,我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集智攻关,冲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突破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在很多方面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在整个飞船的研制过程中,我们担负的不仅是艰巨的研制任务,同时,还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关系着国家和民族荣誉。作为五一三所型号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既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实现“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的目标,每一台设备我们都要进行几十次、上百次的试验,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遗留任何一个问题。11年里,我们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这11年的艰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是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11年的历程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我们的科研人员,是我们所有参加研制工作的干部、职工,他们确确实实是把个人的事业与祖国的荣誉紧紧连在了一起,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载人航天工程的成败联系在一起,“用卓越造就辉煌、用成功报效祖国”也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在这里给大家读一段我们试验队的誓词:

    我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行试验队队员,肩负着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重托,为圆满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中华飞天梦想,我宣誓:继承“两弹一星”精神,发扬“四个特别”的航天作风,牢记使命,恪尽职守,严慎细实,精益求精,同舟共济、拚搏奉献,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确保“神舟五号”飞行圆满成功,用卓越造就辉煌,用成功报效祖国!大家是用心血在铸成丰碑!

    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把攻克三舱连接与分离机构的分离解锁技术,列为试验飞船所要突破的五项关键技术的第一条。这一条技术在我国飞行器中是第一次应用,它要求各舱段之间连接起来密封非常牢靠,分离时连接螺栓要全部解锁。“如果有一个出了问题,整个工程就失败了。”戚总说。而承担这一艰巨任务的,就是513所断接器工程项目组。

    气、液路断接器技术在我国飞行器中属于首次研制应用,研制初期,关于它的技术资料几乎为零,引进国外技术根本不可能,这种关键技术用金钱是无法买到的。513所的特长是空间遥测技术,并不是机械机构制造,研制断接器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中国人进军太空的步伐,民族的自尊、自强和自信使我们坚定了一个信念:走中国研制之路,造世界一流飞船。

    气、液路断接器的可靠工作直接关系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如果断接失败,将会船毁人亡。为了能专心攻关,研究人员把家安在试验室里,我们的设计人员和工人师傅的眼里除了数据就是图纸和计算公式,不分白天与黑夜,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把辛苦作为乐趣。他们设计了几十种结构方案,最后从其中筛选了几种最佳方案。在对模型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后,他们确定了断接器的机构原理和结构方案。1995年6月23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组织多名飞船设计总师和院士,对513所研制的断接器进行关键技术评审,结果认定断接器关键技术基本解决,攻关结果可用于飞船结构与机构设计。

    记得那是1994年,我们开始飞船热控控制单元流体回路测控软件的研制。这是513所承接的第一个飞船软件研制任务,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下一步飞船相关课题的研制。1995年底,我们把研制的模样产品交付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与流体回路系统进行联试。出人意料的是,软件最重要的控温模块在系统扰动的情况下不能平稳地将温度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围内。这意味着,我们将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与航天员有着密切关系的环控和生保系统,航天员太空生存环境温度得不到保障!

    如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确定合适的控温算法是首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在该项任务技术负责人徐洪信带领下,大家闷在试验室里,连续一个星期闭门不出,采取了最简单的开关控制方法。但是,由于不能适应“变化不定”的空间温度,该方案被否决了!他又采取了PID控制方案,但该算法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做一次试验最少也需要5个小时。中午,大家人员吃在试验室,晚上下班了也继续试验,大海捞针般地精心选择参数,一个月后,终于攻克了快变环境下温度控制的难题。从应用来看,该软件在“热控船”上得到了确认,从神一到神五,从没进行过任何更改。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也是我们神五飞船总装测试最忙的时候,潘平副所长带领科研人员,一趟又一趟地去北京、太原等重灾区跑任务,谁也没惧怕过;回来医学隔离,吃住在单位,有家不能回,个个都毫无怨言;同时,潘平副所长患癌症的父亲还在医院里接受化疗,近在咫尺,而不能尽孝!我们的科研人员为解决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中的一个技术难题,大家吃住在一起,在北京一干就是23天,直到问题最后解决。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闯过了神舟五号研制最艰难的时期。

    飞船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中的地面测试无线转发设备,是确保飞船电测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任何一台设备发生问题,都可能影响发射前飞船电性能测试的正常进行,甚至导致整个发射任务失败。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沙金良副所长带领王谦、吕家麟等同志在基地一干就是几个月,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里,他们顶着塞外凛冽的寒风测试数据、烈日炎炎的夏季,他们在酷暑中调试设备,历经千辛万苦。

    完成国家任务是辉煌的。在辉煌的背后,是平凡,是艰辛,也是牺牲和奉献。

    所里许多技术骨干,为了研制任务的完成,渡过的不眠之夜已数不清了,对国家和民族,他们没有任何遗憾,但对家庭、亲人却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和无法弥补的欠缺!

    沙金良副所长在爱人患癌症治疗的两年时间里,他先后三次在基地执行任务。尤其是神舟四号发射之前,此时,他的爱人已到了癌症晚期,孩子也正在准备考高中,他把巨大的痛苦压在心底,在基地一干就是两个月。直到爱人弥留之际,他才从基地赶往医院见了最后一面。

    徐洪信所长助理在基地执行神舟三号飞船发射任务时,他的父亲因患心脏病住院,因为任务紧张,没有回家。在他回家的第二天,老人就去世了。

    还有像刘建文、李群力这样的技术骨干夫妻,双双出差,毫无怨言,为了不耽误工作,把患有绝症的母亲从老家请来帮助照顾年幼的孩子,从来没有向单位要求什么。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五一三所,在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的十一年里,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故事和一个个平凡而又执着的航天人,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我国几代航天人为实现飞天梦想做出的巨大贡献,全面总结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重要经验。这是对我们11年艰苦奋斗的最大褒奖。为了这一天,我们牺牲了很多,但对国家、对民族,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无愧于心!
选择了航天,就是选择了奋斗拼搏的生活,我们无怨无悔!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每一次辉煌,都离不开各方面的大力协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牵动着国人的心,给予我们精神上的鼓励,让我们有使不完的劲。

    祖国利益至上,勇攀科技高峰,永远深深地烙在我们航天人的心中。

    使命因艰巨而光荣,人生因奋斗而精彩。

    昨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明天,在以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嫦娥”奔月、载人空间站为代表的航天事业新征程中,依然充满挑战,但是,能为国家富强和科技进步做出自己新的贡献,我们深感自豪,并充满信心。我们将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同舟共济,团结奋斗,再创辉煌,谱写中国人更加雄浑的飞天乐章!

    (中国航天烟台五一三所所长 宋黎定)

        

编辑:李辰雨         

上一篇:
下一篇: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搜索

20060630001.jpg

纪念建党85周年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

·烟台大樱桃红了

·“五·一”零距离

·中国网络媒体辽宁行

·第六届记者论坛

·血癌女生"爱心大移植"

·网络媒体看上海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烟台包揽沙排男队俩冠军

企业奖励省运首金运动员

W020060715331592810627.jpg

威海记者来烟采访省运会

W020060715530147349770.jpg

刘翔坦言未料能破纪录

W020060712369433127240.jpg

纽约发生大楼坍塌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烟台站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