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战略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山西实际,围绕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战略,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贯彻落实中央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提出了走出“四条路子”(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子,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的重大战略举措,以及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的发展战略目标。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山西省委进一步结合省情和发展现状,突出实践特色,提出了实现“三个发展”(即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这些重大战略举措和目标是基于山西是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资源地区、内陆省份、欠发达地区的基本省情的认识,基于对山西发展现状的准确把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切合山西的发展实际,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为山西推进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山西目前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能源原材料资源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及近年来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山西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国家《关于山西能源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批准设立山西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国家将山西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省,为山西省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机遇。山西将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努力推动全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二、近年来山西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位次前移 2001—2008年,是山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2008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38.7亿元,比上年增长8.3%,“十五”以来年均增长12.5%,在全国的位次从2000年的第21位前移至第18位;全省财政总收入2008年为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十五”以来年均递增29.3%,在全国的位次从第20位前移至第12位;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19.1元,比上年增长13.4%,“十五”以来年均递增13.6%,在全国的位次从第31位前移至第18位;农民人均纯收入4097.2元,比上年增长11.8%,排全国第22位,“十五”以来年均递增10%。 与此同时,山西的基础设施面貌大为改观。2008年,山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965公里。全省目前拥有太原、大同、长治、运城4个民航机场,其中太原机场为国际机场。2008年底,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3720万千瓦,城镇化率达到43%。 (二)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近年来,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山西在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进步,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素质不断提高。煤炭行业向集团化、洁净化、新型化发展,2008年,全省煤炭产量6.56亿吨,原煤洗选率达到60%。焦炭行业大机焦比重达到86%。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720万千瓦,比5年前提高1.3倍。冶金行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不锈钢产能达到300万吨。新兴产业比重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和煤化工在工业中的比重分别达到7%和5%;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0.4%。节能减排效果显著。2008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降幅均控制在年度目标之内。全省环境综合污染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综合污染指数全省平均值比2002年下降63.3%,11省辖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平均值由2003年的136天增加到2008年的334天,8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结束了有统计以来山西省11个重点城市没有二级空气质量的历史。 (三)大企业大集团竞争力增强 近年来,山西以大企业、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大企业联合重组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打造一批主营业务突出、规模效益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太钢集团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联合重组相关企业,发展成为规模技术效益全球一流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体。太重集团等企业在振兴装备制造业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子。煤炭行业围绕大集团、大基地建设,推动了一批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加快对小煤矿的重组改造步伐。支持省内五大煤炭集团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煤炭企业。以铝镁合金及深加工、机车汽车零部件、优质铸锻件、耐火材料、日用陶瓷、玻璃器皿等产品为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以大型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特色煤化工工业园和资源型城市转产工业园为重点,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工业园区逐步成长壮大。与此同时,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实现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共同发展。 (四)涌现出一批在国际国内领先的优势产品 近年来,山西通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一批骨干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一批优势产品居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比如,潞安矿业集团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贫煤、贫瘦煤高炉喷吹技术开发与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潞安矿业集团研发的“高炉喷吹用烟煤技术条件”成果成为国家技术标准,获得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平朔公司“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和氧化硅”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太重研制生产的神舟六号航天发射塔架、各种型号起重机、大型挖掘机、电牵引采煤机、三峡工程液压启闭机系统、国家大剧院舞台设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出了起重机、油膜轴承、减速机三个“中国名牌”产品。太钢生产的不锈钢获“中国不锈钢最具影响力第一品牌”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山西省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倾斜检测及转发装置、抗覆冰抗狂风“贴身拉线”转体塔设计方案两项科技成果达国内领先。 三、山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 (一)严峻的形势 山西的经济总量中,工业经济占55%;工业经济当中,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传统支柱产业比重高达80%,重工业占到95%。由于山西独特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工业支柱行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对外部需求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被动性,加之这些年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日趋突出,从而导致我们在抵御市场风险方面回旋余地变窄,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的程度严重。在此次金融危机冲击下,我省经济下行的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各省,2008年山西GDP新世纪以来首次降为1位数增长,增速为8.3%。今年1-4月份,全省工业经济持续了去年10月份以来的负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6%。 (二)冷静的思考 我们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固然对山西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下滑特别是工业经济下滑幅度较大,但困难和逆境中蕴涵着重大的机遇,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恰恰是一种倒逼机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倒逼机制所蕴涵的机遇,把应对当前挑战与谋划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促进增长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的引导调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进淘汰落后、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同时进一步发挥好山西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和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发挥好近年来全省经济快速发展所积累的财富优势,发挥好山西作为全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建设试点省的政策优势。只要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形成合力,统筹做好扩需求、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保民生各项工作,山西一定能够很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实现转“危”为“机”。 (三)得力的应对措施 第一,围绕扩内需,全省统筹扩大投资和消费两大需求,把扩大投资作为今年保增长的首要任务和根本途径。强调在优化投资结构基础上,通过扩大投资,改善全省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引导推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弥补民生社会事业薄弱环节,促进全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出台后,我们省迅速响应,根据中央新增投资安排的方向和重点领域,结合山西省“十一五”规划目标、发展重点,以及各行业领域项目储备情况,测算提出了到2010年全省投资6500亿元的项目盘子,作为山西落实中央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推进重点。其中,铁路投资2000亿元,新建改造铁路3000公里;公路投资2500亿元,建设里程4.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投资2000亿元,新开工3000公里);机场投资50亿元,新建、改扩建和异地搬迁六个机场;电力投资1000亿元,建设电源点项目25个、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电网9000公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投资500亿元;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投资500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500亿元;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投资500亿元;水利投资170亿元。可以看出,这些重点投向,集中体现了改善基础环境、改善民生条件、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山西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实际需要。全省将统筹地方财力,并拓展和创新融资方式,通过政府投资、市场融资、调动民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确保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加强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项目顺利实施。 全省把加快重点工程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的重中之重和重要抓手,成立了王君省长任组长的重点工程建设领导组,紧扣扩大内需重点领域,确定了152项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5920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约为1500亿元,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安排的1/3以上。152项省级重点工程分为十大类,具体分布为: 1、保障性安居工程类5项:主要包括采煤沉陷治理、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节能示范小区建设等工程。计划总投资230亿元。 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类15项:主要包括中低产田改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引黄工程北干线、应急水源、水电站等工程。计划总投资390亿元。 3、铁路公路机场基础设施类39项:其中铁路项目18项,主要包括太中银铁路、大同—运城—西安客运专线、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等工程,计划总投资2367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00亿元;高速公路项目15项,计划总投资92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28亿元;机场项目6项,包括新建吕梁、五台山、临汾机场,扩建运城、大同机场,迁建长治机场,计划总投资4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0亿元。 4、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类18项:主要包括山西医科大学新校区、太原师范学院新校区工程、山西大学图书馆、中小学危房改造、省心血管病医院、省级社保服务中心大楼、省地质博物馆等项目。计划总投资7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3亿元。 5、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类6项:主要包括全省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厂建设、太原西山地区综合整治、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与保护等工程。计划总投资187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8亿元。 6、产业结构调整类15项:主要包括依托太钢、山焦、晋煤等重点骨干企业实施的冶金、焦化、煤化工产业改造升级项目,五台山、平遥古城、大同云岗石窟旅游景区环境治理工程项目,以及物流、信息、科技转化平台等项目。计划总投资35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66亿元。 7、自主创新和科技制造类2项:包括太原南方重汽有限公司搬迁改造、太重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临港装备制造基地和风电、车轴技术自主化项目。计划总投资3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2亿元。 8、电力类29项。主要包括大同二电三期等6个2×60万千瓦机组项目,中电投临汾热电厂、太原二电厂、平遥热电厂等12个2×30万千瓦机组项目,一批城乡电网改造、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83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07亿元。 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计划总投资37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91亿元。 10、省城十大建筑10项:包括山西大医院、山西大剧院、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科技馆、山西体育中心、山西会展中心、太原南铁路客运站、太原国际机场新航站、太原美术馆和太原博物馆。计划总投资97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7亿元。 在着力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培育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完善了鼓励普通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创优房地产市场环境;启动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三十”农产品市场工程、组织“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系列活动。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稳定市场、搞活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围绕稳增长,山西省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加大扶持“三农”力度。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出台了五项惠农政策,落实玉米最低收购价政策、生猪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奶站建设扶持政策、黄河水价补贴政策和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和鼓励煤焦铁企业的自有资本积极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领域转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生产的信贷支持。组织农业科技、农业机械、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开展重大动物疫病专项整治,稳定农业生产形势。 二是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要求立足当前,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千方百计保增长,同时,着眼长远,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具体措施包括,支持企业加大产品促销力度,支持企业扩大出口,扩大地方产品消费需求,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减免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短期贷款特别是工业短期贷款投放力度,鼓励和促进企业直接融资,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建立工业经济运行调节专项资金,引导企业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大力推进淘汰落后,实施产业振兴战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重点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力度,加强煤炭产、运、销衔接,推进煤炭行业联合重组,加强煤电油气运的综合协调,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等等。 三是大力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1+10”工程建设的意见》,在服务业18个领域中,每个领域选择1个旗舰项目和10个示范带动项目,从市场准入、税收、土地、资金、价格等多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同时,正在抓紧研究和细化旅游、物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全省开展扩大旅游消费春季行动,强化了与周边省市旅游协作。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规划建设精品旅游示范线路。引导和鼓励煤、焦、铁企业自有资本积极向服务业领域转移,逐步实现企业转产转型。 第三,围绕促转型,山西省突出结构调整、资源整合、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等关键环节,统筹推进全省转型发展。一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集中出台了煤炭、焦炭、冶金、电力、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食品等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并按照淘汰关闭一批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的思路和要求,大力推进实施。规划所涉及的八大产业是山西省的重点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95%以上,对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规划明确提出八大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四大行业是山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行业。在市场的拉动下经过多年持续扩张,已形成较大的规模,调整和振兴的重点放在改造提升上,主要是通过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兼并重组、优化布局,增强发展后劲,提升行业素质,走高效集约内涵式发展道路。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食品工业等是山西省需要着力培育壮大的新支柱产业,是转型发展的重点,是应对危机、走出困境的抓手,要通过“创新、引进、品牌”使其走上提升壮大的发展道路,尽快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改变我省支柱产业过于单一的状况。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旨在通过强有力的、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竞争力有一个大的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促进工业经济的调整和振兴。 二是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为彻底扭转煤炭行业“多小散乱”和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状况,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山西紧紧抓住市场回调时机,全方位加大了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力度。明确提出到明年底全省矿井数量要由目前的2600座减少到1000座,资源整合的矿井单井规模不低于90万吨/年,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目前,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正在抓紧有序推进。同时,鼓励和支持煤、电、焦、化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一批煤-电-铝、煤-焦-冶、煤-焦-化、煤-化等产业关联度高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了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抓住市场回调的重要机遇,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严格控制“两高一资”等传统产业能耗,突出抓好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企业的节能改造,实行了严格的节能减排指标考核体系。贯彻省人大《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认真实施《山西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抓紧推进30个企业、14个园区、11个社区、11个县和2个市的循环经济试点,重点用循环经济模式改造和重塑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延伸煤电铝、煤焦铁、煤焦化、煤电材等产业链。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项目建设,扶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示范,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四是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全省在继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工程、造林绿化工程、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集中供热工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启动实施了“2+10”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2”指的是已经启动实施的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和太原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工程;“10”指的是正在加紧准备启动的大同以口泉矿区为重点、阳泉以桃河流域为重点、长治以浊漳河为重点、晋城以丹河流域为重点、朔州以桑干河上游为重点、忻州以南云中河为重点、吕梁以三川河流域为重点、晋中以潇河为重点、临汾以塔儿山、二峰山为重点、运城以盐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目前,各项工程正在加紧推进实施。 第四,围绕惠民生,大力实施“五大惠民工程”和农村公共事业“五个全覆盖”工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大力推进实施教育协调发展工程、创业就业工程、医疗健康工程、社会保障工程、住房安居工程等“五大惠民工程”为重点,努力改善和保障民生。针对去年下半年来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了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和农村公共事业“五个全覆盖”三项工作。一是做好就业工作。下发了《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全省当前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五缓四降三补”政策措施工作方案》、《关于实施特别职工培训计划的意见》,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尽量少裁员、不裁员,稳定现有就业岗位;积极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发挥政府投资和公路等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加大了对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组织开展针对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努力保持全省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二是全力做好医疗、养老、失业、生育、救助等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三是加快推进农村公共事业“五个全覆盖”(即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制定了具体的年度推进计划,抓紧启动工程项目建设。 四、政策举措的效果 今年以来,在扩内需、保增长各项政策实施带动下,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六个亮点: 一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4月份,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4.7亿元,同比增长21.3%。“四大因素”支撑了投资的较快增长。其一,重点工程投资力度大、进度快。其二,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加。其三,农业、服务业投资迅猛增长。农业投资同比增长1.27倍;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74.4%,占全省城镇投资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其四,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1-4月份,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4.5%。 二是消费保持相对活跃。1-4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6.9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高出全国平均4个百分点。全省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3%,增幅高出城市2.4个百分点,反映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效果和潜力。全省汽车类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7.3%。 三是银行贷款大幅增长,信贷投放重点突出。4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864亿元,比年初增加821.8亿元,增长13.6%,同比多增542.6亿元。1-4月份贷款增量为去年全年贷款增量的1.1倍。信贷资金投放突出体现了保重点、保调产、保民生的特点。70%左右的信贷资金投向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加大了对煤炭、电力、冶金等行业资金支持,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贷款支持(农业贷款占到全部新增贷款的13.5%)。 四是旅游产业逆势而上,服务业加快发展势头强劲。1-4月份,全省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4.3%,其中4月份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上月加快7.6个百分点。在旅游、商贸物流快速发展以及服务业9项扶持政策、“1+10”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带动下,今年以来全省服务业投资迅猛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一季度同比增长11.3%,增幅高出全省GDP19.4个百分点。 五是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水平。1-4月份,省属五个重点煤炭企业煤炭产量8493.8万吨,同比增长5.2%;煤炭销售收入371亿元,同比增加50亿元,增长15.5%;实现利润47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增长33.6%。 六是外送电力大幅度增加。1-4月份,在全省发电量同比下降的同时,实现外送电量191.7亿千瓦小时,占到全省发电量的33.5%,同比增长17%。其中特高压累计向华中送电29亿千瓦小时。 全省经济运行在呈现上述亮点的同时,也表现出以下六个积极变化: 一是工业主要行业指标降幅有所收缩。4月份与3月份相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收缩了1.6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冶金、电力、化工、装备制造行业增加值降幅分别收缩了1.6个、6.5个、4.3个、7.6个、6.1个百分点;4月份煤炭、水泥、铝、发电量产量比3月份分别增长9.8%、23.9%、4%和0.7%。 二是在医药、食品工业较快增长带动下,轻工业呈现回升。4月份,全省医药、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4%和9.4%,增幅分别比3月份提高了14.4个和2个百分点。在其带动下,全省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比3月份增速回升了5.5个百分点。 三是部分企业恢复生产,“零产值”企业数逐月减少。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零产值”企业比3月份减少94户,比2月份减少280户。 四是工业产品产销率同比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环比好转。1-4月全省工业企业累计产销率98.06%,同比提高0.97个百分点;一季度实现利润(11.6亿元)尽管同比大幅下降,但比去年四季度净亏损31亿元的状况有明显好转。 五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向好。省监管的33户企业增加值4月比3月增长34.8%,3月比2月增长15.5%;营业收入和利润4月比3月分别增长9.7%和12.2%。 六是用电量、运输量、外贸出口等先行指标环比向好。4月份,全省日均用电量、日均工业用电量较3月份分别增加0.21亿和0.14亿千瓦小时,4月下旬工业用电连续几天最高负荷突破1400万千瓦,达到今年前4个月最高水平。4月份全省铁路日均货运量113.9万吨,比3月份增加1.9万吨;铁路货运日均装车需求增加,进入5月上旬太原铁路局日均装车已上升到15000车,比3月份增加400车;4月份太原铁路局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13.5%。全省外贸出口总值3月份比2月份增长29%,4月份比3月份增长25.3%。 五、进一步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举措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连续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些举措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目前关键是进一步抓好落实,进一步抓出成效。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力以赴确保投资快速增长。重点工程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助推器。当前,要充分发挥152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汾河流域、太原西山地区等“2+10”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服务业18个领域“1+10”工程项目建设。对已开工的项目,要千方百计确保资金到位、物资到位,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对未开工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使其能够早日开工。 二是更加重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积极推进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农家店和便民店建设,扩大农村销售网络覆盖面,重点扶持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全面落实中央出台的扩大消费政策措施,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工作,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促进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中介服务业,尤其是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消费,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 三是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企业是市场主体、经济细胞。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企业,就是保民生;保企业,就是保稳定。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到基层、企业、厂矿等生产一线调研指导和推动工作,职能部门要与企业结对子,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在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方面,实行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政策,允许省属国有重点煤炭生产企业的“两权”价款地方留成部分缓交或转增资本金。在解决企业贷款难方面,通过银企洽谈会,推动银企合作。积极推进全省各市县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在促进产销衔接方面,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协调解决企业产销衔接问题。积极发挥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避免低价恶性竞争,努力保持正常经营。 四是抓紧实施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应对危机,必须紧紧抓住危机中所蕴藏的难得机遇,充分利用倒逼机制,按照巩固加强第一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全面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要抓住机遇,重点实施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淘汰落后、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和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型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食品工业等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全省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为在下一轮经济发展中占领先机奠定基础。 五是深入细致地抓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全力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实现“五个全覆盖”,即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今年要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特别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六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发展的长效机制,落实已出台的十项安全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强化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好市、县长安全助理和通风区长兼矿长助理的作用,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每个职工,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 我们坚信,只要全省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团结协作,奋力拼搏,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我们不仅能够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在经历了这场危机的“阵痛”和洗礼之后,我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将更为坚实,资源配置将更为优化,发展将更为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