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为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其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较低,是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是我省建设新型正业基地和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确保装备制造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根据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装备制造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省装备制造业已形成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装备制造业等门类较全的产业体系。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00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680亿元,是我省继煤炭、焦化、电力、冶金之后的第五大支柱产业,位于全国第22位。全行业拥有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1个省级技术中心,5家行业技术中心。太重的大型起重机、减速机、油膜轴承,太重煤机的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大同机车的电力机车,智奇的动车组轮对,晋机、太重的火车轮、轴,永济电机的电机,榆液的液压系统,经纬纺机的环锭细纱机等30多种产品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较高的知名度。 但是,我省装备制造业与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产业总量较小,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带动性强的整机成套产品和规模效应突出的拳头产品,新型装备制造业发展较慢,外资和民营企业比重较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目前我省装备制造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产品市场需求萎缩,企业经营困难。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央和我省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提振经济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同时金融危机也为我省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以及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新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实现我省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为动力,重点打造规模效应突出、带动性强的整机成套产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构建我省装备制造业技术自主化、设备成套化、制造集约化、服务网络化的新型产业体系,实现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实现产业发展由加工制造向集研发、生产、成套、服务于一体转变,力争形成以五大装备制造国家示范基地、五大新型装备制造基地和四大产业集群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格局。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到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2、产业集中显著提高。到2011年培育2个年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2个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4个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装备制造骨干企业。 3、名牌产品大幅增加。在煤矿机械、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纺织机械、液压元器件(系统)、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等领域打造3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 4、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到2011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个,重点骨干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授权专利年均增长30%以上。产品设计、制造水平、成套能力有较大提高,优势产品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我省装备制造业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五大装备制造国家示范基地 抓住国家制定国家级装备制造示范基地标准和认定办法的契机,发挥我省在煤矿机械、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纺织机械、液压元器件(系统)等传统行业的比较优势,聚焦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通过进一步整合优化、自主创新、引进技术、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壮大规模和提升竞争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五大装备制造国家示范基地。 1、煤机成套制造国家示范基地。以太重煤机为核心,进一步整合重组煤机制造资源,壮大骨干企业,打造煤机品牌,建设国内最大的煤矿机械成套设备制造国家示范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煤炭综采成套设备,薄煤层采煤设备,综合机械化掘进设备,连续采煤机及配套设备,矿井提升、运输设备,煤炭洗选成套设备,煤炭气化、焦化设备,煤矿安全设备等。 2、铁路装备制造国家示范基地。以北车大同电力机车、北车太原轨道交通、永济电机、晋西机器、太重集团、智奇铁路设备公司等企业为基础,整合省内资源,通过整车和关键部件的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我省铁路装备核心竞争力,打造太原、大同铁路装备制造工业园,建设我国北方铁路装备制造国家示范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电传动系统、铁路货车、铁路工程作业车,与高速列车配套的电机、车轴、车轮、轮对、电液转辙机等铁路装备部件及城轨交通装备。 3、重型机械制造国家示范基地。以太重集团为核心,加大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力度,不断提高重装产品科技含量和制造能力,带动重装整体实力的提升,建设重型装备制造国家示范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系列挖掘设备、起重设备、管轧成套设备、高速线材轧机、带钢冷轧主轧设备、锻压成套设备、油膜轴承、系列减速机等。 4、纺织机械制造国家示范基地。依托经纬纺机,整合周边纺机企业,构建纺机制造产业体系,建设国内大型纺织机械制造国家示范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10万转以上的转杯纺纱机、350千次以上的精梳机、倍捻机、400转数以上的剑杆织机、喷气织机等棉纺机械设备,化纤纺机设备,特种纤维纺机设备。 5、液压元器件(系统)国家示范基地。以榆液集团为龙头,整合省内资源,建设榆次液压工业园,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和合作开发,发展高端产品系列,做强做大榆液品牌,建设国内高性能液压元器件及液压系统国家示范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高端比例阀、伺服阀、高性能叶片泵、液压阀、液压马达、转向助力泵、大型成套液压系统和智能化液压系统等,引进技术发展柱塞泵、工程液压阀、行走机械变速液压系统等。 (二)培育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五大新型装备制造基地 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我省重型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钕铁硼水磁元器件、节能环保装备、电子装备及信息化系统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优化整合、引资合作、重点扶持,促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培育壮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五大新型装备制造基地。 1、重型汽车及新型燃料汽车制造基地。依托太原南方重汽、运城通达、中信机电、大齿集团等企业,优化整合、加大投入、培育龙头,带动配套零部件生产,建设我省重型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依托我省醇醚燃料汽车现有基础,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国家新型燃料汽车制造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重载汽车,专用车;稳步发展醇醚燃料等新型燃料汽车。推进重车变速箱、重车车桥、离合嚣、涡轮增压器等车载系统和传动系统汽车零部件的发展。 2、新型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依托太重集团、永济电机、电子二所、潞安集团等企业,自我发展与外部嫁接并举,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打造我省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多晶硅铸锭炉、清洗机、装片机等光伏电池制造装备,风电整机装备、风电增速器设备。风电电机,核电站装卸料系统设备,燃气发电机组等。 3、钕铁硼永磁元器件制造基地。依托运城恒磁等磁材企业+加强关键工艺技术的攻关,延伸碰材产业链,建设我省钕铁硼永磁元器件制造基地。 发展重点:培育发展微特电机、高温超导磁悬浮轨道磁钢、核磁共振磁钢、空调压缩电机磁钢、电子通讯器件、磁力机械(磁力泵、磁性阀)等产品。 4、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引导企业加大节能环保装备投入力度,通过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培育核心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建设我省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余热发电成套设备,智能化输变电设备,高炉炉顶余压发电设备,干熄焦设备,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粉锅炉,脱硫脱硝除尘设备,污水处理设备,汽车尾气净化及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设备,环境保护在线监测仪器等。 5、电子装备及信息化系统制造基地。依托电子二所、山西通用、普天电缆、太工天成等企业,强化产学研结合,培育自主品牌,推进信息技术与装备产品的融合,提升装备产品档次,建设我省电子装备及信息化系统制造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液晶显示、新型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数字检测监控仪器仪表、高性能铅酸蓄电池、LED光源、汽车电子等电子产品;用于矿山、环保、电网等领域的智能控制设备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产品设计开发系统等。 (三)发展具有较强区域优势的四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我省的铸造、锻造、不锈钢深加工、铝镁合金深加工产业目前已有一定基础,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竞争力弱,通过进一步优化整合,提高产业聚集,培育核心龙头企业,建设具有较强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 1、铸造产业集群。整合省内铸造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国家紧缺的大型和精密铸件为方向,培育运城、临汾、晋城、晋中、吕梁五大高精铸造产业集群区。重点发展发动机缸体、缸盖、汽车制动鼓、轮毂、刹车盘等汽车铸件,火车车厢用摇枕、侧架,机床铸件,电机壳体,高锰钢铸件等。 2、锻造产业集群。依托太重集团、山西锻造厂和定襄锻造园区,以国家振兴规划任务为指导,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率先突破大型和精密锻件瓶颈,重点发展大型不锈钢锻件、耐高压锻件、轧辊等优质锻件,加氢、化工、核电等装置所需重型容器锻件,重型汽车前轴,大马力发动机曲轴,不锈钢法兰、精密环件等。 3、不锈钢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重点发展大型医用设备、制药设备、化工机械、食品机械、环保设备、城市供水设备等不错钢制品和金属结构、不锈钢焊管、无缝钢管等不锈钢深加工制品。 4、铝镁合金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阳铝集团、富士康、闻喜银光镁业公司、晋城路宝、广灵精华化工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产品所需的铝镁合金压铸件及其深加工产品。 四、加大营销力度,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追踪国家和省重大工程及重点产业,及时做好结构性调整,提高产品中标率;依托区位优势,倡导近地贴身设计和快捷便利服务理念,突出地缘亲邻关系,以实现共赢为目标,积极与本省用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拓宽本地市场;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构建全国营销网络,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通过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国外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等,提高装备制造产品的国际市场知名度;拓展巴西、印度、秘鲁、东欧等新兴市场,以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拳头产品为主导,加快构建国际营销体系,扩大产品出口。 (五)培育企业集团,提升装备产业集聚 以太重集团、富士康、北车大同电力机车、北车太原轨道交通、太原南方重汽、运城通达、智奇铁路设备公司等企业为主体,整合关联企业、研发机构等资源,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以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为依托,加快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装备制造集中地和产业集群区。 (六)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完善煤炭机械、铁路装备、重型装备、纺织机械、液压元器件(系统)等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进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突破薄煤层采煤设备、快速掘进设备、大型煤炭洗选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装备、高端液压系统、高速列车关键部件等技术瓶颈,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制造工艺水平,强化成套集成能力。引进技术,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国际化大企业的技术协作和联合攻关,大力开发高端医疗器械、先进轻工机械、食品机械和农用机械等新型装备制造产品系列,开拓新的产业领域。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推进技术标准创新,及时跟踪转化国外最新标准,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推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渗透和融入装备制造业。 (七)大力招商引资,实施产业开放战略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装备制造业。引导国内外知名企业向我省重大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集聚,促进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区域整合,构建多元化产业结构。引进和承接国际、国内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发展配套产业体系。 (八)发挥军工优势,实现军地互补双赢 发挥军工优势,以铁路设备、石油钻具、动力设备、电子装备等领域为重点,以军地两用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军民结合装备,促进装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军工民品和地方装备企业的重组整合,加大军工企业与地方企业的协作配套,实现军工装备和地方装备制造业的互补双赢。 四、政策措施 (一)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省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以贴息、投资补助和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五大国家装备示范基地、五大新型装备制造基地和四大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技术创新和重点项目建设。对成功开发重大产品和成功引进外部大企业、大项目的有功人员及单位要给予重奖。 (二)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抓住国家新一轮增加投资的机遇,用足用好国务院关于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的各项政策措施。对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大企业、工业园、装备基地、非公有制及外资等重点投资项目,要优先审批、优先扶持、优先提供融资服务。 (三)实行首台(套)补贴制。对订购和使用首台(套)本省产重大技术装备的重点工程可确定为技术进步示范工程,省专项资金予以优先扶持。购买首台(套)本省产重大技术装备,可申请国家、省专项资金补贴,可按规定加速提取设备折旧。 (四)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加强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的开发,科技部门要拿出三项费用中的25%重点扶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攻关、技术推广、重大技术引进、参与国家产品标准制定和国外先进标准转化以及中试基地建设。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经有关部门认定为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开发、制造国务院确定的16个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装备而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和国内不能生产的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所退税款作为国家投资转作国家资本金。 (五)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对列入国家或省重大装备重点建设的项目、招商引入的战略投资项目、大企业项目和基地建设项目,优先优惠配置土地。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进行技术改造,对太原、大同等地需搬迁改造建设重大装备制造园区的项目,给予土地置换优惠政策。 (六)强化培养引进人才。支持装备制造业采取期权、技术入股、特殊津贴等灵活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国内尖端人才。对重大技术装备开发、制造和推广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改善装备制造业高教经营人才、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努力遏制人才外流。 (七)搭建产业融资平台。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投资装备制造业;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企业发行债券;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制约装备类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 (八)创优产业发展环境。各地、各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筒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上门服务、现场办公、急事特办等多种方式,开辟“绿色通道”,营造优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 五、规划实施 为推动《规划》的实施,省政府建立振兴装备制造业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由省政府相关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省经委。具体负责制定实施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时协调解决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向社会发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信息,确保装备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 各市要按照本规划精神,结合规划目标、任务和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各级各部门要按规划要求和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实施,并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报省政府。
|
黄河新闻网
编辑:张其天
|
|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