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天空,茫无垠际的海面,机声隆隆的码头,夜以继日的填海造埠……锦州港从未像2006年的春天这般热情如火,这是属于锦州港的节奏。
春透绿纱,疏柳含烟,海风拂面。越是靠近锦州港,越是深切感受到锦州港加快建设现代化大港、企盼率先崛起于锦州湾的激情与壮志。
斗转星移,沧海巨变,1986年开工建设的锦州港,已从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年吞吐量超过3000万吨的现代化国际商港。锦州港人以“险而不惧、难而不退、锲而不舍、折而不回”的精神,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方式开拓视野,创造了港口发展的全新历程。而锦州港所创造的辉煌,不仅增加了锦州市在辽西沿海城市群建设中率先突破的信心和勇气,也加快了锦州市全面建设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步伐。
坚持适度超前的科学发展
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刻,让锦州港如此自信和沸腾。在继2005年吞吐量完成3003万吨后,今年第一季度,锦州港又实现吞吐量751.4万吨,港口生产营运的画面精彩纷呈,油品稳居半壁江山,进口化肥一跃成为“新贵”,粮食在周边港口中转中担当“领头羊”,集装箱吞吐量更是持续走高,为74021标准箱,同比增长63.3%。
锦州港的沸腾,令人激动,锦州港的发展,令人振奋。锦州港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它是省委、省政府发展沿海经济带、打造“五点一线”战略决策的重要一极———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扬起的龙头,而且是因为它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了港口发展的内部规律,抓住了外部机遇。
1986年开工建设、1990年正式通航的锦州港,到2005年底已拥有4油、3集、8杂15个生产性泊位和1个辅助性泊位,备受瞩目的25万吨油泊位工程的竣工试投产,不仅奠定了锦州港“亿吨大港”的基础,为打造中国北方油品大港、建设国家级石油化工生产加工与储备基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更为整体开发锦州湾创造了先决条件。
锦州港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港口坚持“融入锦州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服务腹地经济发展”的思路,得益于“亿吨大港、石化先行、产业互动、港城共荣”的战略。锦州港人早已意识到,锦州港的战略早已不是自己的战略,锦州港的发展也不单单是自己的发展,而是辽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辽宁腾飞的一翼。
锦州港的直接腹地为京津唐城市群与辽沈城市群的过渡地带,包括锦州、朝阳、阜新、盘锦、葫芦岛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赤峰、通辽,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土地面积为20余万平方公里。未来港口吞吐量的发展将主要受直接腹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间接腹地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西部地区以及蒙古东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间接腹地是机械、化工、铁路、建材的重要制造基地,石油、煤炭、木材、矿石的储备量在全国占很大比重。
作为我国渤海西北部400公里海岸线唯一全面对外开放的、我国最北部的国际深水良港,锦州港考虑的是怎么做好辽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和通辽等地对外贸易的口岸,怎么做好黑龙江、吉林西部和蒙古东部地区物资中转最便捷的出海口,怎么瞄准欧亚大陆桥、东北亚以至世界大市场。
基于这样的思维,自2003年起,锦州港坚持适度超前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以建设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国际港口为目标,充分发挥深水良港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港口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建设。2003年,锦州港投入港建资金为2亿元,2004年港建资金达到5.1亿元,2005年,港口完成建设投资13.8亿元,是锦州港开工建设史上投入最多的一年。袁世杰 宁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