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已于近日公布,“十一五”规划是一个引导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纲领性文件,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我认为,“十一五”规划中有三个重要“看点”:一是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关于积极扩大内需,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是关于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上述三方面看似相互独立,其实均围绕着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降低投资率和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样一个中心点。
在我国出口需求频频遭遇国际社会压制和摩擦的新情况下,扩大国内消费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我国要实现在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必须加快消费的增长率,充分挖掘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形成围绕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的良性增长格局。“十一五”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对于2006年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受国家政策、收入、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06年消费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局面。初步预计,2006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8308.5,同比增长13.0%,名义增长高于2005年0.5个百分点,考虑到2006年物价水平可能会比今年略有提高,因而消费实际增长约为11.7%,比2005年实际增幅高0.2个百分点。归纳起来,2006年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具体将受到四大因素的影响:
v1、 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的支付能力增强。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9.5%的高速增长,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707亿元,增长5.0%,增幅高于上年同期,农业生产的较快增长,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86元,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从目前看,由于国家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不断加大,而且农业丰收问题不大,虽然粮食价格不会大幅上涨,但是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因而农业将再现增产增收的局面。此外,在各方努力下,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也得到较好的解决。因而2005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增长6%左右,农民收入连续两年呈现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收入预期,调整消费格局和扩大消费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村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已由沿海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内陆地区,2005年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差距已开始缩小,2006年有望进一步缩小。
2、 城市居民收入结构性微调,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将呈现扩大趋势
收入水平低是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则是困扰城市消费的根源之一。为了维护低收入阶层的利益、缩小收入差别,2005年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失业人员补贴等政策措施,2006年将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在收入政策上向低收入者倾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状况不断得以改善,使他们的生活必须消费得到较好的满足。提高低收入和工薪阶层的收入等城市居民收入结构的微调政策,涉及到城市人口的很大一部分,这部分人收入增加、预期改善对消费的贡献不可估量。
3、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趋于合理和改善,有助于扩大即期消费
随着各种社会福利制度的取消,医疗、住房、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未来支出大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消费。90年代中后期多项涉及到个人的福利制度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那一时期消费需求的增长。当我国经济重新进入扩张期,国家财力不断增长,且财政支出从发展生产转向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以后,有关部门开始重新审视和进一步完善各项改革制度,以期建立公平、合理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人性化设计,居民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
4、 个税扣除费用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且实行全国统一标准,有利于扩大中低收入群体和中西部的消费
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方案有望在2006年出台实施,对于扩大消费意义重大。
2006年消费增长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受高油价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汽车和住房消费仍将延续较为沉闷的增长,火爆局面不会再现。油价一涨再涨使老百姓对汽车消费望而生畏,如果加上其他税费等开支,我国普通汽车消费者所费确实不菲。至于住房消费,居民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在各种政策作用下,例如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严格住房消费信贷,提高首付比例,导致许多消费者采取等等看的态度,房价希望降得更低,信贷政策希望更宽松,建房比例希望有更多的经济适用房推出,因而住房消费处于引而不发的状态,2006年如果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严格控制,商品销售不会出现的改观。
二是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单靠政策补贴作用有限,彻底改善农民状况,需要农村经济发展大变动。只有农村经济发展采取大动作,才有可能改变现状,中国经济才能跃上新台阶。有人提出城市全面反哺农村的计划,有人提出搞新农村运动,还有人提出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加大农民向城市转移的力度,减少农民数量等等,有些想法可能一下实现不了,可是计划措施不能不考虑。可喜的是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问题,我们期待农村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祁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