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从初中就对女孩进行教育,让她们知道当母亲是神圣的,可中国从来就没有这样一个组织,教育女性如何做母亲、如何做好母亲。一个合格的母亲可不是仅凭生理本能就能当好的,也得‘先培训,后上岗’啊。”

徐耀国与他的母教事业
2005年12月25日,雪后一直阴冷的烟台,在这一天开天放晴,艳阳高照。
对关注烟台母亲教育事业的人士来说,可谓四喜临门:烟台母亲教育中心正式揭牌,中国烟台母亲教育网(http//www.muqin.e531.com)开通,母爱教育专著《弘扬母仪之德》出版,《母亲教育信息》创刊。
当有关领导将民政部门颁发的社会团体资格证书颁发给中心发起人徐耀国时,这位68岁的老人乐开了花:他和17位同伴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个政府认可的合法身份。
一本书奠基一个工程
徐耀国曾是一名军人,官至团级政治委员,退休前在烟台一家企业中任纪检委书记,几十年来,从事的工作都与思想建设、道德教育有关。
作为孝子的他,对母亲教育早就有所思考,但在见到王东华的《发现母亲》这本书前,只是感性认识,远未想到这会成为倾注他后半生心血的事业。
1999年11月6日,徐耀国清楚地记得这一天,他在烟台一中退休教师、后来被他称为“烟台倡导母教第一人”的陈泰田家里看到这本后来他逢人便荐的著作:《发现母亲》。
作者王东华在扉页上给陈泰田教师写下的三句赠语引起了徐耀国内心强烈的共鸣:“多一个教师,就少一名警察;多一所学校,就少一座监狱;多一个合格的母亲,就少一个社会负担。”
徐耀国把书借回,一口气读完。
他心中思考多年的问题又浮现出来:母亲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贤母,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父亲。中国是一个有母教传统的国家,但这种传统慢慢地淡化了。当前,面对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只有高素质的母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这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他向记者讲了一个“烟台女中学生将早产儿装入垃圾袋扔掉”的真实故事,“这样的极端事例尽管是个案,但现实中更多的女性只是凭着生理本能当母亲。我想,应该从初中就对女孩进行教育,让她们知道当母亲是神圣的,可中国从来就没有这样一个组织,教育女性如何做母亲、如何做好母亲。一个合格的母亲可不是仅凭生理本能就能当好的,也得‘先培训,后上岗’啊。”
从那时起,一个想法就在徐耀国心中萌生。
他为这个构想中的事业起了一个名字:母亲教育工程。
母教事业的“井冈山”
这一工程要想得以实现,必须要有一个舞台,这个舞台,徐耀国找了2年。
“毛主席说过:‘军事家要有一个活动舞台,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才能导演出有声有色的活剧来。’党培幼儿园就是我的舞台,我们母亲教育的星星之火就是从这里在烟台燎原的。”
党培幼儿园是烟台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幼儿园,园长党培本是弃婴,是党和政府把她培养成人,她有着超出常人的思想境界。她也算是一名成功的母亲,女儿在她培养下多才多艺健康成长,其左右手同时挥毫书法绝技曾被央视邀请拍摄,轰动一时。
2002年,党培与徐耀国一拍即合。
2003年,徐耀国与党培策划了烟台历史上第一次“模范母亲评选”。出乎徐国耀和所有人的预料,效果特别好。
“评出来的6个模范母亲,都是农村妇女啊,不光把自己当母亲的经验写成稿子,还上台演说,不容易啊!对其他母亲的震动很大。”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有了典型,有了成功经验,心里就有数了,宣传!”徐耀国说起当年初战告捷,还是有些得意。
2004年8月,党培幼儿园又搞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母亲教育论坛”。
“唐功红的母亲也来了,为论坛增色不少。唐功红的母亲晕车,平时不出门,唐功红奥运夺冠后烟台的庆功会她都没来,可听说我们的母教论坛后,非让儿子骑摩托车带她赶几十里路来了。”徐耀国说起这些时,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这次来的嘉宾无论数量和层次上都上了一个台阶,其中包括烟台教育专家、省政府督学于大伟教授。”
徐耀国在烟台有“不在红头文件上的书记”的绰号,他的朋友圈子中有一大批媒体记者,随时听他召唤,随着宣传的不断扩大,徐耀国从事的母教事业在烟台越来越有影响。最终,发展到以他为主的18个热心母教事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以及18家企业共同参与,发起组织“烟台母亲教育中心”。
而这一民间组织,最终被烟台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收编,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成为一个有合法身份的公益性组织。
“母亲教育”与“教育母亲”
在母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徐耀国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母亲教育不能停留在感情层面,必须上升到理论高度,让一切有章可循。
于是,第一本母亲教育理论书籍《弘扬母仪之德》集徐耀国及其他五位专家的心血诞生了。
这是一项独立的研究领域,现有的各种类型的教育,都涵盖不了母亲教育的全部。
“母亲教育,从微观来说可以用两句话解读,一是母亲的教育,二是教育母亲。”徐耀国在书中提出这样的理论观点。
“所谓母亲的教育,就是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而教育母亲,就是要提高母亲的素质,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教育的结果,一句话,做母亲也要与时俱进。”徐耀国指着《齐鲁周刊》上一篇文章的题目《做母亲也要与时俱进》说。
说到这本书的出世,徐耀国说:“我没做过母亲,但我从这本书体会到了生产的艰难。”书的印刷是印刷厂赞助的,但组稿、排版、校对都要徐耀国负责。印刷厂业务繁忙,印书的事总被一再拖后。
“那天,我九点就出门了,雪太大,走了2个多小时,11点多赶到厂里,可能人家被感动了吧,书很快就排上了号。”
尽管现在有不少企业家热心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的无偿提供办公场所,但徐耀国知道,刚刚起步的母教中心,底子还比较薄,只能量力而行,很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
“母亲教育应该是一项事业,完全可以做大。我想条件成熟时要办一所学校,也可以与现在比较成熟的学校联办;还可以办一个专门给母亲祝寿、让儿女尽孝的酒店。这些都是会产生效益的,良性循环起来会更好地支持母教事业。”
“我一直说,这项事业的原则是‘道德,正义,良心’,但资金管理和使用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和监督体制。” (《齐鲁周刊》 施晓亮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