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牧场奶价低至5毛 山东督促乳企不要拒收
来源:大众网 编辑: 2015-01-13 07:42:00
进口奶粉增加致原奶过剩,国内乳企减少致原奶无法“消化”
对于奶价急剧下跌的原因,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分析,廉价奶粉大量进口,导致国内乳制品供应过剩,对国内原奶价格形成了直接冲击。
据海关数据统计,2014年1-11月,中国共进口奶粉88.4万吨,同比增加20.25%,折合原料奶750万吨,相当于2013年全国原奶产量的21%。目前进口奶粉的价格已经下降到每吨2万元人民币,折合生鲜乳不足每公斤2.5元,明显低于国内生鲜乳成本价。
国内奶类供需失调也导致原奶价格骤降。山东省畜牧业协会介绍,从消费需求方面来看,市场奶类商品价格上涨,挤压了消费空间,居民消费力下降,企业拓展市场困难,降低原奶收购价格;而从供给方面来分析,全国原133家企业中有82家重新获得许可,51家未过审查,意味着全国总的原奶需求量下降。再加上团体采购以及高端礼品奶销售下降,上半年国内乳制品产量同比降1.8%,其中液态乳产量下降1.42%,奶粉产量下降10.87%。
山东原奶较去年同期增7.8% ,但饲养成本高
由于2013年下半年,奶价持续走高,养殖积极性增强和投入增加,再加上动物疫情控制好、气候条件适合等因素,奶牛数量增加,单产水平提高,生鲜乳供应充足。预计2014年全国估计增产原奶120万吨。据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 2014年山东监测奶站生产原奶240万吨,同比增加7.8%。
然而,由于发展时间短,现代化奶业发展体系不够完善,饲养成本高、单产水平低,与国外比综合生产能力低下。据统计,目前山东奶牛单产基本为6吨/头,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9-10吨的单产水平;2014年山东平均奶价3.97元/kg,高于新西兰、美国、欧盟2-3元的市场价。同时,国内玉米价格是美国的2倍多,加上苜蓿等高蛋白饲料缺乏、牧场养殖管理不足、中小规模养殖品种改良不够、防疫费用高涨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系统性成本较高。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历次奶业生产波动中,由于部分乳品企业仅考虑短期利益,忽视与农户之间的长远合作,也出现了一再“伤农”的情况。部分乳品企业以自我为中心,随意拒收、限收、压级、压价,导致上游养殖户利益无法保障,成为国内生鲜乳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和动摇奶业生产基础的不稳定因素。
责任编辑:孙毅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