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首页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首页 | 新闻 | 烟台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 健康 | 人才 | 维权 | 图片 | 论坛

 

人才首页

人才新闻

求职信息

招聘信息

成功访谈

求职指南

认证培训

技能鉴定

资格考试

 

 

您的位置:人才新闻

IT职场怪圈:企业无米下锅 毕业生却求职无门 

  2010-08-15

资料图片

    据光明日报报道,近日开幕的“2006年中国高校IT院长论坛”上,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肖华告诉出席论坛的150多位院长:“最近有两件事让我们对人才问题伤脑筋。一件是司机关的4个处室招聘公务员,这些处室的业务多数涉及半导体、元器件等基础产业,可相关专业的人才少之又少,应聘者中竟没发现一个专业合适的,最后只好选了几个相近专业的毕业生。第二件是有一次在网上组织产业发展的讨论,大家列出了几个急需发展的专业,后来发现,发展这些专业的最大难题,竟然是大学里找不到培养对口人才的专业。”

    “我在南京晃荡了两个多月,再找不到工作只好回老家种地了。”东南大学一位本科生说他已参加了十几场招聘会,递交出去的数十份简历也是石沉大海,“几乎所有单位的招聘条件都要求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这不是断了我们这些应届毕业生的路吗?”

    IT职场供需双方似乎存在着一个矛盾: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因无米下锅而心如火焚,另一方面是寒窗苦读之后的大学毕业生因所学专业或工作经验等原因而求职无门。

    板子首先应该打在教育身上

    “人才培养,教育是主导,IT职场出现了怪圈,板子首先应该打在教育身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在他看来,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的陈旧和教育方式的陈旧上,现行的教材编审体制和应试教育方式早已跟不上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了。

    “教材陈旧”并非现在才提出来的,久拖不决,高校也有自家的苦衷。参加“2006年中国高校IT院长论坛”的院长们认为,多年来教材改革收效甚微,根子在于教育体制。“教材的改革受制于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而教学大纲是两年一次计划。设置新的教学专业须经教育部批准,审批过程较慢。”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朱艺华说。东南大学信息科学工程学院院长尤肖虎认为,“高校也有难辞之咎”,譬如在补救措施方面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力度,专业设置和教材的设计缺乏超前性。

    大学生的基础和潜质再好也需要‘开刃’

    从市场眼光看,破解怪圈不只是道难题,更是一个机会。“这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他们所欠缺的就是钉子的尖,也就是实践。而这种实践机会是学生在普通高校的校园里很难学到的。”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IT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孙元凯说。

    沈阳赛斯特教育机构CEO李泽清断言:高校教育并没有错。他举例说,韩国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一般需要花一亿韩元(相当于人民币八、九千元)和半年左右的时间参加职业培训,否则也难以找到工作。

    根据多年IT从业的经验,李泽清认为,一个IT企业招聘员工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理论素质,譬如IT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的理论知识等,这在高校的教育中已经解决了。二是能力素养,也就是技能。这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个弱项。三是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

  培训并非为他人作嫁衣

    供需矛盾如何化解?高校、用人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各有说辞。这或许说明,这本身应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所能单独承担的。

    解开IT职场的怪圈,不只是专业教育机构(高校和职业培训班)的事,也是用人单位即企业的事。有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之父”美誉的美国学者詹姆斯·迈天称,信息时代的企业经营几乎没有秘密可言,“唯一的优势是你得有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并能够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这便是“学习型组织”的由来。“学习型组织”的一个基本特征,便是对员工不间断地培训。据说在微软,新产品的开发是几个小组交替进行的,前面一个小组开发成功就撤下来,再由后面的小组顶上去做下一轮开发。微软的理念是,开发了一个版本,这个小组的知识就已经过时,需要接受再教育了。

    IT精英们之所以对惠普、IBM、微软这些优秀的跨国公司趋之若鹜,原因之一也是那里的培训做得好,每个人都有培训机会,培训实际变成了一种福利。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张荣认为,一些企业冷淡岗位培训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理念上的,“我不是学校,我只是用人单位。”另一个是怕做赔本买卖:我的培训能收回成本吗?他翅膀一硬就跳槽咋办?他表示,缺少培训文化,不只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也是影响国内IT产业壮大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障碍。一个不具备学习型组织功能的企业,是难以做大做强做长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用人单位的培训并非在为他人作嫁衣。

中新网         

编辑:赵文银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搜索

·求职中的九大防骗技巧

·巧妙应对外企面试提问

·闽培训残疾人康复就业

·绿色通道招贤两万多名

·陕西办大中专网上招聘

·福建培养技能紧缺人才

·沈阳成立青年技师协会

·在校生到娱乐场所实习

·中国缺10万高水平翻译

·测评:个人判断更重要

·认识自我物色适性工作

·就业竞争加剧人才测评

·云南昆明运用人才测评

·国内首个创业测评系统

·测测自己的职场成熟度

·职业态度成为求职要素

·学生求职失败心理原因

·测评:测你的职场性格

·关于狮子的若干个寓言

·兄弟二人扫阳光的故事

·狮子和羚羊的教子方法

·掉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人生就像是乘坐公交车

·言论:会生活才会工作

·人生就像是一顿自助餐

·掉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成功寓言:发挥你的优势

·废简历成办假证者财路

·避免简历中6常见错误

·个人简历—求职敲门砖

·知名HR教你如何投简历

·简历不能看出真实能力

·让简历进废纸箱九要点

·用心创造有个性求职信

·外企求职简历考虑因素

·简历难辨真假应怎么办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烟台站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