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

     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用户: 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论坛  会员  健康  理财  旅游  教育  校园  职场  文化  房产  汽车  公告栏  曝光台  众众微博

烟台  社区  山东  百态  环球  经济  体育  娱乐  读图  评论  视频  彩票  手机报  帮帮团  手机杂志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当前位置:健康2009心理驿站

告别口吃关键越过心理坎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编辑:胡昌辉

2011-03-20 08:48:00

烟台移动手机报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每月资费仅三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被口吃所困扰。记者采访了济南市口吃矫正中心主讲老师王力,他阐述了自己对口吃发生原因和具体治疗的看法。

    没有天生的口吃病

    电影中,乔治六世发生口吃的根源被归结为童年的心理创伤。王力表示,口吃病都不是天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口吃就是心理原因产生的障碍。

    王力介绍,济南市口吃矫正中心曾联合省立医院放射科,对100多名口吃者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检查。检测结果表明,口吃患者的大脑和正常人的大脑没有差异。
 
    “其实,口吃现象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口吃,并且刻意避免口吃,由此形成了心理上的障碍,就会形成口吃病。”王力说。据他分析,口吃者大都性格内向,性格因素是口吃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正常状态下,人们对于自己发生的口吃现象一笔带过,不会过分在意。但内向的人通常更关注自我,会过于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追求十全十美。这种过分关注的心理,带来焦虑、紧张等情绪障碍,反而使正常口吃演变成所谓的口吃病。

    越在意,越口吃

    “越在意,越口吃”是口吃者心理上难以跨过的一道坎。王力告诉记者,引发口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无意的暗示。一些原本说话正常的人和口吃者在一起呆的时间长了,不知不觉自己也有一点口吃。

    二、有意的模仿。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以调皮的男孩子居多。比如七八岁的孩子,在生活中发现了口吃的人,觉得那样说话很有趣、很好玩,于是模仿口吃的说话方式。久而久之,发现者不自觉也变口吃了。

    三、家庭教育不当。一些两三岁的孩子,正在咿呀学语,就出现了口吃的现象。这种口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吃,而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能力,导致说起话来断断续续不流畅。一般长大后,有的孩子会慢慢就好了。但如果此时家长处理方式不当,提醒、议论、嘲笑、讽刺、打骂等方法,有可能激发孩子的消极心理,不敢说话、不说话、怕说话,一说话就口吃。

    四、偶然口吃过分注意。有的成年人平时说话没事,偶尔一次在大会上演讲,由于紧张而没有说出话来。走下讲台后,感觉自己表现不好,过后就对这件事耿耿于怀,自责、内疚、痛苦、郁闷,甚至影响吃饭睡觉。从此每次开口说话,想的不是说话的内容,而是自己的口吃,心里暗示不要让自己再出丑,结果越怕口吃越口吃。

    五、精神刺激。有这样的案例: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被老师猛然间用书本拍醒,要求他站起来回答问题。学生站起来蒙了,说话磕磕巴巴,老师同学因此都嘲笑他。这种精神刺激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以至于此后每次说话都很紧张,恶性循环,慢慢成为口吃病患者。

    说话速度慢下来

    正是由于“越在意,越口吃”这种心理上的恶性循环,让口吃变成了难以矫正的一种“病”。

    “舌头和发音并不重要,口吃者要先从心理上藐视口吃。即便说话时发生了口吃现象,也要从心里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大不了,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说话的内容上。”王力说。

    他告诉记者,要矫正口吃,关键是说话的速度先慢下来。在济南口吃矫正中心,针对口吃有一系列的矫正方法。首先是语言训练。包括呼吸练习法、气音协调法、慢语训练、调音训练、以及压声法等方式。改变口吃患者说话急、猛、快、发音过重等不良的说话习惯,在日常的说话交流中,要注意运用放慢语速以及正确的呼吸方法说话的技巧,养成一个好的说话习惯,并坚持一段时间。

    其次是心理治疗。电影《国王的演讲》中,听音乐朗诵属于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心理治疗还需要口吃者了解口吃的相关知识,正确对待口吃现象、口吃病、以及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而放松心理,改变自己对于口吃的错误态度,走出口吃的阴影。

    经过以上训练,在口吃患者可以正常说话之后,要进行“户外突破”训练。王力尝试带领学生在公园、广场、汽车站、火车站、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在老师的引导下,和陌生人对话、交流、唱歌、演讲。当他们感受到语言的乐趣,感到自己说话和一个正常人一样,就能找回多年没有的自信。 卞文超 王述良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线

 

6

0

1

6

6

8

8

烟台 烟台新闻 烟台大众网 中国烟台 烟台新闻网 烟台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