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用户: 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论坛  会员  健康  理财  旅游  教育  校园  职场  文化  房产  汽车  公告栏  曝光台  众众微博

烟台  社区  山东  百态  环球  经济  体育  娱乐  读图  评论  视频  彩票  手机报  帮帮团  联盟商户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当前位置:健康2009职场健康

中年的白领比实际老10岁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胡昌辉

2011-01-11 08:17:00

烟台移动手机报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每月资费仅三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根据英国保柏(BUPA)健康小组昨天刚刚发布的国际健康医疗研究报告,中国45至54岁人群中约有54%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更有超过9成的人认为政府需提高对老年人的关怀……这份报告最近被公之于众后,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反响。记者注意到,大多数留言者都认为报告真实反映了当前现状,“心态老龄化”和对“老无所依”的担忧正成为困扰中国整整一代人的心理问题。

  健康报告

  中国45至54岁人群过半自认是“老人”

  中国45至54岁人群中约有54%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超过四分之一(28%)想到自己变老时会心情沮丧;26%对变老有恐惧感;30%对晚年生活表示担忧;91%认为政府需提高对老年人的关怀。这是英国保柏(BUPA)健康小组昨天发布的国际健康医疗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

  该机构今年6月至7月对包括中国等12个国家的12262名公众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72%的65岁以上的人不感觉自己老,67%仍感觉健康。而65%的中国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60岁前就已老了。尽管中国是世界上对晚年准备最充分的国家之一,但被调查的人中仍有60%担心晚年生活,希望生活不能自理时能得到家人照顾。

  调查还显示: 法国是心理最年轻的国家,32%被调查者认为超过80岁才是老年;17%巴西人最盼望老年,远高于全球水平的3%;印度人最不担心变老,70% 认为不影响自己或“没有想过”;印度声称为老年做的准备最多,71%的印度人说已经做了某些准备;而65%的俄罗斯人没有做任何准备;66%认为自己老时会得到家庭照顾。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最担心的是年老时得癌症(34%)或痴呆症(23%)。中新

  相关链接 BUPA:英国医疗保险巨头

  BUPA是英国最大的专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公司,在北京有代表处。

  BUPA成立于1947年,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为820万人提供服务,主要是向个人及公司客户提供各种医疗保险计划,提供重大疾病及各种长期健康保障计划,还经营疗养院、医院、诊所和健康评估中心。综合

  网友:多种原因造成“心态老龄化”

  观点一:

  工作、身体的双重压力

  大连网友:太累了,真想早点退休,现在不仅仅是私企,连机关事业单位也是压力重重。

  北京网友:物价上涨太快,薪水上涨速度远远跟不上,生活压力大。大家身体都很糟糕,很多40多岁的人就那样突然生病走了,你说能不觉得自己老吗?

  观点二:

  用人体制造成“被老化”

  上海网友:我们没把自己当老人,觉得自己在40岁左右正是人生成熟、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是单位硬是要把我们朝老人标准靠,有什么办法?别说45岁,现在用人单位只要看你超过35岁就觉得老了。

  杭州网友:中国45至54岁人群,因为就业的机会被社会抛弃了,所以感觉老了。中国45至54岁人群人未老,心却老了。

  北京网友:深层原因是45至54岁人群,特别是基层,已经遭遇晋升的天花板,在单位几乎啥机会也没了,就等退休了。社会把大于45岁人的舞台给拆了,没戏唱了不老才怪呢。

  观点三:

  被边缘化导致心态变老

  南京网友:40多岁的人如果还没在领导岗位,在工作中一般缺少竞争力,慢慢的就被年轻的、刚进入社会的代替了,所以自己也就被社会划分为老年人一类了。

  南宁网友:不是我们认为自己老了,而是被老年啦。我们国企一系列的东东就是要你认为你老了!在企业被边缘化,被老年化,几十年的经验抵不上一张学历,更谈不上尊老敬老,从领导开始就认为你是企业的包袱,咱们能不老吗?

  正反例pk:自我调适心态很重要

  48岁的老陈:现在就等退休了

  老陈是记者一个朋友的二叔,在南京一家事业单位做驾驶员。“就是这么回事,反正我是早觉得自己老了。”昨天在电话里听记者说了调查报告的事后,老陈连连几声长叹,倒起了苦水。

  “我1987年就参加工作,要说年轻时也曾风光过一阵子。”老陈说那时候司机很吃香,一张驾照比啥都金贵,他先是进了一家国有企业,“出车的活说实话不多,基本上就是养着,来笔生意就跑一趟,悠闲得很。”没过几年,老陈被单位领导调过去开专车,同时也负责接送一些重要客人,老陈应酬渐渐多了,肚子也慢慢大了。好景不长,1998年老陈下岗,在家无所事事了一年后总算托老关系进了现在这家事业单位。“之前在厂里被惯出来的臭脾气可害了我。”老陈说,这几年因为脾气的事得罪了不少人,“虽然不至于开除,可基本上算是直接进入养老阶段,好差好活很少轮到我。”

  老陈现在最爱端个茶杯和那些单位里50多岁的同事打牌下棋,用他的话说,“都老杆子喽,混日子等退休呗。”

  54岁的老朱:刚骑车去了趟黄山

  老朱是记者的球友,每周固定到健身中心打三次乒乓球,游一次泳,风雨无阻。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老朱刚刚从黄山回来,“骑自行车去的,10来个人,我年纪最大。”

  说起“心态老龄化”的问题,老朱一直在电话里笑。“这个我可以理解,10年前我也觉得自己老过。”10年前,老朱在南京一家媒体做编辑,“每天值夜班,很苦很累,但水平有限,干了几十年还是个小编辑,跟刚进来的小年轻比起来,能力、理念、身体都差一截子。”当时老朱还被查出来慢性病,“都是常年伏案工作逼出来的毛病。”那段时间,老朱经常会心情不好,发脾气。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朱结识了南京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团体,40多岁的他被邀请参加了几次活动,“每出去玩一趟,总觉得精气神焕然一新。”老朱见多识广,人生阅历丰富,而且人极厚道稳重,很受团队里的年轻人尊敬。过了两年,团里几个小伙子张罗着开个户外用品店,让老朱去当店长,“我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

  幸运的老朱,在奔五的路上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开始焕发第二次青春,不但把店打理得井井有条,自己也越活越年轻。“心情好了,身体也好了,更重要的是,有个平台能让我发挥自己的价值。”

  老朱说,他理解那些说自己老了的同龄人,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关键是你是否有勇气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是否有决心去适应和坚持。”

  专家:要让中年人觉得自己还“中用”

  “一般来说,到了60岁以上才算是老人,现在45至54岁人群中竟有一半以上觉得自己老了,这不是个人问题,跟整个社会氛围有关。”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社会学所副所长李宁宁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来自工作上的竞争、家庭负担以及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太快等诸多因素,导致这些人“身未老,心已老”。

  在李宁宁看来,在工作上处在重要位置的人,会觉得自己仍年富力强,能做很多体现自己价值的事情。相反,那些在单位中“退居二线”的人,以及正处在社会边缘的人,他们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就会有种失落感。“现在考公务员,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用人单位招人,也喜欢设置‘35岁以下’这个门槛;在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到了45岁还没有被提拔,基本就没事可做了,他们被硬性地划到‘老人’这一群体里,客观上造成一种‘老了、没用了’的感觉。”

  “‘身未老,心已老’,改变这种消极的现状,首先是个人要调整心态,多做让自己感觉年轻的事情,其次就需要社会创造氛围,为这些被边缘化的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施展创造力,体现出他们的自身价值。”李宁宁举例说,“比如帮扶‘4050’就业困难人员,为他们找份工作,既能解决一家老小的生活问题,又能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有用。经常听到上了年纪的人感叹‘人老了,不中用了’,如果让他们觉得自己还‘中用’,就不会有老了的感觉。”(记者 张磊 戚庆燕)

  新闻延伸

  中年白领比实际老10岁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发布了《中国城市人群健康白皮书》,该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效问卷51.3万份,是中国历年规模最大的一次“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该调查显示,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35-50岁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龄”超龄趋势明显加快,平均超过“日历年龄”10年左右。

  对于压力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买房、父母健康、婚姻和孩子教育成为白领四大压力源。买房成为第一压力的受调查者达46%,成为头号压力源。父母健康问题则成为白领第二大压力来源,达38%,留守老家的“空巢父母”无人照顾的问题,成为“移民白领”心里的痛。此外,城市越大压力也越大。而对生活方式的调查显示,从饮食、睡眠、运动及心理各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近八成白领饮食睡眠不规律,每天感觉比较疲倦。23.7%的受调查白领表示早餐“随意打发,起晚就不吃了”;20.7%经常在外吃快餐,不能保证蔬菜水果的正常摄入;54.4%每天会感觉没睡够,另外32.4%睡眠质量不好;46%偶尔运动一次。

  “其实,我们所说的衰老,是指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状态的滑坡。这些变化多是在体内悄悄发生的,外表未必看得出来。”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调查也表明,导致白领“早衰”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代谢异常,这与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关系。这些“富贵病”很少独来独往,若不及时干预,会发展成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疾病,成为“精英猝死”事件的幕后黑手。二是慢性疲劳、失眠、心理障碍等,这类疾病的形成除工作紧张、经常加班等压力因素之外,长时间上网、应酬过多、饮食不科学、作息无规律、缺少锻炼以及家庭不和睦、精神压抑等都是重要因素。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线

 

6

0

1

6

6

8

8

烟台 烟台新闻 烟台大众网 中国烟台 烟台新闻网 烟台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