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2009 > 求医问药

板蓝根防治流感不宜久服

来源:中国医药报   编辑:   2014-11-14 11:04:00   作者:

原标题 [老药板蓝根防治流感不宜久服]

  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主产于华东、华北及陕西等地。板蓝根作为中药中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唐代的《新修本草》就已经对它有记载了。《日华子本草》说其可“治天行热毒”,《本草便读》称其能“清热解毒、辟疫、杀虫”。这些记载都说明古人很早就开始用板蓝根治疗流行性“热病”了。

  以解毒利咽见长

  板蓝根性味苦寒,归心、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且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中医用于治疗温热病发斑、痄腮、喉痹、大头瘟疫、丹毒、痈肿等热毒症。

  板蓝根含有多种氨基酸、靛青、靛玉红等多种药用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流感病毒和乙肝病毒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在治疗与季节变化有关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炎、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时,常用板蓝根配伍使用,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板蓝根还可以促进肝细胞功能的恢复,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对一些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如水痘、带状疱疹也有治疗作用。它还能用于治疗疱疹性口腔炎,可促进口腔黏膜的再生和溃疡愈合。

  板蓝根还有解热和抗炎作用,不仅可以消除体内病菌代谢产生的毒素,而且能降低使用抗菌药之后导致的不良反应。

  多用于配伍用药

  大多情况下,板蓝根在用于治疗疾病时都配伍其他药味联合使用,少单用一味药。例如板蓝根配伍金银花、连翘、荆芥等,可治疗风热感冒及温热病的发烧、头痛、口渴、咽痛、舌苔黄等症状;配伍玄参、连翘、牛蒡子等,可治疗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等;配伍金银花、薄荷等,对腮腺肿痛并发烧的治疗效果也很好。

  板蓝根也被制成多种剂型,如板蓝根冲剂、颗粒和口服液等,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板蓝根中成药在预防流感、流行性脑炎、腮腺炎、红眼病、麻疹、急慢性肝炎等方面还是有独特的优势,即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

  如防治流感时,可取板蓝根18克煎水服,也可服用板蓝根颗粒,每次1包,每日服1~2次,连服3日;防治腮腺炎时,可用板蓝根30克煎水服,或用板蓝根颗粒每次2包,每日1~2次冲服,连服3日;幼儿园、学校出现流感、腮腺炎、水痘、流脑、手足口病等病流行时,可服板蓝根颗粒5~10克,每日1~2次,连服3日。

  不适合所有人和感冒

  板蓝根虽然是一味良药,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宜,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切不可盲目服用。从药物的性味讲,它属寒凉之品,故用于治疗实热之症,若长期大量使用,容易伤及脾胃,出现胃痛、畏寒、口淡、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从辨证用药讲,也要根据病情的不同区别对待。以感冒为例,同样是感冒,有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时疫感冒(流行性感冒)、体虚感冒、少阳感冒等多种类型,临床用药完全不同。板蓝根药性寒凉,属于清热解毒药,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风热感冒的症状是患者发热较重,怕冷较轻,有汗不多,头胀痛,肢体酸痛,咽红肿痛,口干欲饮,舌质红,舌苔黄。流行性感冒症状与风热感冒相似,但发病快、病情重,高热,寒战,肢体酸痛疲倦等。对于其他类型的感冒板蓝根则不适宜。

  即便同样是风热感冒,不同患者也存在夹湿、内热等个体差异,板蓝根较适合体内蕴热的风热感冒,对于风热夹湿感冒的患者就不太适合。

  避免多服、久服

  由于板蓝根性味苦寒,用它预防流行性疾病时,要注意适量,不要多服、久服,最好不要超过3天。

  体质虚寒的人,如常感脾胃不和、容易腹泻、身体怕冷,就更不宜多喝板蓝根。尤其是小孩子,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服用板蓝根过多,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有的人把板蓝根泡茶,每天都喝,则更不可取。

  曾有一位家长为预防孩子感冒,每天都让孩子服用3袋板蓝根冲剂,结果一个星期后,孩子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曾有一名4岁的孩子,连服8天板蓝根,结果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还有文献显示,有人曾因长期服用板蓝根导致腹泻不止。这些虽然都是个别病例,但足以说明,如果不辨别个体差异而一味乱用板蓝根,还是会有副作用的。

  另外,如果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板蓝根,在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时,还易引起蓄积中毒,出现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如上消化道出血、白细胞减少等。也有个别患者服用板蓝根过敏的情况。

  可见,虽然板蓝根毒副作用较小,但如果不对证地长期服用或过量滥用,也会产生不良后果。

初审编辑:胡昌辉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