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

     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用户: 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论坛  会员  健康  理财  旅游  教育  校园  职场  文化  房产  汽车  公告栏  曝光台  众众微博

烟台  社区  山东  百态  环球  经济  体育  娱乐  读图  评论  视频  彩票  手机报  帮帮团  手机杂志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当前位置:健康2009宝宝

警惕家庭“虎爪”伤孩子

来源:新华网     编辑:胡昌辉

2011-03-20 08:47:00

烟台移动手机报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每月资费仅三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中考、高考临近,毕业班的学生进入了频繁的周考、月考、模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说,最近他不断接到学校和家长的电话,称孩子心理压力大,造成学生精神失常、抑郁等现象。

    青少年心理纠结不仅只是局限于精神抑郁。近年,青少年因心理危机造成的自杀、校园暴力、沉迷网络等事件不绝于耳,有关专家表示,我国三亿多未成年人,他们最弱的是心理健康,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教养”方式不当,引发的心理健康危机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应坚持“成人大于成才”的教育观。

    全球20%的青少年有心理健康隐患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期发布的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指出,全球20%的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抑郁。早在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对我国中小学生调查数据则显示,80%左右的中小学生是心理健康的,有16.4%的小学生、14.2%的初中生和14.8%的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不超过5%。
 
    “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0年来对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看,这组数据到目前基本没有改变”,孙云晓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曾对中学生心理咨询问题作过统计分析,发现42%是来自于人际关系的问题,27%来自于学习的问题,还有20%是来自于自我方面的问题,关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不到10%。

    在林崇德看来,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体可以包括敬业、乐群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

    湖南女作家阮梅7年来跨省对2000—3000名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做心理和生存问题调查。在她与孙云晓合著的新书《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讲述了10余名男女中学生因心理危机而导致离家出走、沉迷网络、盗窃犯罪、割脉自杀、吸毒卖淫、同性恋爱等极端个案,让人触目惊心。在这些个案中,学生大多是在敬业、乐群、自我方面出现了问题,而家长、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致使悲剧的发生。

    这与家庭、学校、社会“教养”不当密切相关。阮梅分析说,父母的精神支持与物质给予严重失衡,高压、高期望值、包办一切,让孩子远离了心灵的快乐;应试“高分”成为悬在学生心头的一座大山;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脱节,学生社会知识贫乏,社会环境的灰色污染导致青少年对校园外的恐惧和漠视。如此,青少年人生坐标可能发生严重倾斜。

    警惕家庭“虎爪”伤及孩子

    产生心理危机问题的根本原因何在?孙云晓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未成年人支持性的人际关系不够,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出现严重问题,就会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其中,亲子关系在其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孙云晓等专家认为,有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家庭教育不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会引起巨大的心理危机,需引起中国父母的高度重视。

    2010年底,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的《虎妈战歌》讲述自己对女儿的严厉教养方式使女儿成才。其教养方式引发了关于中美教育一场大讨论,也让虎年中的中国妈妈们既跃跃欲试又犹豫不决,是“放养”还是“圈养”?是严厉还宽容?

    对于“虎妈”教育,孙云晓说,儿童特别需要严格管教,但“虎妈”教育是灾难。“虎妈”在孩子眼里可能既是天使,也是魔鬼,“虎妈”式教育容易导致或诱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危机。

    湖南省脑科医院有个叫严恒(化名)的病人,是“虎妈”教育下的典型案例。因认为父母啰嗦,从丢东西发展到打父母,最后被诊断为人格障碍,而这都起因于母亲在家里事无巨细都要管、都要说,规矩要求多,而且不允许严恒犯任何错误。

    阮梅所作的调查表明,青少年谈及压力、紧张的来源,首先提到的是家庭父母,其次是学校教育。

    严恒的悲剧近年在我国家庭时有发生,孙云晓认为,惩罚孩子的前提是肯定孩子,要宽容孩子的不完美,不要对孩子管束过于严厉。

    拿什么爱孩子

    阮梅对一位未曾谋面,网名叫“路过的生命”的16岁学生记忆尤深,正是他促使阮梅完成了《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一书。在2010年仲春时节,这名学生投河自杀。面对一个稚嫩生命的离去,男孩的姨妈在网络上发出悲伤的诘问:“要怎样去爱你,才能唤回你远去的脚步?”

    阮梅说,人的一生有许多爱逝去可以再来:婚姻、家庭、爱情、友情、事业等,唯有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爱,错过了就错过了。

    专家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人才问题上应坚持“成人大于成才”的教育观,父母、老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孩子付出“真爱”,许多心理问题和由此引发的家庭社会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孙云晓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三个要素,即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进行抗挫折训练。他特别指出,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是延迟满足的教育方法;二是爱孩子要敢于说不甚至惩戒;三是培养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四是鼓励孩子更多一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全社会都应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同时,加速推进心理学学科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心理学人才刻不容缓。”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杨凤池指出,当今家庭教育存在三大误区:重智商轻情商;重物质轻精神;重少年轻童年。这种误区值得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李文道博士提出,未成年人本身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家庭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坚强后盾;学校要减少应试教育对未成年人伤害。 谢良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线

 

6

0

1

6

6

8

8

烟台 烟台新闻 烟台大众网 中国烟台 烟台新闻网 烟台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