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走出应试困境 传统教育亟待变革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 2014-07-17 17:15:00
在中国有4亿多人在学英语,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但效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某知名教育集团发布全球首份《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年花费300亿元用于英语培训,但实际效果依然不佳,中国在44个母语为非英语国家及地区中,英语熟练度仅排在29位,在亚洲区域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泰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意义,不用详细论述,教育问题不单单关系到千家万户,更重要的关系到民族前途的大事情。所以,我们需要以高度科学、合理的眼光来看待教育,不单单凭借一己的“感觉”来思考。
毋庸置疑,“应试教育”的存在具备过硬的群众思想根基,目前来说,教育腐败还是比较严重的,脱离不开官本位的权力意识。所以,如果我们放任自主招生,那么我们很难保证高校能够按照公平的原则去对待每一个富有才能的孩子——毕竟,我们很难出台一个合理的考核驱动高校提升自己办学实力,这种背景下难免有不少高校会成为权力家族的附属。所以,考试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举措,尽管偶尔也存在腐败现象,相对来说算是公平的,必将长期存在下去。
然而,考试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对科学学科理念的破坏却也不容我们逃避——没有一个民族,只是为了追求分数排名而把自己的教育办得严重扭曲、变态!我们今天就面临这样的教育格局,种种不良的教育现象一再向我们敲响警钟,可是,在惯性思维下我们却很少去思考大刀阔斧的教育革新问题。
不单单如此,假如我们今天不是研讨如何抓好应试教育,提高教学成绩,我们对眼前这种痴迷于稀少的几门课程分数中的教育加以指责和批评,常常会被权威部门认为“反动”!真是一个悲剧!想起一句古老的警句:“不要试图去摘掉做惯了奴隶的枷锁,习惯了枷锁中生活的奴隶会对你投来怀疑的目光。然后,他们会重新进入到枷锁中去。”
“禁考令”在山东省就面临这样的处境!几年前,山东省教育厅就出台一系列“禁考”措施,鼓励地方中小学办学打破应试教育困局,并且,在标准化建设中大力发展了各类学校的体育器材、综合实践器材、图书室及各类实验室等等,这给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创新空间。然而,目前来说,高考的思路依然执着在考试分数上,所以,地方中考很难拿出富有自己远见的人才选拔举措,同时,在一些追求分数教育功利心强的地方,把小学教育也一并牵连在应试教育里。就目前来看,虽然学校都耗费数百万的财力、调动教职员工周末加班进行场地建设等等,然而,很多器材却依然只是为了迎接检查而已。耗费巨大财力、人力投资兴建的各类功能室只是迎接检查罢了,并没有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甚至于很多处于小学长身体段的学生一个学期下来都没有正八经的上过几节音体美课,更不用提及有益身心的课外阅读、综合实践等等富有意义的教育形式了。作为高层的教育政策决策者,需要意识到底层一些陈旧思想的负面作用,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顽固、迂腐的教育理念,在当代教育改革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作为教育决策者绝非一时头疼脑热出台一个措施。然而,其措施的价值却又得不到基层的认同,如此背景下,难免出现山东省“禁考令”形同虚设这类失败的改革。每一名改革者需要树立清醒的头脑,然后去克服陈旧思想对于改革的阻碍作用。
钱学森临死曾坦言:“为什么解放后的教育培养不出人才?”这是一个不容模糊的问题,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的竞争核心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而教育,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基础工程,如果教育出了大问题,那么,对于整个民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当代国内主流趋势依然痴迷于高考的分数排名,却只有少数的声音在反思我们教育学科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教育是否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尽管大众可以在短期内意识不到,然而,我们必须要竭力去认清时下应试教育的荒谬性。我们需要认识到,因为痴迷于应试,我们学校的教育常常被运作成考试科目的天下,甚至于由于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参加考试,已经被我们的教育远远忽视。而对于分数的盲目痴迷,又让很多学科背离了科学的精神。比如英语,我们用考试逼着四亿多人去学,后果如何?再比如语文,我们也用分数逼着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了,按理即使我们培养不出世界级的文化大师,那么,也该把汉语发扬光大了吧?可是,解放前尚且有老舍、赵树理等等贴近群众的语言大师存在,应试教育中我们把汉语折腾得那么难,考出了几个文学家?再去反思一下,我们的考试教育,我们逼着孩子们去接受考试那套题目,不给他们自由阅读,更没有时间去参加户外的实践活动,然而,孩子们日夜扑在上面累坏眼睛的考试题真的有那么大的价值吗?我们把中高考的语文试题拿来考考国内的小说家、文学大师,有几个能够及格?同时,我们把生物、历史、地理等等运作成背诵学科,同时我们把这些纳入统考科目,有多少孩子在逼着进行死记硬背考试完了又统统忘掉式毫无价值的教育呢?我们把物理、化学运作成数学的衍生品,然而,尽管解题能力相当棒,又有多少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阅读科学书籍、展开独立的实验探索的活动中去?
原本,我们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广阔的阅读平台,孩子们如果从小喜欢接近于文学书籍,耳濡目染,难免不会成为优秀的文学家;如果我们给每个孩子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实验室,让孩子们带着兴趣阅读科学书籍,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实验中积极地探索,如此的教育氛围难免会培养出一流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同时,如果我们从小尊重艺术教育,让孩子们的灵魂在音乐等艺术的世界里感受熏陶,难免我们会培养出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即使那些没有天赋成为各类出类拔萃的人物,甚至于不擅长考试的孩子我们也该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生存与发展的本领,做一名简简单单的普通人。然而,当代分数教育培养了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各级的教育部门埋头于编造一些不靠谱的造假材料,然后,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学生虽然各科分数高高,他们让分数折磨得累坏头脑,创作不出论文、甚至于高校教授之中的剽窃现象成风。这是整个学术界的腐败与堕落……
未来对于我们还有很多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首先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是否还要继续这种劳而无功的教育?是否继续用狭隘的几门学科分数来编织教育版皇帝的新衣。如果,我们意识到这种功利性极强的分数教育对于教育者、受教育者身心的迫害,那么,我们就该积极地寻求破解之策。本网评论员 温希庆
初审编辑:张利然
责任编辑:孙毅
责任编辑:孙毅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