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未央,天渐凉!专家提醒:处暑后,储存能量是要务

2024-08-28 17:18:0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慧慧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赵洁 烟台报道

  8月22日处暑,夏的离去,已成定局。“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二字代表着暑气消退,热气到达了尾声,天气由热转凉。虽然处暑的到来意味着盛夏的结束,但是“秋老虎”的威力还是不可小觑。俗话说“处暑处暑,晒死老鼠”,处暑并不意味着炎热天气完全过去,处暑之后的晴天下午,有时炎热并不亚于酷暑,而季节交替之时也是各种病症的多发时期。

  处暑的时节特点

  肺燥

  处暑之后,气候逐渐干燥,早晚温差也较大,如果下了一场雨,就会感觉天气凉了许多,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凉”,说的正是这时。像嗓子干痒,鼻子出血,牙龈出血,失眠多梦等,这些和秋燥有一定关系。《内经》上说“寒饮伤肺”,很多人认为肺燥的季节应该多补充水分,但是却无意间喝了很多冷水、凉水。这个时候如果吃点凉的,喝点凉的,好比是在植物上浇冰水,对身体伤害可想而知。所以大家平时还是要少食寒凉,可以多喝温热的大米汤,补津液防秋燥。

  除了忌贪凉,还要防感冒。入睡之前最好把窗户关上,特别是那些到现在晚上还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的市民。这时可以改用风扇,并且不要对着风直吹,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感冒和关节痛。

  悲秋

  到了秋天,外界阳气开始衰退,万物开始凋零。“秋风秋雨愁煞人”,有的人就非常容易心阳不振,出现悲伤、低落、做事不积极的情绪。这个时候精神调养显得格外重要,应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些舒缓的音乐、练习书法、打太极拳等活动,以使人神志安定。

  处暑之后,储存能量是要务

  夏天有利于恢复身体各方面的功能。专家提醒,这个夏天,很多人借助外界的阳气“冬病夏治”。但是夏天过后,现在要做的是为身体储备能量了。

  睡好

  俗话说“春困秋乏”,处暑后,天气由热转凉,人体的水盐代谢、肠胃功能、心血管系统等,逐渐也由盛夏的超常消耗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此时人体就如同进入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所以身体会有懒洋洋的疲惫感,容易产生“秋乏”。

  睡眠本身是一个“养神”的过程,更是身体减少消耗的过程。处暑节气就是交替的时候,大自然将阳气渐渐的由释放疏泄变成了收敛。保证有质量的睡眠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吃好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脾胃虚弱的朋友,在这个时间段可以多喝喝大米粥、糯米粥。另外,随着气候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润肺的食物,防止燥邪伤肺。如梨、山药、冰糖、银耳、百合等生津润肺的食物。

  想要润肺生津,给大家推荐一款药膳“天冬百合汤”。

  材料:天冬25g,百合10g ,陈皮6g,猪瘦肉150g。

  方法:先将天冬、百合、陈皮用清水浸泡,放入锅中,加入清水500毫升,文火煲滚30分钟后加入处理好的猪瘦肉。猪瘦肉洗净,切成薄片,用酱油、生油、食盐腌15分钟。煮沸至肉熟,再调入少量食盐和生油便可。天冬有润肺生津之效,心肺同为上焦,百合有清心中虚热之效。

  艾灸

  命,人之根本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穴,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也是人养生长寿的大穴。处暑之后,艾灸命门穴,长期坚持,能不断为身体蓄积能量。每天艾灸命门穴十五分钟左右即可,艾灸前后注意多补充水分,多喝粥、汤类。

  茶饮

  除以上介绍的养生方法之外,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青岛分中心)市北院区中药房还根据处暑的气候变换特点,为前来就诊的患者精心准备了中药茶饮——处暑养生茶饮。由罗汉果、玄参、麦冬、薄荷等调剂而成,具有生津润燥、清喉利咽的效果,适合燥邪伤津、口干咽干的人群(糖尿病、腹泻患者慎用),欢迎前来免费品尝!

初审编辑:张辰辉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