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访

诺贝尔化学奖公布 诺奖评委认为物理学奖不公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   2013-10-10 10:57:00

 

  9日颁奖现场。

  马丁·卡普拉斯:美国哈佛大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他1930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53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迈克尔·莱维特: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他1947年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197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阿里耶·瓦谢勒: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大学教授。他1940年出生于以色列,1969年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计算机获得的理论成果被试验证实。

  得奖理由: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

  继颁发了医学奖和物理学奖之后,2013年诺贝尔奖昨日又颁发了化学奖。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和阿里耶·瓦谢勒,以表彰他们在电脑模拟化学反应领域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数字

  化学诺贝尔

  104次颁奖

  自1901年至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项已颁发104次。其中,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这几年未颁奖。这是因为这些年份恰逢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化学领域没有足够重要的发现和突破,奖项顺延至下一年。

  63人单独获奖

  截至2012年,化学奖颁发给单独个人的为63次;23次该奖项为两人同得,18次该奖项由三人共享。

  4名女性

  在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的163人中,有4名女性。其中一位是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

  融合两大物理学说

  新华社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在上世纪70年代,3位科学家为借助电脑程序理解和预测化学过程及其结果奠定了基础。

  化学反应速度极快,传统方法几乎不可能弄清过程中的每一步。借助3人的研究成果,科学家能够用电脑揭示化学反应的奥秘,比如催化剂净化废气和光合作用。

  皇家科学院说,3人使借助电脑描绘神秘的化学过程成为可能。深入了解化学过程,可以使催化剂、药物和太阳能电池发挥最大效用。

  先前,化学家们只能在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之间作出选择。前者计算简便,但只能用于大分子,无法模拟化学反应;后者则只能用于小分子并且计算量庞大。

  3名获奖者做出“开创性工作”,融合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创造出新方法。比如,模拟一种药物如何作用于人体中特定蛋白质时,电脑用量子物理计算蛋白质内的原子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用经典物理模拟蛋白质剩余部分。

  三名得主均为双重国籍

  本报讯 诺贝尔奖官网介绍,获今年化学奖的三名美国科学家都是双重国籍。

  马丁·卡普拉斯,犹太裔,1930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为美奥双重国籍。迈克尔·莱维特1947年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为美英双重国籍。阿里耶·瓦谢勒1940年生于以色列,为美以双重国籍。 (宗禾)

  瓦谢勒:获奖“感觉极好”

  新华社电 上世纪70年代,瓦谢勒与卡普拉斯在哈佛大学合作,开发出一套结合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电脑程序。沃舍尔后来在剑桥大学与莱维特共同开发一套程序,可用于研究酶。

  瓦谢勒从美国洛杉矶通过电话向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采访诺奖的媒体记者发表获奖感言,说半夜得知自己获奖,“感觉极好”,盼望12月到瑞典领奖。

  他说:“简而言之,我们创造了一种方法,用电脑探寻蛋白质的结构,最终弄明白它如何工作。”

  莱维特告诉法新社记者,接到获奖的电话通知时,他正在睡觉,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随后非常高兴,如同喝了“三倍分量的浓咖啡”。

  “我以为在做梦。从来没有人给我打手机,我通常仅接到短信或电子邮件。一开始,我以为对方打错了电话。”

  他打算带家人前往瑞典领奖,包括98岁的母亲和2岁的孙子。

  诺奖评委认为

  物理学奖不公

  新华社专电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一名委员9日说,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结果不公平,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也应该获得这项殊荣。

  比利时科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8日因描述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并成功预测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获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成员安德斯·巴拉尼9日告诉法新社记者:“我觉得这不对。我认为,那些实验研究人员取得卓越成果,应该获奖。”

  经过数十年寻找,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去年7月4日宣布,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ATLAS和CMS项目发现了同一种新粒子,它的许多特征与希格斯玻色子一致。这家机构今年3月14日说,更多数据分析表明“它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不少人预测,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也将获奖。巴拉尼说,这种做法“冲淡”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作用,“非常不妥”。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3-10/10/content_2414955.htm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达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