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O2O论剑:开新向行业深度聚焦
来源: 编辑: 2015-01-22 18:19:00
刚刚过去的2014年,可以说是O2O概念井喷的一年。餐饮、家政、汽车、房产、教育、医疗、美甲……几乎能想到的所有线下传统行业都在被O2O迅速改造着,其中涌现的创业机会和众多创业企业,甚至让投资人都觉得眼花缭乱。据统计,去年融资额超过亿元级别的O2O项目就高达40多家。
与资本的全情投入相对应,是各垂直领域O2O企业激进的跑马圈地和疯狂烧钱大战。过去一家公司可能要花10年时间才能搞定5轮融资,而去年以来,很多O2O项目1年就完成了3-4轮融资。近期,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这两个死敌,相继宣布7亿美金和6亿美金巨额融资,将O2O烧钱pk大战演绎得淋漓尽致。
目前,在信息营销平台、通讯平台、支付平台、物流平台格局已定的背景下,未来的大机会毫无疑问会来自服务电商平台领域,以极致单品、极致个性服务提供者为代表的品牌化电商,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4年最火爆的O2O领域归属于一个混乱又野蛮生长的行业——二手车。
介入这个行业的难度一目了然:消费频次极低、目标用户人群太过分散、消费流程太过漫长、行业形象极差……但在创业者和投资人眼里,上述的问题全部都是机会。
低频的机会:虽然和餐饮、打车、洗涤、美甲等高频次的垂直品类相比,二手车消费频次实在太低,5年左右甚至更久才1次,但与之对应的是客单价极高。单次交易额平均为8万元,这意味着获取1个用户,可转换的价值非常高。
消费人群分散的机会:正因为极度分散,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成本。目前在百度投放二手车关键词,已经超过10元一次点击,企业每个月营销费用就高达数百万元。对于二手车信息分类平台和那些垂直门户来说,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线下零散、混乱的二手车交易市场恰恰需要一个高效的O2O平台,解决卖(买)车消费者和二手车商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Offline更精准的找到潜在消费者,大幅降低营销成本,同时可以让消费者高效找到更可靠、更低价的服务提供商。而服务商则可以在行业效率提升中获取足够的分成,这就是平台的价值。
去中介化本质是去成本化
2009年,开新二手车帮卖平台上线时,其实是全球第一家致力于帮助消费者卖车的平台。创始人林哲在最初选择创业方向时的核心思路是:一定要是一个有规模的大市场,一定要有一个能解决用户痛点的模式。
林哲认为,O2O的核心是去中介化,而去中介化的本质是去成本。以开新的30分钟车辆检测为例:30分钟检测是卖车消费者的卖车体验要求,超过30分钟消费者体验不好。30分钟检测同时也是成本效率的要求,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减少检测项目,检查对价格影响最大的缺陷来完成。这样的检测方式需要大数据支持,需要不断的实践调整,需要对二手车市场和商户有深刻理解才能实现。
二手车的交割必须在线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是超预期的服务体验。开新的做法是在各大4S店商圈开门店,门店标准和服务标准向4S店看齐,由帮卖经理为客户带来一站式服务。在市场由蓝海向红海转变的过程中,竞争壁垒就在于谁的用户体验更好、服务更精致、成本更低。
这就是创新市场,充满变数和悬念。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