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生活费用屡“被办卡” 烟台市民变“卡奴”
来源:烟台日报 编辑: 2014-10-20 07:49:00
作为山东省首批“城市一卡通”试点城市,烟台从2008年推出“市民卡”,这张集乘坐公交车、缴纳水电费、游览景区等功能被称为“烟台一卡通”的卡片,曾被寄予“一卡在手,走遍烟台”的厚望。然而,多年过去,“一卡通”的功能使用率却很低,“市民卡”基本已沦为“公交卡”,而目前烟台市民缴纳水、电、煤、暖等生活费用,几乎是各持一卡,之间并无关联。
大量“专属专用”的卡片,不仅造成卡片资源浪费,不同的充值途径也着实无法方便大众。尤其当下,越多越多的小区采用“划卡扣费”的政策,市民身上的卡片也越来越多,遗憾的是许多卡片利用率极低,甚至一年只用一次,“一卡通”仿佛离大众越来越远。
业主变“卡奴”
交生活费用屡“被办卡”
眼下,是全市一年一度的暖气费交纳时间,为了节约供暖方的人力物力,也省去业主排队交费的时间,许多小区采取银行卡代交暖气费。只要你银行卡里有足够的钱,可将暖气费直接划走。虽说是便民举措,但暖气费收取必须是指定银行的借记卡,这让不少业主犯了难。
家住万光府前小区的宋先生前几天刚到华夏银行存了暖气费,自去年供热公司要求交暖气费必须使用“华夏银行借记卡”后,宋先生的这张“暖气专用卡”一年只用了这一次。“交个暖气费还得先去办张银行卡,然后再把其他卡里的钱取出来存到这张卡上,家里的卡已经够多了,这又多了一张废卡,为什么不能用原有的银行卡呢?”宋先生说,现在家里的水卡、电卡、煤气卡都是“专卡专用”,现在暖气又多了一张“专用卡”,加上自己的工资卡、贷款卡、信用卡、社保卡等等,一个人就有十多张卡。
无独有偶,莱山四季花城的业主也遭遇了“被办卡”,原本有人上门收的水费,也被改成通过“建设银行借记卡”收取。“就是以后供水公司不来小区里收了,让我们办张卡登记后每月从里面划走水费。”业主姜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家一年的水费不超过800块钱,一次存上1000元,这张卡一年都不用动了。“我们的工资卡、消费卡都是常年固定用的卡,办张新卡一点也不用上。”采访中,不少小区业主这样向记者反映。
“专卡专用”问题突出
银行卡废弃率高
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区水、电、暖、煤等生活费用的收取都采用关联银行卡扣费的形式,而且必须使用供方指定银行的银行卡,这种“专卡专用”的收费方式在使得业主身上的卡片越来越多的同时,被废弃的银行卡也在逐渐增加。
“最早的时候代收水费的是建设银行,后来换成工商银行,过了几年又换成烟台银行一直到现在。”家住市府街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每次换银行后之前的银行卡就没用了,由于是借记卡不会产生不良信用记录,也没有年费,她索性也没注销,现在卡都不知道扔在哪里。
像刘女士这种手里有几张废弃银行卡的市民大有人在,市民李先生原先住在烟台芝罘区时用农业银行卡交电费,后来搬到莱山区后改用烟台银行卡,之前的农行卡片就作废了。李先生现在手里有4张“烟台银行卡”,工资卡、贷款卡、水电卡、煤气卡,这些卡片不能混淆,虽说都是烟台银行卡,但是各有各的用途。
由于低成本甚至无成本、无消耗,银行卡的办理十分简单,市民也逐渐接受了用银行卡代交各种费用的形式,只是无法“一卡通用”增加了不少风险和负担,一旦市民的钱包或者卡包丢失,往往要补多张卡片,而多张卡片在设定密码上也存在隐患,“一卡一密”容易遗忘混淆,而“多卡一密”则密码泄露的风险加大。
责任编辑:孙毅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