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开门P2P网贷:民营网贷平台PK银行系P2P
来源: 编辑: 2015-01-29 16:13:00
芝麻开门P2P网贷:民营网贷平台PK银行系P2P
随着P2P网贷行业的蓬勃发展,各路风投资本、国企、银行、上市公司等“正规军”也相继涌入,并促使监管政策不完善的P2P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化,P2P行业的发展也在质疑声中稳步向前。
在各种各样的P2P平台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具备银行背景的P2P,其已从2014年初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12家。在业内外人士看来,银行携其庞大的信用、风控、资金、客户体系进入网贷行业,必将对普通的P2P平台带来强势冲击,但出人意料的是,银行系P2P虽拥有银行信用作为背景,但却未能取得显眼的成交量,也并未给民营网贷平台带来太大冲击。
在银行系P2P与民营网贷的较量中,究竟是什么制约了具有优越先天条件的银行系P2P?业内很多专业人士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一、在收益率上不够吸引投资者
银行系P2P门槛高、收益低。P2P获得投资者青睐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低门槛、高收益。但据数据显示,银行系P2P利率水平普遍低于民营P2P,绝大多数项目在5%左右,银行系P2P中利率最高的也徘徊在10%左右,平均收益率在5.5%~8.6%之间,并且银行系P2P多数有起投金额的限制。 而民营P2P虽遭连番降息,收益率仍稳定在15%左右,且其中不乏一些发展稳健的大平台,并且这些平台的门槛比较低,如拍拍贷、芝麻开门等,100元、50元就能投资,投资者在选择平台时表现出很明显的趋利性,所以银行系P2P在收益率上就失去了先机。
二、重复冗长的审核过程
银行系P2P便捷性低。银行系P2P自诞生以来就背负着投资者对P2P安全性的厚望,不仅要经受正常的风控程序,自然还会受到更多监管的检查。银行系P2P甚至还被视为银行业务的一个子项目,从金融办到银监局等金融机构对每个流程都会进行重叠式的监管,审核的手续自然也繁琐许多,颇有过去找政府部门签字盖章的感觉,这样一来二去不仅增加了金钱成本也增加了时间成本,不仅降低收益,便捷性大大下降。 但民营系P2P不同,以P2P平台“芝麻开门”而言,从对借款人资料全面审核开始,评估人员对抵押物进行评估,专业人员调查借款人的征信报告,然后将以上信息结合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制定出最恰当的放款额度,风控步骤环环相扣,精而不减,相比银行系P2P节省了多个重复的步骤,也保障了平台的安全。
三、民营网贷平台自身安全保障不断加强
银行系P2P相对于民营网贷平台最大的亮点无非就是安全性高,具有较强的资金保障,这也是很多追求稳健的投资者拥护银行系P2P的原因所在。但是随着整个P2P行业的逐步规范,很多民营网贷平台能提供给投资者更多安全保障。如“芝麻开门”等平台就在上线之初引入担保公司、设立风险准备金等本息保障措施,最重要的是做到了正真意义上的第三方资金托管,投资人资金、企业账户资金、借款人账户资金完全独立,完全消除投资人账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
四、二者服务对象存在差别
银行系P2P主要服务的对象是中小企业,金额一般偏大;而民营P2P主要服务的是小微企业,金额相对来说会更小一些,这就形成了一个错位竞争的关系,并且银行系P2P在高成本的运作下,拥护者一般都来源于那些不追求高收益,而是更信赖银行的用户。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银行系P2P数量的激增对民营P2P并未产生太大影响。也可以说,民营网贷平台与银行系P2P的PK结果,也是市场和投资者共同选择的结果。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