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头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首页| 新闻 | 烟台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便民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 健康 | 人才 | 维权 | 图片 | 论坛

新闻首页 | 烟台时政 | 烟台生活 | 烟台经济 | 烟台教育 | 山东新闻 | 国内热点 | 国际要闻 | 体育新闻 | 娱乐新闻 | 图片新闻

 

您的位置:财经速览

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农村建设资金“嫌贫爱富”

   2006-04-29 08:21:21

    当前我国用于农村建设的大部分资金采取“跟着项目走”的办法,争取到项目就意味着拿到了更多的建设资金。而大多数项目又对地方各级政府“配套资金”的比例或数额有着明确要求,于是一些财政状况拮据的穷困地区在争取项目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

    西部一些地方的干部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农村建设资金“嫌贫爱富”的项目资金配套体制有可能导致县域之间“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结果。

  穷县心头难解的愁

    甘肃省陇西县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国贫县”。2006年早春3月,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陇西县的领导干部们正在为农村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问题绞尽脑汁。据陇西县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干部介绍,2006年已经争取到的几个项目,县财政配套资金还没有多少着落:农村合作医疗项目需要县里配套约150万元、农村低收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项目需要配套约160万元、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补贴项目需要配套约150万元、乡镇通油路工程项目共争取了80多公里,每公里上面只给资金40万元,另需县里配套资金至少10万元。几个项目相加需要县里拿出的项目配套资金超过1300万元。

    对于“吃饭财政”甚至是“要饭财政”的贫困县来说,项目配套资金是横在他们面前一道让人无法轻松门槛,也许发展的良机会因为配套资金不足而从他们的指尖滑过。

    以国家扶贫资金为例,国家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颁布的《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地方政府应按不低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额度30%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对于配套资金不足的,明确规定“要如数调减下年度分配指标,并视情节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罚。”

    陇西县一些干部告诉记者,为了拿到农村建设项目,多数时候尽管配套资金的事“八字还没一撇”,首先一定要爽快地承诺下来,千方百计地保证拿到项目。项目到手后,出于财政的压力,往往被迫在项目建设中要么采取缩水配套资金,要么在项目的完成质量上打点折扣。尽管如此,由于县里财政紧张,在争取项目时,与实力雄厚、发展较快的富县竞争时常常落败。从现有农村建设项目的分配方式看,虽然并不是完全按照县级财政的配套能力来分配,但配套资金的“门槛”实实在在地在起作用。

  “争”与“不争”的两难选择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要求各级政府层层“配套”的项目中,多半都是围绕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展开的建设项目,如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农村教育、医疗项目等,是目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变农村面貌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实惠项目”。

    在这些惠农项目中,省里的项目要求市县两级财政配套,国家项目则要省市县三级配套,这些项目要求县里拿出配套资金的比例各不相同,有的项目对各级财政的配套比例做了明确规定,有的不做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比如一个100万元的项目,如果只给一个县要求配套20万元,分给两个县就变成了每县配套60万元,若分给三个县,上级财政支持的力度就更小、配套资金更多。据初步测算,总体平均算账,这些项目需要县级财政拿的配套资金比例约为30%至40%。

    在一些财政穷县,苦于没有更多财力配套,有时只能看着项目被自我发展能力更强的县拿走。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2005年,陇西县实现财政收入1.08亿元,县财政供养人口为1.2万人,全年发工资需要大约1.5亿元,保吃饭尚且吃力,用于项目配套的资金可想而知。乡级更是“有政府、没财政”,陇西县巩昌镇现有人口11万多人,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乡镇,全镇230多名干部中,有80多名超编制人员工资得不到县财政支持,必须自己创收。镇党委书记韩玉海说,乡里没有一分钱的税收来源,为了养这80多名干部,最大的收入来源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人口的“社会抚养费”,说白了就是超生罚款,这些钱一年能收80多万,本来应该上缴县里,只好违规截流下来,给大家发工资。还有一个来源就是跑来项目,动员大家投工投劳,从项目经费中挤出一点。计划生育和项目建设是镇里最重要的两大任务。

  给“穷县”更加平等的发展机遇

    尽管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以工代赈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全部用于国定贫困县”,给争取项目的地区划定了相对平等的竞争范围,然而记者采访了解到,所谓“国定贫困县”之间的财政实力相差十分悬殊,其中既有年财政收入数十亿元的县域经济“全国百强县”,也有财政收入不足“百强县”一个零头的赤贫县。

    实力反差太大,配套能力自然相去甚远,争取项目时的竞争力可想而知,农村建设项目分配由于配套资金造成“扶富不扶贫”的现象并非个别。陇西县一名参与“跑”项目的干部说“一次在争取小城镇建设项目时,看到邻近的甘肃省通渭县也来争项目,心里头顿时感觉有了把握:通渭县一年财政收入也就两三千万元,这个项目要求配套资金150万元,陇西县1亿多元的收入争这个项目尚且吃力,通渭县哪能争到?”

    穷县财政难跨项目配套“高门槛”的现象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共同关注,在2006年的“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提出建议:应当取消贫困县项目配套资金。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张正明说,配套资金大大超过了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有时出现假配套,工程实施后,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形成“胡子工程”,严重影响了整个项目的投资效益,也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全国人大代表、忻州市委书记张建欣提出,建议农村基础建设取消配套建设资金,贫困地区上的项目,在审批立项上简化程序,减免配套资金。

    据了解,一些地区已经在降低、减免贫困地区农村建设配套资金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今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今后几年优先扶持民族自治县、民族乡的发展,在安排交通、通讯、能源、水利等方面的项目,尤其是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农田、小型水利、沼气、农村公路及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公益性项目时,适当降低或免除当地配套资金。记者:刘军 谭飞

经济参考报         

编辑:余梁         

上一篇:质检总局调查韩国问题饮料 北京部分超市仍在售
下一篇:上海劳动保障部门曝光十大侵害劳动者权益单位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搜索

W020060423610906889976_r2_c2.jpg

中国网络媒体辽宁行

·第六届记者论坛

·血癌女生"爱心大移植"

·网络媒体看上海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关注2006烟台两会

·新春拜年特别专题

·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

·2006山东两会专题

11.jpg

钢琴古筝名车齐上阵

11.jpg

烟台家庭文化节开幕

W020060421804073754683.jpg

渤海轮渡消防救生演习

1.jpg

温爷爷亲手喂我吃糖丸

1.jpg

葛优蜡像漫步上海街头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烟台站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