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图

新微信或加剧安全隐忧

来源:新华网   编辑:   2013-08-08 08:27:00

  原标题:微信推新版本提速扩容 或加剧公共安全隐忧

  新华网北京8月7日电(记者李峥巍 张舵)“微信5.0出来后办公室沸腾了……”国内数以亿计的微信使用者5日中午迎来了微信5.0版本。“扫描街景”“扫描翻译”“游戏中心”“表情商店”等新功能让众多用户爱不释手。

  业内人士指出,新功能开发上线,让微信从单一的沟通工具,逐步向多元业务领域扩展。然而,随着使用人数增加、覆盖服务领域扩大,微信作为新兴社交媒体平台的“公共责任”与安全可靠性更加凸显出来。

  微信5.0上线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下一代微信长什么样?”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热度在这个夏季不断升温,关于新版本微信的功能、样式以及管理优化的各种猜想不绝于耳。直到5日中午,微信5.0正式上线,用时下最流行的网络语言来说,新版微信让“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不少网民评价,不仅早前外界猜测的“支付功能”“公众平台分类”等功能得到验证,“游戏中心”“扫描街景”“表情商店”等功能让微信具有沟通属性外的更多特征。

  “刚才体验了一下微信5.0扫街景的功能……以后想找吃饭的地方,拿出微信手机扫一下就知道了……”网友龚文祥写道。微信5.0上线短短几小时,新浪微博平台上已经有大量网友发布“上手体验报告”。

  “微信支付”成为网友尝鲜体验的热点功能之一。“我的第一笔微信支付成功了!相信以后很快就不用带卡了,直接扫一扫就行了,现在只需要商户支持即可。”网友何彬在微博上写道。

  据工信部报告,上半年我国微信用户超过4亿,拉动移动互联网流量收入增长56.8%。业内人士指出,种种迹象表明,新版微信已经在功能上朝着“平台化”方向发展,更加多元的使用功能未来将吸引更多用户。

  新版本扩展用户群增添安全隐忧

  专家指出,随着微信使用人数增加,其社会公共属性更加凸显,平台安全稳定性和“公众账号管理”应被格外重视。

  7月22日,微信遭遇全国大范围的“服务故障”,多地用户反映无法登录微信账号。此次故障不仅为微信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也让业界意识到完善微信管理的必要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指出,随着微信“平台”功能延展,微信使用人数将增多,影响面更广,使得微信逐渐具有某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属性,系统稳定安全不容小视。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高级分析师许双六认为,2013年春季,微信也曾发生过大面积断网事故,据称是IDC机房故障所致,这暴露出微信管理上的漏洞与问题。许双六认为,对于拥有数亿用户且用户黏性非常强的微信而言,应当加强硬件设施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和通信应急机制,确保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畅通无阻的使用微信。

  与此同时,针对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幽灵号”“恶意抢注”“认证利益链”等乱象,专家认为,新版微信推出的公众号“分类管理”,一定程度上“剑指”此类乱象,但不可否认,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空间巨大,相关管理更具挑战。

  WeMedia自媒体联盟创始人朱晓鸣预计:“新版本上线后,微信公众账号的开发力度将更大,这对于目前良莠不齐的公众号可以起到区分作用。可以为真正优秀的公众账号提供更多开发接口,完成更多更复杂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许双六认为,未来微信公众账号仍然有很强的商业价值,因此亟待加强自律,维护好一个健康的生态体系。一旦微信平台开放后,开发者也当正确对接微信,开发出对用户负责的高质量服务。

  此外,针对新推出的微信支付功能,专家指出,微信需要在服务好用户的同时,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不泄露,微信支付功能加入后,用户信息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微信样本”拷问新兴社交媒体发展之路

  对于系统安全可靠性和账号认证管理等问题,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当前微信暴露出的相关问题,并非是微信团队面临的“独此一家”的难题,很多问题属于新兴媒体平台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考验。

  姜奇平认为,在微信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技术问题本身并不值得惊讶。他指出,新兴业态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技术“故障”等情况出现;微博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账号乱象”等情况。企业唯有积极解决、完善管理才是根本出路。

  许双六认为,微信的安全性、可靠性需要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共同努力,微信坐拥数亿用户,在平台化的道路上,自身的发展实际上不仅仅是腾讯一家的事情,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共同参与。

  家指出,对于微信平台可靠性、公众账号管理的种种探索,实际上也是在为后续其他新兴社交媒体发展“探明出路”,积累经验。

初审编辑:张雪松
责任编辑:许堂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