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停摆给保荐机构敲响警钟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 2013-11-12 08:38:00
原标题:IPO停摆一年给保荐机构敲响警钟 皮海洲
自去年11月浙江世宝成功上市后,A股IPO就进入停摆状态,至今已期满一年了。这一年对于曾经风光无限的保荐机构来说堪称是“过冬”。
有资料显示,截至10月末,券商承销收入合计17.82亿元,其中15.64亿元来自增发,占比超八成。2012年同期券商的承销收入合计64.25亿元,仅7.53亿元收入来自增发,54.57亿元的收入由IPO贡献。而在IPO投行业务颗粒无收的同时,降薪也成了保荐人必须面对的尴尬。去年以来,已有不少证券公司降低保荐代表人月度岗位补贴,没有项目在审的保荐代表人甚至被取消月度津贴。
IPO停摆一年,保荐机构欠收度日艰难,这一点有目共睹。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人,保荐机构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要怪也只能怪自己。众所周知,保荐机构欠收是因为IPO停摆的缘故。但IPO为何停摆呢?在这个问题上,保荐机构本身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虽然本轮IPO停摆了一年,但停摆的原因与管理层救市无关。虽然去年5月中旬以来,股市单边下跌,市场上呼吁暂停IPO救市的声音不绝,但管理层始终强调的是股指下跌与IPO无关。即便是去年11月之后,IPO进入实质性暂停状态,但管理层的说法也只是放缓新股发行节奏。可以说,从管理层的表达中,丝毫没有暂停IPO来救市的意思。而IPO停摆最主要的还是新股发行环节出了问题,这也导致了后来对IPO公司进行专项财务检查,而新股发行环节所暴露出来的最终还是新股发行制度的问题。实际上,面对IPO重启问题,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也表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IPO重启,必须对原有办法进行较大限度的改革,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所以重启IPO必须与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促进市场各方归位尽责。新股发行要在改革意见发布实施后才能启动。
当然,新股发行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归到保荐机构的头上。但新股发行环节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几乎都与保荐机构有关。比如,新股“三高”发行的问题,这其中,保荐机构显然是主要的推手。一方面发行价越高,超募资金越多,保荐机构得到的保荐费用就越高,就越能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越能够拿到更多的IPO项目。另一方面,不少保荐机构同时又是发行人的股东(由于券商直投的缘故),因此为了发行人的利益,也为了保荐机构自己的利益,保荐机构也乐意把发行价格推高。
又如新股上市后业绩变脸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渎职,对发行人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只是做一个“签字保荐”。二是保荐机构为发行人弄虚作假出谋划策,甚至大包大揽发行人的造假行为。
正是由于新股“三高”发行与业绩变脸闹得股市上怨声载道,因此这才有了IPO的停摆,有了IPO制度的再一次改革。可见,IPO停摆一年分明是保荐机构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在这个问题上,保荐机构一定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如果保荐机构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总是为了个体的利益而来损害市场的整体利益,那么IPO停摆就是对保荐机构最好的教训。但愿保荐机构都能把这个教训铭记在心。
责任编辑:许堂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