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雅欣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宋雅欣 2015-01-10 17:14:00
《永怀烟台情,共创中国梦》
如果说中国梦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一条大河,那么烟台情就是最终要注入大河的一条支流,而我们每个烟台人的努力奋斗就是飘落入河的雨滴。
出生于这片土地,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注定有一股浅浅的乡愁。乡愁是余光中先生诗中的那一万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是《诗经·小雅》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乡愁是汉代《悲歌》中的“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我想,乡愁还应该是一种依附吧。是乘凉者对大树的依附,是大树对根的依附,是根对土壤的依附。人啊,就像风筝一样,不管飞到哪边,永远脱离不了手里的那根线,因为那里就是家。
我是生长在烟台长岛的,祖辈又是烟台莱州的。60年代,姥爷和姥姥为了建设支援海岛知识青年下乡,来到了烟台最北边的海岛县一住就是半个世纪,在这里生根发芽。我就出生在长岛,长在长岛,假期要到莱州看望太姥姥。姥爷和姥姥对长岛的热爱不亚于对莱州,一片是生养他们的故土,一片是他们建设的热土,如今都成了他们的难分难舍的家乡。
而那种刻骨铭心的情分,正是乡人使命感的源泉。因为那里有生我们养我们的人,那里有哺育过教育过我们的人,那里有伴随着我们的童年关于成长的乡音。因此,建设家乡不断警醒在我们耳边。
现实,是我们曾经满怀的梦想; 梦想,是未来可以拥有的现实。梦想与现实之间若隐若现的边线,便是最迷人最梦幻的部落,因为它蕴含着希望。希望!是钢琴湖畔袅袅的小提琴乐,把你从现实带入梦想,让你汲取力量,再把你从梦想送入现实,沉甸甸的是满载的憧憬。梦中的惊醒,眼前就是美丽的烟台。
柔美的夜灯衬托海浪的波纹,银色的海浪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飞驰的汽车划过一条条小道,丰富的自然资源等着你我开发。生态文明,教育文明,产业文明,民生文明,烟台情把我们的心融化在一起,让你我共同书写着建设美丽烟台的华美篇章。
著名华侨陈嘉庚身居海外,仍心系家乡,为家乡建设尽心尽力。在自己事业有成之际,毫不犹豫的拿出巨资为自己的家乡厦门的改善办学条件。他为建设家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著名作家刘绍棠曾经坚定的说:“我一直写自己的乡土,直到最后一部作品。”为此,他兢兢业业,一生历经风霜,二十载披肝沥胆,只为写他的家乡----京东北运河。“家乡是一个贼,他偷走了你的心!”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发出最真挚的肺腑之声。而我们,建设美丽烟台是我们肩上永远的使命。
“烟台情”中饱含着“烟台梦”。“烟台梦”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烟台梦”有很漫长的路。千万个烟台人的“烟台梦”,折射出伟大的“中国梦”。烟台的崛起将会给中国的崛起带来希望,中国的崛起也将会为烟台的崛起提供有利的环境。
烟台情,蕴含着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奋勇拼搏的烟台人的骨气与精神。烟台情,是勇往直前,奋发向上,勇于追求。烟台情,是肝胆相照,鞠躬尽瘁,奉献终身。这些蕴藏在烟台人身上的优良品质,必定会为烟台的崛起助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逝者如斯,历史长河,“中国梦”一直印刻在自古以来先贤们的教导与鲜血之中。而如今,中国腾飞的交接棒传递到我们的手中。如果我们没有经天纬地的才华,如果我们没有拯救苍生的能力,那就让我们先从建设家乡开始吧。永怀烟台情,共创中国梦。
永记:国家的复兴,是我们烟台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思来想去,还是用烟台人戚继光的一首《过文登营》作为结语吧: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47级3班 宋雅欣 指导老师:葛红艳
责任编辑:曹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