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本级“三公”预决算公开时间表确定
来源:人民网 编辑: 2012-05-30 09:30: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至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费三元
预算公开今年将有新的进展。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表示,今年,中央本级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行政经费将一并公开。按照程序,这些内容将在6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进行公布。同时,行政事业性收费信息也将公开。
行政经费
公务员工资支出将公开
谢旭人对今年3月各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情况进行了总结。3月22日,财政部通过门户网站公开了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全部11张表格及说明。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工作取得新进展,集中在4月23日至25日全部公开了部门预算。从地方政府看,各省普遍公开了2012年地方财政总预算,21个省份公开了本级部门预算。
对于今年的中央决算如何公开,谢旭人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表示,要细化公开2011年中央部门决算。同时,中央本级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也要一并公开。这意味着,公务员工资、办公支出等公众关注的费用,今年都将予以公开。
“三公”经费
经费解释说明要细化
财政部表示,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
对于地方政府的预算公开要求,谢旭人提出,重点推进省级政府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扎实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特别是做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以及“三农”等方面财政专项支出的公开工作。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的工作安排。
行政事业性收费
收费公示以提高透明度
财政部表示,行政事业性收费信息公开是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财政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收费项目目录公示制度和执收单位收费公示制度,并加强了对涉企、教育等重点领域收费公示的管理。下一步,财政部将进一步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工作,提高收费政策的透明度,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三公”公开进程
2011年3月23日
继续压缩“三公”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011年7月29日
九成部门公布三公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2011年6月底前,98个中央部门须公布“三公经费”。截至7月底,最后期限已过一个月,尚有几个单位未公布此项数据,已公布单位占九成。
2012年4月18日
各省两年内晒三公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今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要求省级政府要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并推进公开部门预决算。
2012年5月17日
公车数量须公开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要求“中央部门须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
2012年5月28日
行政经费要公开
财政部表示,今年,中央本级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也要一并公开。
■声音
行政经费公开应统一标准
行政经费近年增幅明显
财政部要求,今年中央本级和各部门除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外,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也要一并公开。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介绍,我国预算公开分为两个阶段。2006年前,我国财政支出按政府职能分为5大块,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和其他支出。从当年的数据看,1978年,我国行政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4.7%,到2006年比重则上涨到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之前的分类已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我国的财政支出进行了改革,按照类款项目等进行分类。但恰恰相反的是,新的收支分类改革之后,行政经费支出不单列了,而是散见在各个科目中,具体数据也就无从统计。
曾康华表示,虽然并未公布,但从具体来看,我国行政经费近年来增幅非常明显。此次进行公开,利于公众的监督。但尚需财政部统一格式、口径和标准,以避免一些部门应付了事,或者故意隐藏一些项目。
收费公示可遏制乱收费
此次财政部提出,今年将公示行政事业性收费。曾康华表示,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前绝大多数都已经纳入预算内管理,管理相对规范。但教育类的则很少纳入,大家对其具体收费哪些合规,哪些违规,并不清楚。
曾康华表示,此次规定应该是针对教育收费不透明而制定的。当前,学校的收费是国家物价部门核定的,有一些学校存在违规收费。公示后,除了实现信息透明,而且可有效地遏制乱收费。
行政经费
公务员工资支出将公开
谢旭人对今年3月各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情况进行了总结。3月22日,财政部通过门户网站公开了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全部11张表格及说明。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工作取得新进展,集中在4月23日至25日全部公开了部门预算。从地方政府看,各省普遍公开了2012年地方财政总预算,21个省份公开了本级部门预算。
对于今年的中央决算如何公开,谢旭人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表示,要细化公开2011年中央部门决算。同时,中央本级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也要一并公开。这意味着,公务员工资、办公支出等公众关注的费用,今年都将予以公开。
“三公”经费
经费解释说明要细化
财政部表示,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
对于地方政府的预算公开要求,谢旭人提出,重点推进省级政府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扎实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特别是做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以及“三农”等方面财政专项支出的公开工作。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的工作安排。
行政事业性收费
收费公示以提高透明度
财政部表示,行政事业性收费信息公开是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财政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收费项目目录公示制度和执收单位收费公示制度,并加强了对涉企、教育等重点领域收费公示的管理。下一步,财政部将进一步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工作,提高收费政策的透明度,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三公”公开进程
2011年3月23日
继续压缩“三公”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011年7月29日
九成部门公布三公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2011年6月底前,98个中央部门须公布“三公经费”。截至7月底,最后期限已过一个月,尚有几个单位未公布此项数据,已公布单位占九成。
2012年4月18日
各省两年内晒三公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今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要求省级政府要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并推进公开部门预决算。
2012年5月17日
公车数量须公开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要求“中央部门须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
2012年5月28日
行政经费要公开
财政部表示,今年,中央本级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也要一并公开。
■声音
行政经费公开应统一标准
行政经费近年增幅明显
财政部要求,今年中央本级和各部门除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外,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也要一并公开。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介绍,我国预算公开分为两个阶段。2006年前,我国财政支出按政府职能分为5大块,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和其他支出。从当年的数据看,1978年,我国行政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4.7%,到2006年比重则上涨到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之前的分类已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我国的财政支出进行了改革,按照类款项目等进行分类。但恰恰相反的是,新的收支分类改革之后,行政经费支出不单列了,而是散见在各个科目中,具体数据也就无从统计。
曾康华表示,虽然并未公布,但从具体来看,我国行政经费近年来增幅非常明显。此次进行公开,利于公众的监督。但尚需财政部统一格式、口径和标准,以避免一些部门应付了事,或者故意隐藏一些项目。
收费公示可遏制乱收费
此次财政部提出,今年将公示行政事业性收费。曾康华表示,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前绝大多数都已经纳入预算内管理,管理相对规范。但教育类的则很少纳入,大家对其具体收费哪些合规,哪些违规,并不清楚。
曾康华表示,此次规定应该是针对教育收费不透明而制定的。当前,学校的收费是国家物价部门核定的,有一些学校存在违规收费。公示后,除了实现信息透明,而且可有效地遏制乱收费。
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