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大佬八仙过海找米下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编辑: 2012-06-15 09:30: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至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费三元
热闹促销难掩囊中羞涩
房企大佬八仙过海找“米”下锅
从4月中旬开始,国内一些主力上市房企巨头,陆陆续续发出一季度“成绩单”。尽管多个城市在2、3月份后不断传来“小阳春”热销的消息,而随后,100多家房企公布的一季度业绩榜单,则显示出整个国内房地产行业“钱景”严峻。
统计数据显示,过半上市房企业绩下滑,整体负债率创历史新高,同时库存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整个一季度,上市房企以价格为主要手段,不断举起促销大旗。3月份开始,保利、招商在全国的主要楼盘发起了大规模的促销优惠活动,而在4月底,珠江地产在国内的诸多楼盘也发起了总优惠额达5亿元的促销。
相对于巨大的企业资金缺口,微弱的楼市回暖只能是杯水车薪,房企们不得不探寻各种粮草以备过冬。即便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下降,各地政策逐步微调,都显示楼市似乎转向的信号,但在房企融资方面,监管层面并没有开闸“放水”为房企解渴的意思。
日前,大连万达集团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影院连锁公司AMC。一时间,大连万达成为焦点。一方面,在地产圈内,万达被视为困境下的房企寻求突破的典范;另一方面,在文化产业圈内,万达被视为民营企业海外发力的典范。但对于万达的长远发展而言,这究竟是深谋远虑的明智策略,还是急于求成的鲁莽之举,人们不约而同打了一个问号。
资料显示,在美国,院线经营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增长空间的夕阳行业。AMC的经营也是多年没有增长,营收稳定在25亿美元左右。根据“好莱坞在线”的数据,美国2011年的观影人次减少至13亿,为16年以来最低。“按照理想状况来讲,院线是万达很重要的一块业务,收购AMC,是壮大这一部分的业务力量。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万达的发展的。但是,实际的情形,恐怕还没有那么简单。我比较不看好这笔收购。”安邦咨询分析师苏晶指出。地产巨头万达的思路是加强非主营业务,重塑竞争力,应对房地产困境。
而最近SOHO中国也宣布:SOHO中国获低息贷款。据悉,SOHO中国与一个由12家银行组成的银团,订立了6.26亿美元的融资贷款协议。银团贷款年息按照伦敦银行同业拆息率或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率(视适用情况而定)加每年4.25厘息差计算。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龙湖地产就曾宣布获得了总值达24.3亿港元的银团贷款,贷款为3年期定期,年利率仅为香港同业拆息加400个基点(相当于4厘息)。显然,SOHO中国这一次的融资成本没有低过龙湖地产的贷款。
此外,SOHO中国已与盈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盈石SOHO(上海)有限公司”。合资公司由双方各持股50%,合作期限为10年。自此,SOHO中国旗下自持的商业物业的招商及运营工作将全部交由盈石SOHO打理。
再有就是龙头房企万科、招商等欲借壳寻求海外融资的意愿表现强烈。为了解决融资成本上升的压力,招商、万科纷纷寻求H股融资平台。5月,招商宣布成功收购H股上市公司东力控股集团。
近年来少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万科日前也突然宣布收购H股上市公司南联地产73.19%的股份。对此,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万科、招商借用H股壳公司在海外融资的开始。
“万科要想实现海外融资就需要一个实体平台,把资产注入平台就能起到融资的作用。”业内人士指出,万科通过收购南联地产作为全资子公司,在香港直接投资,这样两者之间就不存在同业竞争的问题了。
然而,面对如今“钱紧”的困境,更多的房企,考虑的更为简单,那就是直接找钱,而途径,则不约而同选择了开发矿业。今年以来,多家中小上市房企公告涉矿。据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至少有9家房企再度或者首度涉矿。而让这些房企感到欣慰的是,鉴于矿产资源暴力盈利的利好远景,只要公告一出,资本市场就会热烈回应,股票沾矿即涨。“这其实都是因为房地产的发展受限,企业的转型之举,目前来看,都是尝试。”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指出,涉矿房企主要利用的是其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归根结底是在弱化企业对房地产单一业务的依赖。
苏晶指出,虽然股市反应积极,但房企涉矿隐含的风险也不小。她认为,首先,矿业开发本身也是泡沫较严重的领域,本身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其次,矿业本身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大,一旦有安全问题爆发,就会对整个行业进行清理,这些房企外行们恐怕是首当其冲被清理的对象。但在张大伟看来,虽然风险难免,“但是这些转型的风险肯定小于继续扩大房地产。”在苏晶看来,目前的状况与调控想要让房地产产业做大做强健康发展的初衷有些不一致,“从其他渠道获得快钱维持运营,但房地产主业并未做强。那么最后,这个行业经淘汰剩下来的企业,将有一部分是靠投机而存活下来的。不过,这也是市场的选择。”
实习生李思潼
房企大佬八仙过海找“米”下锅
从4月中旬开始,国内一些主力上市房企巨头,陆陆续续发出一季度“成绩单”。尽管多个城市在2、3月份后不断传来“小阳春”热销的消息,而随后,100多家房企公布的一季度业绩榜单,则显示出整个国内房地产行业“钱景”严峻。
统计数据显示,过半上市房企业绩下滑,整体负债率创历史新高,同时库存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整个一季度,上市房企以价格为主要手段,不断举起促销大旗。3月份开始,保利、招商在全国的主要楼盘发起了大规模的促销优惠活动,而在4月底,珠江地产在国内的诸多楼盘也发起了总优惠额达5亿元的促销。
相对于巨大的企业资金缺口,微弱的楼市回暖只能是杯水车薪,房企们不得不探寻各种粮草以备过冬。即便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下降,各地政策逐步微调,都显示楼市似乎转向的信号,但在房企融资方面,监管层面并没有开闸“放水”为房企解渴的意思。
日前,大连万达集团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影院连锁公司AMC。一时间,大连万达成为焦点。一方面,在地产圈内,万达被视为困境下的房企寻求突破的典范;另一方面,在文化产业圈内,万达被视为民营企业海外发力的典范。但对于万达的长远发展而言,这究竟是深谋远虑的明智策略,还是急于求成的鲁莽之举,人们不约而同打了一个问号。
资料显示,在美国,院线经营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增长空间的夕阳行业。AMC的经营也是多年没有增长,营收稳定在25亿美元左右。根据“好莱坞在线”的数据,美国2011年的观影人次减少至13亿,为16年以来最低。“按照理想状况来讲,院线是万达很重要的一块业务,收购AMC,是壮大这一部分的业务力量。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万达的发展的。但是,实际的情形,恐怕还没有那么简单。我比较不看好这笔收购。”安邦咨询分析师苏晶指出。地产巨头万达的思路是加强非主营业务,重塑竞争力,应对房地产困境。
而最近SOHO中国也宣布:SOHO中国获低息贷款。据悉,SOHO中国与一个由12家银行组成的银团,订立了6.26亿美元的融资贷款协议。银团贷款年息按照伦敦银行同业拆息率或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率(视适用情况而定)加每年4.25厘息差计算。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龙湖地产就曾宣布获得了总值达24.3亿港元的银团贷款,贷款为3年期定期,年利率仅为香港同业拆息加400个基点(相当于4厘息)。显然,SOHO中国这一次的融资成本没有低过龙湖地产的贷款。
此外,SOHO中国已与盈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盈石SOHO(上海)有限公司”。合资公司由双方各持股50%,合作期限为10年。自此,SOHO中国旗下自持的商业物业的招商及运营工作将全部交由盈石SOHO打理。
再有就是龙头房企万科、招商等欲借壳寻求海外融资的意愿表现强烈。为了解决融资成本上升的压力,招商、万科纷纷寻求H股融资平台。5月,招商宣布成功收购H股上市公司东力控股集团。
近年来少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万科日前也突然宣布收购H股上市公司南联地产73.19%的股份。对此,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万科、招商借用H股壳公司在海外融资的开始。
“万科要想实现海外融资就需要一个实体平台,把资产注入平台就能起到融资的作用。”业内人士指出,万科通过收购南联地产作为全资子公司,在香港直接投资,这样两者之间就不存在同业竞争的问题了。
然而,面对如今“钱紧”的困境,更多的房企,考虑的更为简单,那就是直接找钱,而途径,则不约而同选择了开发矿业。今年以来,多家中小上市房企公告涉矿。据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至少有9家房企再度或者首度涉矿。而让这些房企感到欣慰的是,鉴于矿产资源暴力盈利的利好远景,只要公告一出,资本市场就会热烈回应,股票沾矿即涨。“这其实都是因为房地产的发展受限,企业的转型之举,目前来看,都是尝试。”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指出,涉矿房企主要利用的是其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归根结底是在弱化企业对房地产单一业务的依赖。
苏晶指出,虽然股市反应积极,但房企涉矿隐含的风险也不小。她认为,首先,矿业开发本身也是泡沫较严重的领域,本身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其次,矿业本身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大,一旦有安全问题爆发,就会对整个行业进行清理,这些房企外行们恐怕是首当其冲被清理的对象。但在张大伟看来,虽然风险难免,“但是这些转型的风险肯定小于继续扩大房地产。”在苏晶看来,目前的状况与调控想要让房地产产业做大做强健康发展的初衷有些不一致,“从其他渠道获得快钱维持运营,但房地产主业并未做强。那么最后,这个行业经淘汰剩下来的企业,将有一部分是靠投机而存活下来的。不过,这也是市场的选择。”
实习生李思潼
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