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6月18日讯 (通讯员 陈展鹏 崔丽娜 记者 胡昌辉) 尽管端午节已过去两天,但记者从烟台市中医院消化门诊了解到,因过量吃粽子而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病人仍然很多,专家提醒广大市民,粽子是美食佳品,但也是一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粽子好吃却不能贪嘴,应遵循每次少量食用,以免超量罹患“粽子病”。
家住市区青年路的林某最近总是腹部发胀,食欲也随之减少,18日上午,他专程来到市中医院消化科咨询,医生在对林某系列检查后发现并无器质性疾病,追根溯源,老伴在端午前夕包了一大锅粽子,几天来林某几乎每餐都要额外再吃上两个大粽子。林某腹胀的根本原因找到了,竟是最近几天粽子吃得太多引起的严重消化不良。
烟台市中医院消化科副主任闫雪洁介绍,每年端午节前后消化科病人都会有所增加,多数都与食用粽子不当有关。从中医的角度讲,制作粽子的糯米性味甘平,少量食用具有健脾生津益气的作用。但是糯米的质地黏滞,长期大量的摄入会延长排空时间,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吸收障碍,产生恶心、打嗝、腹胀、腹泻等症状。制作粽子的馅料和糯米在胃肠道完全消化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在交感神经不兴奋、胃肠蠕动较缓慢的时间内食用,更会增加对胃黏膜的刺激,使胃酸大量分泌,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闫雪洁副主任提醒,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贪吃。即便是脾胃功能健强者,也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如果过节家里自己包粽子,要把握“现包、现吃”的原则,而从超市中购回的冷冻粽子,则应蒸煮透了再吃,否则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