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

     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         用户: 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会员  健康  理财  旅游  教育  校园  职场  文化  房产  汽车  公告栏  曝光台  窝 窝 团

烟台  社区  山东  百态  环球  经济  体育  科普  文明  评论  彩票  手机报  帮帮团  手机杂志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当前位置:首页频道精华

热点观察:农民工离安有所居有多远?

来源:新华网     编辑:徐樱娟

2010-02-07 16:06:00

烟台移动手机报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每月资费仅三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新华网杭州2月7日专电 徐辉是浙江宁波江北区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也是浙江省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在日前召开的浙江省“两会”上,徐辉提交了一份经过半年调研写出的建议,其中反映了全省近2000万乃至全国约2亿名农民工的心声:出台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让农民工“安有所居”。
  
  农民工遭遇租金贵租房难
  
  10多年前,来自安徽芜湖的徐辉也是全国外出务工大潮中的一员。如今身为宁波市江北区的一线环卫工人,徐辉坦言自己的生活圈子很小。但为了履行好自己人大代表的职责,他总是尽最大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广大农民工兄弟姐妹的心声。
  
  农民工群体的租房难租金贵问题,就是通过这些闲聊渐渐在他心目中明晰起来的。“城市住房的租金偏高,相对便宜的房子又位置偏远,使得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日渐突出。”徐辉以他所在的宁波市为例:城区住房租金很高,一般在800元至1000元,甚至更高。“这对于月收入1000多元的农民工群体来说,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在杭州一家保洁公司工作的一位大姐表示,自己每月收入是1400元,在杭州城北租房就花去500元,而且是一家四口挤在一个单间里,条件确实差,租房也确实贵,“想不干了,回老家。”
  
  租金贵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农民工群体只能选择房龄老、条件差的便宜房子作为临时居所,有“居”不“安”,身心都不安全。徐辉说,在调研中,一位吴姓外来务工者告诉他,租住这样的房子,特别是在夏天,晚上时常有蜈蚣“光临床铺”,甚至会钻进裤管里,被蜈蚣咬伤是常有的事。
  
  而且,租金相对较低的房子结构简单,不通风,一到江南的梅雨天气,房间内湿度很大。记者在随机采访中了解到,一位来自安徽、从事建筑行业的胡姓男子就因为长期租住在“墙上有水珠、被子湿漉漉”的房间内,患上了关节炎。
  
  “拆迁之痛”殃及外来务工者?
  
  “如果我和老婆的月收入能有6000元左右,我也想买车,可是这只是设想罢了。”月收入1800元左右的徐辉说。
  
  在采访中,承受着租房难、租金贵压力的农民工兄弟说,出来打工多年,很多人是想留在务工地安居乐业。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城市的房价“遥不可及”。
  
  据了解,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聚集了1000多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务工者说,以他们夫妻俩每年2万元的结余,按照目前杭州、宁波等地每平方米15000元的均价,他们要努力60多年才能买90平方米的安居房。
  
  因此,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只能选择租房。对此徐辉有切身体会,10年前刚来宁波时,他也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但条件应该比现在好,至少在城里,现在扩城后,越搬越远了。”
  
  随着城市的扩建、老小区及城乡接合部的拆迁等,原本以老小区或城乡接合部为主要租住地的外来务工群体,面临更严峻的居住问题。徐辉说,以宁波市江北区为例,外来务工群体原先多以大庆新村、下江村、后穆村、湾头等地为主要租住地,但现已全部拆迁完毕,外来务工者不得不转战他地,再次面临租房难和租金贵的抉择。
  
  针对一些地方先后推出的限价房、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等农民工保障性住房试点,徐辉在调研中也了解到,这些保障性住房推出的地段大多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现状不相适应。
  
  以宁波市为例,外来环卫工人上班时按照每天18小时的保洁制进行轮换倒班,早上最早一班是4点开始,晚上最后一班到晚10点钟。
  
  “就拿在宁波江东区环卫处上班的王师傅来说,他租住在江北区压赛堰,从租住地到单位骑车至少需要50分钟。如果是4点钟上班,就必须3点钟起床,如果是晚10点钟下班,回到里已经是夜里11点了。”
  
  为农民工兄弟造些“宜居房”
  
  徐辉提出的建议是,政府应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住房租赁制度。在具体实施中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现状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推出的安居房不宜过于偏远,另外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同样也会带来诸多不便。
  
  同时,政府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帮助,比如资金的投入、土地的审批等,模拟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模式,以政府牵头、单位承租、物业统一管理等正规模式推出,更方便管理。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研究员表示,目前浙江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06年本省籍的劳动力年龄中位数已经达到40.9岁,亟需大量外地青壮年劳动力来补充,而且浙江省每年还要转移出农村劳动力30万人左右,对于这些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群体,政府应该适时、相应加大制度安排,建造“宜居房”。
  
  杨建华建议,在实现路径上,政府可以考虑在提供公共产品的基础上设定申请条件。此外,对于企业而言,长期发展肯定离不开相对稳定的工人队伍,因此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也应尽可能为农民工提供廉租住房。
  
  但是最终解决问题还要靠加快城市化步伐,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发展,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给予农民工以市民身份,从制度上加以保障。杨建华说,值得期待的是,辽宁、福建、重庆等地已经提出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记者注意到,浙江省政府发出的最新通知已经关注到农民工住房问题,明确指出2010年的住房保障任务包括新开工建设农民工公寓50万平方米以上,对于外来农民工数量较多的城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生活配套设施用房需要。对符合城市规划、相对集中建设的农民工公寓,政府将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符合安全和卫生条件的居住场所。 岳德亮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线

 

6

0

1

6

6

8

8

烟台 烟台新闻 烟台大众网 中国烟台 烟台新闻网 烟台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