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5月2日 星期五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首页 > 理财

QE3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   2012-09-17 09:15: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将深刻左右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基调。中国显然难以独善其身,QE3之后中国经济或会因此发生一些新变化,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应对。

  在国际资本回流之际,正值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关键时期,短期国际资本的热钱特征明显,如果相关政策不能疏导这些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那么这些热钱极有可能进入房地产领域,赚取“快钱”再撤离的可能性很大。此时,政策上必须明确“挤泡沫”的决心,让热钱明了豪赌房价泡沫的风险之大。

  除此之外,随着QE3的推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会进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且随着美元贬值趋势确立,预示着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还有很大上涨空间。这将加大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油价前几日已经再度上调,8月CPI小幅反弹,也都说明了中国通胀压力回升就在眼前。

  实际上,由于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的确立,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亦不得不保持宽松状态,不断向市场释放流动性。这又进一步加大了通胀风险,而货币政策却难以迅速进入紧缩状态,但也会因此而难以继续再降息。在“滞胀”风险高企的时候,届时的货币政策“两难”程度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当然,QE3的推出亦会改善欧美经济基本面,伴随着外部需求的改善,中国严峻的出口形势或会得到改善。此轮QE3究竟效力如何,对中国经济的利弊影响呈现怎样的状态,都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是,从伯南克的坚定措辞可以判断,全球性货币宽松趋势未来两年内难以结束,这就进一步警示我们,必须对这一趋势有前瞻性的应对方案,充分评估其对中国经济的利弊,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其实,不管是国际资本回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还是中国通胀反弹,货币政策进一步深陷“两难”境地,都不是什么新鲜故事,只是在新时代又被赋予了新内涵。我们唯一要做的,只是从容应对而不能被动受其牵制。 倪金节

张雪松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