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存折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引得波澜四起。有媒体报道,多家银行停止办理存折业务,建议客户改用银行卡。从“折”到“卡”,更加电子化的银行卡,让一些上了年纪的储户难以接受。而关于银行停办存折是为了牟取更多利润的说法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银行称停办存折 推荐银行卡是为“方便储户”
昨天记者在烟台多家银行了解到,除建设银行明确表示不再办理新存折开户业务以外,绝大部分银行仍然可以办理存折,只不过并未“明确告知”,并且工作人员会极力推荐客户办理银行卡来替代存折,从而导致存折出现“貌似停办”的局面。对于这种现象,银行给出的解释一般是“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储户”。
邮储银行烟台某分行理财经理潘贝贝表示,“我们银行为客户办卡,主要是为了方便客户,减少客户排队等候的时间,同时也减轻了柜面压力”。
建设银行烟台某分行客户经理孙浩然说,“大家可以到自助设备上存取、去转账。另外可以拿着卡到商场超市医院加油站等地方消费,再一个对于经常出差的客户,拿着卡到外地跨行取款,异地取款都很方便。比起拿着现金还要安全,还要方便”。
除了极力推销银行卡,银行对存折业务的“冷落”还表现在:存折虽然可以办,但不再与银行卡绑定,卡折只能“二选一”;一向不收取工本费、年费和手续费的活期存折业务,开始出现了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用的现象。
银行的这些做法,无疑都将进一步降低储户对银行存折的依赖性,也不断地将存折业务排挤至边缘化。
年轻人喊用卡方便 老年人称没有存折“看不到钱了”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年轻人特别是网购一族,对银行卡的信任度比较高。一位年轻的泰安市民说,“使用银行卡,感觉生活更方便了”。但是对老年人来说,却觉得使用银行卡后,“看不到钱了”。
如何在自动取款机上使用银行卡,又成了老年人使用银行卡的第二道坎。不少中老年市民表示,“不如年轻人脑子好使,那些程序不好记,记不住”。
另外,此次银行存折停办风波,之所以引发诸多争议,除了让一部分中老年人感到利益受损,银行是否从中牟取更多利益,其实是其中争议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