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企业很快触及到成本天花板,国家发改委同意涨价申请可谓正当其时。
在历经多方博弈后,如今食用油企业开始“光明正大”地涨价了。
食用油限价令“被”开闸
市场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已经原则同意食用油企业涨价申请,食用油企业补涨潮即将来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中粮福临门、鲁花、金龙鱼、胡姬花等食用油企业都对此持欢迎态度。据悉,金龙鱼已经向各销售终端正式发出调价通告:从8月1日起,旗下的豆油、菜油和调和油3类所有产品均提价,幅度在5%左右。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陈丽娜向本报记者表示,金龙鱼此次提价5% ,虽然和7月份鲁花调价5%的幅度相同,但性质却不同,鲁花提价是在国家政策还不明朗的前提下试探性暗涨,而金龙鱼此次是明涨5%。
3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海淀区的几家销售终端,发现金龙鱼等品牌调价的情况不一,有的超市5升装金龙鱼调和油原价70多元,如今上涨了2到3元,涨幅不足5%,而有的超市金龙鱼等品牌暂未调价。
本报记者接触的业界人士普遍认为,食用油企业提价是早晚的事,以前企业都在关注政策导向,而如今政策已明朗,因此食用油企业的提价不必再遮遮掩掩。相关人士透露,8月份是季节性淡季,而很多企业很快触及到成本天花板,企业如不提价会“生不如死”,而此次国家发改委同意一些食用油企业的涨价申请可谓正当其时。
要求匿名的人士称,国家发改委熟稔“红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国家发改委一方面允许食物油企业开闸涨价,另一方面称下半年要坚决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进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所以食用油企业的调价幅度应该有尺度。
齐涨或“纠正”价格倒挂
本报记者接触的业内人士均表示,2011年以来,食用油企业的价格倒挂现象严重。
“食用油企业早该涨价了,即使没有国家发改委对涨价申请的批准,部分食用油企业先前也在暗涨,如今紧箍咒已经摘去,食用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价。”陈丽娜表示。
金龙鱼方面表示,食用油企业基本处于价格倒挂状态,此次其全国提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本压力。
3日,中华粮网信息主编焦善伟告诉本报记者:“食用油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压力确实很大,近期花生价格同比翻了一倍,大豆等价格也都涨幅惊人。近期国产三等大豆进油厂的价格是3840元/吨,去年同期是3440元/吨,净涨400元/吨。”
此外,焦善伟表示,“食用油的综合成本很高,其成本主要有原材料、物流和生产过程中的电力、水和人力成本等。”在他看来,“人力成本不容小视,以前采摘花生、大豆的工人一天100元工钱,而如今这些工人的费用每天至少150元,有时每天200元,并且还要管工人的住宿。在东北一些地方,不仅要负责采摘工人的吃饭,而且餐餐还要有肉,否则没有工人来干活。这都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进而间接地推动食用油上涨。” 张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