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用户: 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会员  健康  理财  旅游  教育  校园  职场  文化  房产  汽车  公告栏  曝光台  窝 窝 团

烟台  社区  山东  百态  环球  经济  体育  科普  文明  评论  彩票  手机报  帮帮团  手机杂志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当前位置:理财

时下通胀压力犹存 商家居民该如何应对?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张雪松

2011-05-25 17:56:00

烟台移动手机报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每月资费仅三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吃饭、开车是很多市民最重要的日常开销,恰好是这两类商品的价格上涨速度较快。

  3月份,全国CPI同比增长5.4%,是近32个月以来的最高值。4月份,这一数据略有下降,为5.3%。

  无论这两个数字是否准确,最近,物价在上涨,而且还没涨到头,这恐怕是大家的共同感受。

  那么,在通胀压力下,政府、商家和居民都是怎样应对的呢?

  通胀下半年或可控制

  目前,我国已经持续近15个月的负利率,而且负利率的实际幅度还在加深。当储户看到进入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利息越来越低,就不会有消费的动力,也很可能成为一个恐慌的投资者和投机者。

  湘财证券东莞营业部总经理马昕认为,实际上通胀从一两年前就开始了,但因为去年在粮食和农产品上反映得非常强烈,老百姓才有明显感受。对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也有一个传导性的过程。不过,随着输入型通胀的缓解,对政府下半年控制通胀,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有闲钱可做一些投资

  平安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袁林辉和马昕持相同的观点,认为政府通过政策,通胀在下半年可以得到控制,仅今年上半年就不断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控房地产,收缩了资金的流动性。

  袁林辉建议,普通投资者可以购买基金做定投,但并不建议直接购买股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买一点信托产品,每年会有8%到10%的固定收益回报,不过信托产品一般都是以100万为起点的,如果自己资金不足,也可以和信得过的家人或朋友合伙购买。

  指数型基金和估值比较便宜的蓝筹股也可供投资者选择,“欧美的股市已经涨到了金融危机之前的点数,可见西方股票市场的泡沫还是比较大的。”袁林辉说。

  预计7月份出现拐点

  马昕认为,随着美元逐步走强,将会有大量资金回流到美国,这对收缩国内流动性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就此将会减少货币的供应量,而预计CPI的水平在7月份前后就会出现拐点。

  当前对南方大旱的关注度很高,估计会对今后的经济发展产生一些影响,但政府在控制近期的通胀方面,出手还是比较快的,下半年通胀会进一步减缓。

  多位受访的理财专家称,在过去10年间,我国的通胀水平只有2.4%,要想回落到这10年间的水平是不现实的,通胀压力在近3-5年间还会明显存在。老百姓可以购买一些理财产品,利息稍微高一点的,来弥补一点损失,还有债券型、指数型和股票型基金等等,都是抵御通胀的一些渠道,但仅把资金放在银行吃利息,回报确实是滞后的。

  平价商店有多少实惠?

  昨日,东莞市供销系统为4家平价连锁商店举行了挂牌仪式,定名为新供销愉康。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主任李朝明说,农副产品轮番涨价成为国内及我省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的重要推手。通过建设平价商店,在时间、空间、品种和数量等方面对农产品进行调节,以保障和稳定城市农产品供应。在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众多调控措施中,这种方式将成为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市场、稳定物价的创新性举措和重要抓手。

  有评论认为,目前东莞的平价市场尚处于推广阶段,力量小、分布窄,其作用尚未发挥出来。不过,随着平价商店所售商品占有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张,有可能主导市场价格波动,届时或对农贸市场和中小型超市带来一定冲击。

  启动平价商店工程

  今年初,广州首家平价商店在该市白云区新供销购物广场黄边店挂牌成立。4月14日,佛山市首批14家平价商店举行挂牌仪式。4月15日,惠州市首家粮油平价商店开张。昨日揭牌的东莞新供销愉康,宣告东莞启动了平价商店工程。

  东莞市供销系统透露,按照计划,年内东莞全市平价商店不少于30家,原则上每个镇街不少于1家。到2012年,全市再建至少30家平价商店,使全市平价商店数量达到60家以上。到2013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社区的平价商店网络。

  对此,东莞市市长李毓全表示,平价商店是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通过产销对接,以较低的价格销售群众生活必需的农副产品,并在价格异动时承担保障供应平抑价格等社会责任的商店,是平抑物价、维护农副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一项重大惠民惠企的工程。

    “农超对接”是平价的秘密

  东莞市供销社市场信息科负责人曾表示,东莞平价商店之所以迟迟未开,问题主要有两个:选址和供应。

  解决这两个问题后,平价商店终于建了起来。

  平价商店所需的经营场地面积比较大,但在莞城等人流量大的路段,已没有空铺位“好的地段,转手费都太高”,供销社现在能利用的条件十分有限。

  在供应方面,由于东莞是工业城市,本地蔬菜基地不多,农户也少,很多镇街的平价商店可能会选择来自供销系统的博罗、增城等的蔬菜基地供应,他们需要在这个问题上花费一些功夫。

  而供应正是商店能够平价的秘密。

  李朝明说,这个被叫做“农超对接”的平价商店供应模式主要有三类:一是“超市+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户”,二是“超市+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三是“超市+生产基地+农户”模式。无论哪种模式,核心思路都是通过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成本,降低农副产品销售价格。

  一般的大超市生鲜采购有三到四个环节,菜贩在田里收,然后拿到批发市场,再转卖给其他商家,最后再到商场。平价商店通过“农超对接”,直接实现从生产商到销售商的直联,至少节约流通成本30%。

  东莞市新供销愉康商贸连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流通成本的降低既让利于民,也让利于农,是一个非常好的经营模式。

  蔬菜价格比较便宜

  在4家平价商店揭牌前,茶山的茶园商场是东莞首个平价商店试点单位。该商场所售的生菜为0.58元/斤,土豆为1.8元/斤,比周边场所的价格都便宜了不少。

  在广州一些平价商店,1元以下蔬菜有21种,肉类价格比广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公布的全市均价要低。这家刚开业一个半月的平价商店,硬生生地将附近一肉菜市场逼致即将关门。

  价格被视为平价商店经营的利器,它更因此承载了抑制物价的作用。

  在3月召开的全市物价工作会议上,东莞市物价局局长邓浩全说,在农副产品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时,平价商店组织调运农副产品并按照政府规定价格投放市场,以实现保供稳价的目标。政府会按照“先控后补”原则对差价给予适当补贴。

  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杜金沛认为,平价商店对东莞意义重大。东莞是一座工业城市,本身没有太多农田,近两年建了一些蔬菜基地,正好派上用场。东莞在推动转型升级,物价一旦高企势必会加大用工留人成本,平价商店有望抵消CPI涨幅带来的影响。

  但也有人认为,平价商店只能作为一个过渡方法,并不是长久治本之策。政府还需在合理调整收入以及对生产流通环节的生活必需品成本透明化方面努力,对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加大投入,设法降低流通的交易成本,只有这样,才可做到有效调节,抑制部分“含水分”农副产品市场价格,真正抑制通胀。

  市井百态 物价上涨,生活压力增大

  生活开支明显增加受访人:谭女士职业:大学教师

  吃饭开车是最大开销

  谭女士是东莞理工学院的教师。自打学校从市区迁到松山湖后,为了方便,她和丈夫周一至周四都在松山湖的教师村住,周五就回到莞城住。每个星期必须在莞城和松山湖之间往返,汽车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谭女士开销最大的就是开车和吃饭两项。

  谭女士说,教师大多都是靠工资,这两年工资也没涨多少,但物价的涨幅远远超过了工资的上升程度。好在有医疗保险,去医院看病问题还不大,但药费的确很贵。

  她说“要想保持前两年的生活水平,生活开支必然要加大。我和老公都是普通教师,还是要省吃俭用。”

  每年油费多花3600元

  “再涨,就真的开不起车了。”谭女士说。

  现在,油价越来越高,仅今年上半年,油价就上调了3次,现在93号汽油已经达到了7.73元/升,仅有少数油站每升可以优惠1角钱。

  谭女士的车是2009年7月买的,当时93号汽油价格为5.8元/升。

  谭女士与丈夫共用一辆车,一年平均下来,每个月大概要开1500公里。按每百公里耗油10升计算,2009年每月的油费为八九百元,现在要将近1200元,每年仅在汽油方面,就要多出3600元的开销。

  不仅是油价猛涨,天然气和液化气的价格也节节攀升。民用瓶装液化石油气最高销售价格,在今年3月底已由112元/瓶调整为118元/瓶。

  谭女士说,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东莞的液化气价格先后经过6次调整,涨价5次,降价1次。商住小区管道液化石油气到户销售价格也作了调整:居民生活用气由现行19元/立方米调整为20元/立方米,其他用户由现行20元/立方米调整为21元/立方米。

  水果蔬菜统统涨价

  谭女士是湖南人,爱吃辣、爱做菜,对辣椒和蔬菜的价格非常关注。

  她说“前两年青椒每斤2块多钱,现在价格回落了一点,每斤还要三四元钱,有一段时间青椒每斤涨到了六七元甚至10元。大蒜、生姜都成倍地涨。”

  无论是松山湖一带还是在大岭山,超市里食品的价格都在上涨,有些生活品涨了近50%。

  谭女士举例说,质量好一点的大米,去年是每斤2元左右,今年涨到了3元。猪肉去年一斤10元左右,今年涨到了12元。福寿鱼去年每斤为5元左右,现在变成了6.5元。

  谭女士感觉到,现在物价不但高,而且上涨得快,涨上去就很难降下来。就连年初还3块钱一斤的苹果,现在卖到了每斤6元,几乎是每个苹果两块钱。香蕉也是从以前的每斤1.5元涨到了3元。

   每月仅存1000多元受访人:曲先生职业:公司技术人员

  曲先生去年大学毕业后,在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长安)从事数据库维护工作。刚参加工作,曲先生没什么积蓄,一般是在公司食堂吃饭,每天吃饭大概需要20多元,每个月大概600元。加上与同事在外面小聚,每月用于食品的花费在千元左右。

  曲先生最近发现:不论是在公司吃饭还是叫外卖,都会看到“因为物价上涨,饭菜价格也随之上调”的通知。在公司附近有一家粤式快餐厅,年初的时候,一份有饭菜有汤的套餐需要12元。现在,同样的东西变成了16元。

  饭馆老板解释说“什么都在涨价,成本也就增加了。如果不涨价,就只能做赔本买卖。”

  曲先生说:“现在都很难找到10元以下的快餐了,吃饭就占了我收入的近1/3。”

  曲先生上班有班车接送,公司提供的宿舍,每月交200元房租。

  曲先生在花销上并没精打细算。他说,每个月虽然还能余下1000到2000元的积蓄,刚好够他春节乘飞机往返家乡一趟。曲先生家在大连,过年时机票不打折,往返机票共需6000多元。

  他说“去年回了趟家就把我回穷了,今年在考虑过年还要不要回家。”

  曲先生认为,在东莞生活压力其实蛮大的,特别是对于他这样刚刚毕业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公司待遇虽然不错,各方面条件也挺好,但面对现在物价和房价,仅靠自己的力量,不知何时才能买套小房子。

  卖场扫描

  食品还在涨价家电价格平稳

  记者连日走访东莞多家超市和商场发现,消费品价格已出现了普遍甚至明显的上涨趋势。

  例如,5升装的金龙鱼调和油,去年底的售价为40元/桶,现在的售价至少65元/桶。1升装的伊利纯牛奶,从2006的5.8元/盒涨到现在的8.0元/盒。贵州茅台酒53度更是从2006年的500元飚涨至现在的1400元一瓶。

  然而,综合卖场数据来看,技术含量和进入门槛高的技术产品,如3G手机、数码、LED电视等电子商品,由于前期准入门槛较高,投入成本、推广成本都较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培育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这类产品的价格确实呈现下降的趋势。

  综合因素推动物价上涨

  “食用油、糖、大米、面粉、汽油等基础生产原料上涨,是整体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嘉荣超市的管理人员韦小姐分析说。

  她说,除了原料上涨,人力成本上升、蔬菜等一些农副产品受气候和灾害影响,以及区域供给不平衡和中间炒作等因素,都导致日常消费品价格上涨。

  由于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次物价上涨,消费者直观感受都比较明显。价格上涨对消费行为会不会产生影响?商家的营业收入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一些卖场人士说,物价上涨肯定会影响到消费习惯,但民以食为天,吃的还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对商品的物美价廉更为看重,商家受到的影响不大”。

  家用电器价格平稳

  “相对于一天一个价的蔬菜和生活用品来说,家电、手机等电子产品价格似乎比较平稳。”居住在莞城的电子产品“发烧友”马先生说。他说,这几年来家电的价格都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有部分电器的价格还一直在下调。

  12年前,马先生刚来东莞时,手机至少都是几千元一部,根本找不到千元以下的手机。现在手机的品种和功能不但越来越多了,价格也越来越低了,几百元钱就可以买到一部正品行货手机,而且还带摄像头、大屏等基本功能。

  不仅是手机,家用电器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一台合资品牌的三门冰箱,前两年至少上万元,现在四五千元就可以拿下。不过,时尚电器相关负责人陈先生说,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如电磁炉、电饭煲、电风扇等,它们的价格实际是在上涨的,但也是平稳上涨。

  商家努力降成本

  近期,为了控制农产品和食品等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市场和政府都在自发地积极倡导“农超对接”。前不久,家乐福超市就举办了一场大型农超对接展会,本地的一家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顺利成为其在东莞的首家合作单位。东莞嘉荣也积极推进农超对接,降低产品成本。

  农超对接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蔬菜质量,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可以提升蔬菜的质量。

  韦小姐说,农超对接后,基地、菜场、农户的蔬菜可直接进入超市,减少了中间环节。嘉荣实行农超对接以来,在同等品质的前提下,蔬菜的价格得到有效控制,采购成本降低了,售价必然降低。

  在降低产品成本方面,嘉荣超市建成并启用了低温配送中心,基地、菜场、农户的蔬菜可以直接送到配送中心,并积极与合作社、基地、菜场、农户、批发市场合作,以此来降低进价。刘慕华 彭子英 邓圣耀 何建文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线

 

6

0

1

6

6

8

8

烟台 烟台新闻 烟台大众网 中国烟台 烟台新闻网 烟台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