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用户: 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会员  健康  理财  旅游  教育  校园  职场  文化  房产  汽车  公告栏  曝光台  窝 窝 团

烟台  社区  山东  百态  环球  经济  体育  科普  文明  评论  彩票  手机报  帮帮团  手机杂志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当前位置:理财

千金难买好信用 你是“失信一族”吗?

来源:卓越理财     编辑:张雪松

2011-03-13 09:29:00

烟台移动手机报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每月资费仅三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月收入近万元,一向信奉“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白领代鸣,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郁闷地发现自己有不良信用记录,还为此损失了一笔银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对于很多都市职场白领来说,面对纷繁的消费需求和高涨的物价、房价,难免感叹资金“不给力”。当遇到融资需求之时,很多人会想到银行贷款,甚至不少人对于银行贷款产品的申请条件也已经做到倒背如流,但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经历——即便贷款条件再“给力”,也敌不过信用记录不良的尴尬。

  信用记录变脸
  往往在关键之时,不良信用记录会扮演借款人成败与否的拦路虎,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以下为易贷中国所接触过的一则真实贷款案例,借款人还款能力上佳,在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后向银行提出贷款,谁知屡屡碰壁,到头来,原来是自己的信用记录在暗中作祟。

  代鸣(化名)是北京某网络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年前看中了一套东五环外京通苑的两居室二手住宅,并与房东、中介火速签订了购房合同。代鸣对于贷款事宜自信满满,遂向某商业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没想到银行审查后发现代鸣信用记录不合格,结果无法办理贷款。而根据购房合同中的条款约束,代鸣还需向房主进行代价不菲的赔偿。

  月收入近万元,一向信奉“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代鸣,很是郁闷自己竟会在信用记录上栽了个大跟头,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代鸣忽视了自己交给亲友使用的一张信用卡,由于使用不当,造成了较长时间的逾期欠款,这使得代鸣“惹祸上身”,在房贷申请上吃了亏,因为贷款的申请条件是建立在信用过关的基础之上。按照银行规定,夫妻一方两年内连续3次逾期,或累计6次逾期还款,将拒绝为其夫妻任意一方发放贷款。银行方面认为申请者不良信用记录会影响该笔信用贷款的还款诚信,以此给银行带来潜在的回款风险,故不能为其发放信用贷款。

    千金难买好信用

  欠债还钱,人之常情。在信用受损的情况下,能否立即还债从而为自己的信用记录平反?

    其实不然,对于贷款及信用卡还款,只要超过还款日还未还款,均会留下相应记录,并在个人信用报告中披露最长2年,如果最终认定为恶意拖欠的不良信用信息,披露期限最长为7年。这意味着如果借款人的逾期情况较为严重,2-7年内的贷款或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逾期时间长短不同,银行对客户失信的对待程度也不相同。

  因此,人们平日应谨慎注意自己的信用记录维护,在银行贷款、信用卡刷卡消费过程中,要切记在还款日之前及时还清款项,由此避免自己信用受损。借款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欠费”,应当有一个清晰的还款总计划,确保各款项在到期之前顺利偿还。

  此外,由于征信系统对于水电煤交费情况、电信缴费等情况也将逐渐采集。而影响信用记录的因素还包括:贷款利率上调后借款人月供未按调整后数额按期偿还、做贷款担保时受借款人欠款所牵连等。这些不太容易注意到的细节,都有可能成为借款人失信的潜在陷阱。

  信用补救建议
  如果借款人发现自己信用记录不良,从而限制到自己的贷款行为。笔者建议借款人:

  第一,在贷款前及时查看自己的信用报告(到当地人民银行当面领取),看是否已经产生不良记录,以此判断自己获贷成功率的高低。如信用记录受损程度较轻,并非完全会被银行拒之门外,如果不幸荣登黑名单则另当别论。

  第二,对于无意逾期,可及早向银行说明情况,并出具相关证明,这也是成功绕过“信用”障碍实现贷款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有利自然有弊,此举可能导致贷款利率相应提升。

  第三,银行对待不良信用记录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只要还清欠款,再有贷款需求时,不妨多走走多看看,并非所有银行大门都是紧密着的。

  第四,除上述条件外,也可将不良信用产生原因交予征信中心审核,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目前央行已经建立了超过6亿多人、6000多万农户和1700多万户企业的征信系统,但该系统还未与所有用户实现信息对称,借款人切勿到了被拒绝放款的那天,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失信一族。”

    链接:莫轻信“补救”谎言
  在和部分背负不良信用的借款人沟通时,易贷中国发现有不少人在贷款不能受理的紧急情况下,会求助于网络中类似“***元清除不良信用记录”的小广告。其实这只是网络骗子行骗的惯用手法之一,此类骗术往往声称自己有银行路子,只需打点银两,便可破财免灾。

    当真有如此好事?其实,客户资料一旦录入银行系统后,数据将被锁定,并无办法随意修改。而“消灾费”是骗子们的主要“盈利渠道”,除此之外,他们同时会索取居民详细的个人资料,号称“业务需要”,实际极易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及非法利用。

  如想“消灾”,关键还在于自身对信用的重视和累积,依靠江湖术士显然并不靠谱。

  插排:目前央行已经建立了超过6亿多人、6000多万农户和1700多万户企业的征信系统,但该系统还未与所有用户实现信息对称,借款人切勿到了被拒绝放款的那天,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失信一族。”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线

 

6

0

1

6

6

8

8

烟台 烟台新闻 烟台大众网 中国烟台 烟台新闻网 烟台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