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久尧:我省首例向香港捐献的志愿者
在1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中,石久尧是年龄最大的一位。2009年4月,石久尧在北京道培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我省首例向香港地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石久尧是一名中学教师,学生在知道他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时,都很崇拜他。在他前往北京采集造血干细胞时,学生还手捧花束为他送行。石久尧说,接到红十字会的通知时,最担心的就是父母不同意,不过父母都很支持他的决定。
石久尧说,他愿意让更多的人用自己的一点勇气来换取他人的宝贵生命。
栾基强:年龄最小的捐献者
2006年,栾基强主动要求采集血样,成为一名志愿捐献者,那年他只有18岁,刚达到采集年龄。2009年12月,栾基强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完成了捐献。
栾基强说,家里人在知道自己要去捐献时,担心会对他的身体有影响,姐姐更是四处打听,在确认真的没有副作用后,才同意自己去捐献。“捐的过程很顺利,有点疼,但是我希望所有的白血病患者都能得到血样。”栾基强说。
邹惠荣:捐献造血干细胞需要全民一起努力
谈起自己的捐献过程,邹惠荣说还有个小插曲。在接到红十字会的通知时,她还以为是要通知她去献血,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直到红十字会提醒她这是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她才意识到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本来没想跟家里人商量,认为这是我自己的事,就好像去逛街,我不需要提前跟谁报备。”邹惠荣说,“后来跟丈夫说时,他十分支持我的决定,我们和女儿还召开了家庭会议,女儿虽说不懂那么多,只说听爸爸的,但我还是能感受到他们的支持。”
邹惠荣清楚地记得,在捐献的前一天晚上,14岁的女儿发来短信,“妈妈,明天你要捐献了,现在肯定希望我和爸爸陪在你身边。我们对你的爱像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沙子一样多,你放心,不要担心我们。”这条短信使邹惠荣感觉孩子长大了。
2009年12月,邹惠荣在济南军区总医院为一名北京的大学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我只知道那个孩子患了白血病,因为供需不见面的原则,也从来没有见过他。但是作为一名捐献者,我还是想认识那个人的。”邹惠荣说。在烟台市中心血站工作的邹惠荣对血液知识了解比较多,更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有副作用。她说,目前捐献的人比较少,还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了解的人也比较少。要想普及这方面的知识,还得全社会共同努力。
对于邹惠荣的事迹,烟台大众网曾报道了《捐献造血干细胞 血站职工救助白血病学生》,该文发出后,烟台大众网网友及手机报读者纷纷发来祝福信息(详见《邹惠荣收到患者感谢信和礼物 欣慰并自豪》)。
13位志愿者每人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位,还有为了捐献推迟婚期的刘海峰,龙口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霍胜民,提前给孩子断奶的姜海洋,毓璜顶医院男护士李彦儒等等。
据了解,一个成年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约有3公斤,只要捐献10克就能挽救一条生命,而且造血干细胞还能再生。捐献10克造血干细胞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同时,现有的技术条件已经非常先进,捐献者只要像献血一样抽点血就可以,基本没有疼痛和不适感。
据统计,截止到目前,烟台市入库志愿者已达9100余人,成功实施捐献13人,采样、捐献人数均列全省前列。目前,2012年全市招募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活动也已经开始,计划采集1000份,也就是招募1000名志愿者,凡是18-40周岁、身体健康的公民,均可到当地县级红会报名登记,抽取6-8毫升血样,进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供患者检索,为挽救别人的生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