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体”走红
来源:北京晨报 编辑: 2012-12-04 10:30:00
费三元
非价值理念的文化
北京晨报:有观点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文化缺失或价值沦落的表象,您认为是否如此呢?
夏学銮:一个时代的文化,肯定有它的价值观,价值观也是文化的核心,这没有错,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文化必须以价值观为判断。文化有精神领域的,也有物质领域的,著名社会学家索罗金曾经提出,文化有感性有理性,也有两者过渡的文化,理性中有感性,感性中有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意义上的,而不是价值理念占主导的。也就是说,是生活方式上对感性或者理性的追求,而不是价值理念占主导地位的文化。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和理性时代不同的世俗时代,对于物质的追求超过对精神的追求,对感性的追求超过对理性的追求,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在未来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在今天,完全批评它也不合适,还是要看具体的情况。
北京晨报:对于网络文体来说,我们大众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呢?
夏学銮:娱乐本身也有娱乐的功能,对于大众来说,娱乐本身也是一种基本的需要。我们批评的不是娱乐,而是泛滥的娱乐化,许多应该严肃对待的、应该敬畏和尊重的东西被颠覆、被恶搞。娱乐本身也需要加以区分,正常的娱乐应该允许和宽容。
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底线
北京晨报:对于要求网络时尚传递正能量的批评,您是怎么看的?
夏学銮:多元时代,多元文化中,价值观也是多元的,这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是新闻主体,也都是话语的主体,集中统一不可能实现,只有一种价值观本身也是不合理的。
北京晨报:这样是否会变得没有底线?那么,公众是否应该具有一种共同遵守的底线呢?
夏学銮:当然是的。这个问题其实也不必太担忧。首先,对于网络本身来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所创办的网络,本身就有社会主义制度规定的法律和道德底线。实际上,只要在社会中,它就必然有这个社会共同认可的一种公共规则。其次,对于个体的网友来说,只能靠心中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自我约束和控制,这种自控有时候是自觉的,有时候也是不自觉的,比如某一种明显违背公共道德的行为和言论,网友们会自发地批评,表达自己不认可的态度,这也是一种维护底线的方式,可能多数人并没有主观地意识到,但是实际上是在这么做。记者 周怀宗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