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多的采集,鲁东大学菌物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内已经收集了800多件烟台蘑菇标本,国内常见的毒蘑菇烟台大都能找到。但因为毒蘑菇经常和食用菌混生在一起,相关专家提醒市民采食毒蘑菇时一定要特别小心。 “我们从2009年就开始采集了,到现在光烟台的标本就有800多件。”鲁东大学菌物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程显好教授说,从市区昆嵛山、塔山到周边县市的方山、罗山等有名目的山,到鲁东大学周边说不上名的小山,研究团队的工作人员都踏遍了。尽管目前还没有关于烟台市蘑菇种类、毒蘑菇分布等的详细统计,但国内常见的毒蘑菇种类烟台基本找到。
每年6月至10月都会雷打不动地到野外采集蘑菇,刘宇博士对烟台蘑菇的情况如数家珍。“凡是有植物的地方都有蘑菇,而毒蘑菇和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差不多,很难区分。”她告诉记者,毒蘑菇的生长区域相对分散,误食后危害性不小。但因为毒蘑菇常常和食用菌混生在一起,很难简单的从地域上进行区分。
刘宇博士告诉记者,目前烟台市鹅膏属的毒蘑菇最多,常见的毒蘑菇有簇生沿丝伞、毒粉褶菌、格纹鹅膏菌、灰鹅膏菌、小毒蝇鹅膏菌、赭盖鹅膏菌和锥鳞白鹅膏菌等。
“单纯采摘毒蘑菇而不食用或者极少量食用,一般不会发生中毒现象。”刘宇博士提醒市民,尽管烟台市尚没有发生毒蘑菇中毒的恶性中毒事件,但市民在采食蘑菇时还是应该特别小心,“不认识蘑菇不要随便吃,另外应少量食用,尽量避免一次大量食用蘑菇。”
烟台常见的8种毒蘑菇
毒粉褶菌:极毒
外形:这种蘑菇个性鲜明,个头大不说,还长得粗壮。头戴着中间向上凸起污白色“帽子”,长到一定时期还会将“帽子”边撑到开裂。
习性:毒粉褶菌喜欢搭伴儿,常常和栎、山毛榉、鹅卫枥等树木长在一起。
中毒症状:这种蘑菇中毒后,6小时之后才会有不良反应,出现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尿中带血等症状。
标本采集地:市区周边山
簇生沿丝伞:剧毒
外形:这种蘑菇长得小,喜欢抱团生长在腐烂的木头桩旁,全身黄色,头顶常戴着锈褐或红褐色的“帽子”。
习性:夏秋季丛生或簇生于腐木桩旁
中毒症状:别看这蘑菇长得不起眼,误食后麻烦可不小,会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胃肠道不适不说,严重者还会有死亡的危险。
标本采集地:海阳市云顶竹海旅游区
小毒蝇鹅膏菌:有毒
外形:这种蘑菇个头小,“帽子”不上凸反而下凹不说,颜色还分两个,“帽檐”处多为浅黄或米黄色,越到”帽子“中间颜色越深。
习性:这种蘑菇还有“苍蝇杀手”之称,苍蝇对其毒性十分敏感,杀死力强。
中毒症状:中毒后,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
标本采集地:海阳市云顶竹海旅游区
点柄臭黄菇:有毒
外形:这种蘑菇身材中等,“脾气”却不小,有腥臭气味不说还带点辣味。不光戴着黄褐色的“帽子”,浑身还粘嗒嗒的。气味难闻还不低调,伞盖上还长着黑色的“青春痘”。
中毒症状:这种蘑菇食后常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
标本采集地:海阳云顶竹海旅游区
格纹鹅膏:微毒
外形:这种蘑菇身形大中小不等,头戴浅灰色、褐灰色相对较平坦的“帽子”,“帽子”越往中间颜色越深,还带点纤丝花纹。
习性:有时散生,有时喜欢“抱团”长在一起。
中毒症状:格纹鹅膏在有些地区的市场上被作为食用菌出售,但它含有微量鹅膏肽类毒素,采食的时候还是小心为妙。
标本采集地:市区周边山
灰鹅膏菌:微毒
外形:个头较大,身穿瓦灰色或灰褐色“衣服”,伞柄处光滑无环,底部却有个大大的“盘托”。
中毒症状:一般认为可食用,但也有中毒情况发生。中毒后一般发病较快,头昏、胸闷算轻的,也有中毒严重的情形发生,因其毒素不明,采食时需特别加以注意。
标本采集地:栖霞方山、市区周边山、路边人活动较少的地方都有
锥鳞白鹅膏菌:微毒
外形:这种蘑菇通身白色,头不大,“肚子”却不小。“帽子”上带有三角锥形的鳞片,“帽檐”处还向里卷,长到一定时期身上略微带点黄色。
习性:这种蘑菇虽然“湿身”时表面有点粘,但受伤之后却很坚强,坚持不变色。
中毒症状:这种蘑菇有记载可能食用,不过因含有微量鹅膏肽类素等,还是以谨慎为好。
标本采集地:海阳云顶竹海旅游区
赭盖鹅膏菌:加热后可食
外形:这种蘑菇身材中等,全身“带鳞”。头戴浅土黄色或浅红褐色的“帽子”,半球形的“帽子”上长着不少鳞片不说,酷似标准的圆柱体“伞柄”周围也布满了鳞片。
习性:这种蘑菇习惯独居,多散生或单生。
中毒症状:这种蘑菇中含有溶血性物质,加热后会遭破坏,所以不能生吃。
标本采集地:市区周边山
孙淑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