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

     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         用户: 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论坛  会员  健康  理财  旅游  教育  校园  职场  文化  房产  汽车  公告栏  曝光台  众众微博

烟台  社区  山东  百态  环球  经济  体育  娱乐  读图  评论  视频  彩票  手机报  帮帮团  手机杂志

牟平区  龙口市  蓬莱市  莱州市  海阳市  莱阳市  招远市  栖霞市  长岛县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当前位置:房产

冬天楼“慌” 买房者感叹:买不买都心慌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鑫

2011-11-28 07:42:00

烟台移动手机报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每月资费仅三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对开发商来说,楼市的冬天来了,可是对购房者来说就是春天吗?降价之后,买还是不买,依然是个问题。而在这个冬天里,焦虑的不只是买卖双方。

  买房者:买不买都心慌

  没有连夜排队,没有找“黄牛”买号头,李志刚(化名)上周轻松签约了上海“万科尚景苑”一套住房,他买的价格和此前该楼盘实际成交价相比,降幅接近三成。但李志刚丝毫没有“捡了皮夹子”的喜悦,而是“心里发慌”:“不买担心涨价,买了担心继续降价,没有只涨不跌的行情了,说不好现在是不是买房的最佳时机。”

  11月18日晚,位于上海青浦的“万科尚景苑”开盘,340套小高层两天内签约77套,实际成交价降幅在两成左右。同期降价的还有位于上海浦东的“万科清林径”楼盘,降幅约30%。

  据不完全统计,大型房企中已有中海、保利、万科、富力、龙湖地产、绿地、汤臣、星河湾等多家开发商进行大规模的降价销售,且比其他中小开发商项目更为优惠。

  从宏观层面来看,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环比下降的城市已经高达34个,与此同时,70个大中城市的价格平均环比指数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

  对此彭博新闻社的报道称,中国房价的拐点已到,不仅大城市和新房价格下跌,二线城市和二手房价格也在下跌。

  路透社中文网题为《中国房价拐点初现,开发商过冬》的文章说,当前楼市拐点正在形成。对于开发商而言,这个冬天不仅会很冷,可能还会很长。

  降价让那些赶在房价高峰时购房的人极度不满,近两个月来,包括北京京贸国际城、南京天正滨江花园、安徽芜湖镜湖世纪城、宁波合生国际城、上海龙湖郦城等多处楼盘的售楼处发生“维权”业主和开发企业的严重纠纷和冲突,基本都是因为开发商楼盘减价促销,让前期业主不满。

  但这些并不能让外界接受他们的过激行为,有网友甚至揶揄说:房子涨价,他们会不会给开发商分红?

  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态度也很明确——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解决沟通问题,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走法律途径退房?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商建刚律师认为希望甚微,“购房者必须考虑契约风险,愿赌服输。”据介绍,2005年、2008年房价下跌时,也曾出现多起因房价下跌的业主诉讼案例,但极少获得法院支持。

  卖房者:虽不缺钱心也慌

  最近备受舆论关注的无疑是身陷资金链紧张传言的浙江绿城集团,其“高进高出、快进快出”的发展路径引起业界反思。专家分析,这一轮以“限购”、“限贷”等政策为核心的“最严调控”中,全面收紧了房企需求端和融资端,是让高度依赖高杠杆和炒房客的绿城受困的主要原因。

  尽管如此,绿城仍无意对旗下产品降价销售。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近日公开表示,降价是个不负责任的态度,宁肯卖项目也不会轻易降价。如果再不行,“就直接把价格降到底,所有的房子都卖完,以后就不再做房地产了”。

  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周忻则认为,一旦预期房价要跌,第一时间“钢需”(刚性需求)都会变成“煤需”(没有需求),所以开发商降房价要有三个原则:一步降到位、敲锣打鼓地降、早降比晚降好。

  从目前这些已经降价企业的财务数据和业绩看,他们都不是最缺钱的。业内人士认为,知名房企率先大幅降价,并不是当前资金紧张所致,而是应对更长时间后可能存在的资金需求,必须提前进行储备,更重要的是,受新推盘增加和成交放缓的影响,商品住房的可售存量随之上升,部分城市新房可售库存已经处于2010年以来的高位。

  上市公司的前三季度报则显示,在A股上市的139家房企中,超过八成房企负债同比增加。三季度末存货同期增长四成。申银万国跟踪的10个典型城市商品房库存数据显示,库存平均去化月份今年以来逐步攀升,已从年初的5.9个月升至目前的11.5个月,处于历史相对高位,预计到明年下半年库存水平可能到达最高点。

  与此同时,截至10月末,全国未开工和未竣工的房地产用地可建房屋达百亿平方米,是去年销售面积的9.5倍,巨大的潜在供应量将进一步影响未来两三年的楼市走势。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判断,房地产企业的“冬天”已经到来,高库存大军压境之下,房地产企业短期必然会采取“开源节流”的方式“过冬”,即一方面寻求通过降价、出售股权、变卖项目等方式创造收入,一方面通过少拿地、减少施工量等来减少支出。长期来看,这些房企可能会转战商业地产,或者多元化,降低开发业务的比重。

  路透社援引万科总裁郁亮的话称,“此次房地产调控是2008年调控的延续,但不同的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促使国内放松了对当时地产行业的调控,而这一次地产行业不会再有这样的好运了,且现在还很难判断这个冬天有多长。”

  《华尔街日报》说,第四季度房地产大部分项目将降价15%~25%。“大型开发商已经率先降价,而且降价幅度很大。二、三线城市的降价幅度更大。”


  调控政策不应松动

  对于楼市的冬天,一些地方政府也是百味杂陈。土地出让金锐减、相关税费缩水带来的财政压力和经济减速,已然让地方政府感受到阵阵寒意,而保障房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更是“雪上加霜”。

  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地方财政总收入中,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占比从2006年的38.9%,增长到2010年的65.9%,这表明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越来越大。

  “把房价过高的原因归结于开发商黑心,确实打错了对象。”经常语出惊人的地产大佬任志强称,自2002年实行土地出让的招拍挂制度之后,“价高者得”成为防止腐败的唯一路径,但推高了土地的出让价格,并刺激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杨红旭认为,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收,占地方收入的四成到七成。随着土地市场和房产市场同时陷入低迷,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可能萎缩,这对地方财政将构成一定压力。

  进入11月份,各地土地市场流拍、中止出让的消息不绝于耳。广州一月之内三度因市场过于冷淡而不得不中止20余幅地块的出让,唯一一块按时出让的地块也因为无人应价而流拍。沈阳、合肥、昆明等地,原计划拍卖的23宗土地,只有5宗出让成功,10宗土地是因竞拍人数达不到要求而宣告流拍。

  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20日,其监测的全国67个城市有公告可查的土地交易总成交金额比去年减少将近三成。

  与此同时,保障房的资金缺口也让地方政府为难。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截至10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过1000万套,虽然实现了年初的目标任务,但至少需要建设资金1.3万亿元人民币。住建部近日也已经着手对地方保障性住房实际开工情况进行调查,“不能挖个坑就算开工了”。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对此表示担心——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央出台了4万亿元刺激计划,引发地方融资平台的失控性膨胀,出现了超过10万亿元的平台贷款,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还本付息困难的情形。“在地方政府已经债台高筑的情况下,保障房资金从何而来?”

  事实上,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博弈已经显现。7月12日,国务院要求房价涨幅过快的三四线城市也应限购,但截至目前,全国仅有47个城市限购,与此前业内普遍预计可达到70个左右相差甚远。

  彭博新闻社的报道也称,有不少人担心房价下跌是否会引起中国经济硬着陆,甚至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从而导致中国政府改变政策。

  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高筑,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又陷入缺钱的困境的时候,民众极为担心房地产调控又会暗度陈仓,使得房价再次暴涨。要防止出现这种悲剧的关键,应该从房地产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着手,在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和防止房地产暴利的制度建设方面,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避免再次进入调控下跌,不调控又反弹的恶性循环的周期。记者魏宗凯发自上海

    谁为房产泡沫破裂埋单

  在这个楼市冬天里,中国各地兴起了一股“退房维权”热,市值缩水的业主们打出横幅讨伐开发商,他们静坐、游行甚至砸了售楼中心,两个月来不下十处楼盘遭遇退房纠纷。业主们风风火火“维权”运动在网络上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同情,反而引起一片嘲讽。有学者认为,楼市维权违反现代契约精神,有媒体呼吁回归理性。

  其实,日本美国香港的民众早于中国内地经历了楼市泡沫破裂的过程,同样面对房价下降,他们当初怎么办?

  香港:节衣缩食“给银行打工”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近期,香港楼市出现调整,楼价自5月份高位逐步回落,负资产问题再次引起市民关注。(注:负资产是指房子总价下跌到比贷款额还低,比如150万买房,贷款100万,当房价跌到90万,就出现了负资产。)

  香港金融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负资产”按揭宗数按季度大幅上升33.4倍至1653宗,并回升至近9个季度新高。

  提起“负资产”,许多香港人都有着痛苦的回忆。1997年由于楼市过度炒卖和过度借贷,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外资大举撤出香港,导致香港楼市崩盘,仅一年之内,楼价跌幅逾半,并在随后在长达5年的跌势中,楼价累积跌幅与1997年高峰期相比高达约70%。

  香港知名地产代理公司中原地产研究部联席董事黄良昇向记者描绘了当时的情形,“炒卖实在疯狂,按揭息率10厘都炒,当时供楼与家庭收入比率高达120%,就算不吃饭不买衣服都要供楼,你说是不是太疯狂,有的楼盘十度转手。”

  由于市场上积累了太多的风险,在外资大举撤资下,市场资金抽紧,香港楼市泡沬随即爆破。楼价呈自由落体式下滑,根据量度香港二手楼价走势的中原地产指数显示,在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的一年间,香港二手房价下跌了52%。

  香港金管局资料显示,2003年6月是负资产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当时香港共有约105697宗负资产按揭,占所有按揭的22%,涉及金额1650亿港元(1港元约合0.81元人民币)。

  在芸芸“负资产”中,香港知名的精神科医生曾繁光曾多次被媒体报道。当时月入10万港元的曾繁光,甚至穷到没钱买菜,只能让年幼的孩子穿掩不住肚脐的衣服。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在各大报章写专栏,开源偿还银行按揭。

  “许多负资产家庭为了还债,唯有节衣缩食,所有的钱差不多都用来还给银行,社会气氛低沉,消费停滞不前,经济低迷。”黄良昇说,当时还有人跳楼自杀。

  在长达6年多的楼市低迷期,特区政府为了稳定楼市,曾经推出一些措施,包括停售公屋和居屋,停止主动卖地,以及撤销租住权管制,以令私人租赁市场恢复自由运作。黄良昇却认为,真正令楼市由谷底回升的是内地经济对香港的拉动作用,正是中央政府在2003年非典时期对香港实施《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个人游”政策,刺活香港经济,令香港经济于2004年走出自1998年11月份开始的长达68个月通缩期。

  虽说因为负资产而令生活陷入困境,但据黄良昇介绍,当时香港业主因负资产而断供按揭的个案极少,比率不足2%。“申请破产的也不多。一来是仍有收入、有储蓄,还有就是中国人的美德,千方百计都要把钱还上,当然香港的法律也不容许赖账”。

   美国:大多数人被迫低价售房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在美国,楼市的萧条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社区、街道旁,到处挂满卖房子的牌子,很多社区的房子都空了,绿油油的草坪也没人打理了。即使是房市坚挺的华盛顿地区,依然还可以看到大量的租售房广告牌。

  2006年,美国房价达到巅峰时,各地大兴土木、新建的房子四处开花,即便如此,市场仍是一房难求,想买房子的人都要排队,房贷公司非常忙碌。从2007年的次贷危机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房市终于崩盘,房价暴跌,今日也没有复苏。

  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催生了大量的无房族,杰克曾在2005年买了一栋公寓,由于房价缩水,现在杰克房子的贷款总额已经超过了当前市价,因还不起贷款,最近他的房子被银行强行收走。美国一知名网站商业统计:有1600万户美国家庭的贷款额超过房屋市价本身,2008年至今,超过百万房子被银行收走。

  面对房价暴跌、房屋被收走,有些美国民众上街游行,不过他们不是去找房地产商,毕竟这是“市场行为”,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保住工作岗位,从而支付房贷。

  美国最大房贷银行富国银行客户经理陈馨说,看到房屋价值缩水,美国人心理也会不平衡,但银行的大多数客户是选择接受房价下跌的现实,会趁早把房子卖掉,以免亏损更多的钱。那些游行的民众也会要求银行下调利率,以减少房贷支出。

  居住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的约翰·尼尔森向记者介绍了所在社区的情况,尼尔森说:“一般当房屋价值跌至购买额或贷款额以下,美国人有三种应对方法:一部分全款买房者或部分有能力支付贷款者会坚持下去,等待房价回升;一部分人则是低价出售房子自己承担损失,“那些没有能力支付贷款的房主只能选择违约,房子被银行收回去”。

  尼尔森说:“选择违约会严重损害个人信用记录,今后数年乃至十年内都不能申请贷款买房买车。”

  为救助房地产市场,奥巴马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就出台了住房可负担再融资项目。如果房屋价值缩水,政府支持企业房利美和房地美旗下的房屋抵押贷款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减免或取消部分再融资费用,并降低贷款利率,这样每个月的月供就少了,不至于走向违约。除了政府控制的企业,政府还会与私有银行机构达成协议,下调房贷再融资的利率和费用。

  由于次级贷款使“两房”遭受了巨大损失,两房于2008年被政府接管。目前,美国政府对他们提供的救助总额已达到约1700亿美元(1美元约合6.35元人民币)。本月初,两房分别再向美财政部申请60亿美元和78亿美元救助资金。预计到2014年,美政府对“两房”的救助总额将达到2200亿美元。10月24日,奥巴马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让更多借款人重组住房抵押贷款,享受当前较低利率,缓解房贷负担。

  美国民众面对房价下跌更多是采取比较理性的行动,会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而政府以及银行等有关方面也会出台相应的措施,来稳定市场情绪,尽量减少购房者的损失。

   日本:房价跌80%,找央行也找开发商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野村先生(化名)在日本一家证券公司工作,现在是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他告诉记者,对中国现在发生的一切,他感到很熟悉,似曾相识。

  1985年后的日本,正是楼市癫狂的时期,楼市泡沫在1990年达到顶峰,房价涨了七八倍。随之而来的是泡沫破裂,楼市崩盘,这个过程不过六七年的时间。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让很多人苦不堪言,直到今天,仍有很多日本人还在背着当年欠下的沉重债务,还买房产的银行贷款。

  野村是在1991年在东京町田车站附近买的公寓房。当时日本泡沫经济正破灭,房价从高位下降。这栋距离车站走路仅8分钟的10层高的公寓,面积80平米,最早售价8000万日元(100日元约合8.25元人民币),他在和销售商讨价还价后,以6000万日元买下来。

  20多年过去了,现在按二手房销售的话,只能卖到3000万日元,不到当初的三分之一。

  按照日本的规定,房贷最高可以贷35年,贷款额最高上限为年收入的4倍。当时野村和妻子的年收入加起来是1000万日元,总共可以贷款4000万日元,所以只支付了2000万日元的首付。

  贷款还了这么多年,现在每个月大概还款不到20万日元,发奖金的月份还40万日元,还剩不到1000万日元的贷款,但是野村并不急着还。因为现在的贷款利息很低,大概只有1.8%左右。而在泡沫经济最鼎盛时期,贷款利息曾高达8%。他贷款时选择的是变动利息。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状况恶化,市场资金需求下降,企业不景气,企业都不去贷款了,利息就下降了。现在,日本央行还在主导实施零利息的政策。

  回顾日本泡沫经济前后的房价可以看出,房价1990年的顶峰到1994年的谷底,差价大概为80%,而野村是在房价下降大概40%时买的,当时以为不会再跌了,没想到那只是泡沫破裂的中途阶段。以他来看,现在中国的房产泡沫估计还只是在下降了20%左右的阶段,如果看看日本这面镜子,就会推测出中国房价还有多少下降的空间。

  在房价下跌的时候,日本也出现过有业主去找开发商退钱的现象,当时如果差价比较小的话,比如在1000万日元的话,开放商就退给了业主。但是并没有法律规定开放商有业务将房价差价的损失赔偿给业主。不过,野村告诉记者,由于日本人“自我责任”意识又都比较强,觉得买房都是自己的责任,所以业主找开发商闹事的事情基本没有没听说。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苏晓 阳建 郭一娜 发自香港、华盛顿、东京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线

 

6

0

1

6

6

8

8

烟台 烟台新闻 烟台大众网 中国烟台 烟台新闻网 烟台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