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用户: 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论坛  会员  健康  理财  旅游  教育  校园  职场  文化  房产  音乐  公告栏  曝光台  众众微博

烟台  社区  山东  百态  环球  经济  体育  娱乐  读图  评论  视频  彩票  手机报  帮帮团  手机杂志

牟平区  龙口市  蓬莱市  莱州市  海阳市  莱阳市  招远市  栖霞市  长岛县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当前位置:百态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受捧 期待有交流互动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胡昌辉

2011-12-14 17:54:00

烟台移动手机报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每月资费仅三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11月9日,我国18所著名高校的20门公开课被教育部通过“爱课程”网、网易、中国网络电视台等多种媒介公开展示。截至12月9日,“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三个网站“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首页面访问数4.08亿次,20门课程点击量415.5万次,网民评价9500余条。其中,《千古名月》、《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演讲与口才》、《现代礼仪》、《王阳明心学》等课程位列各网站点击率前茅。网友纷纷评价:“高校的厚实围墙悄悄拆了”“中国迈向教育公平的一大步”。

  然而在赞许之余,公众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就此,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说:“目前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还只是刚刚起步,很快还会有新课上线。未来,将更加精彩。”

  如何从“讲座”到“公开课”

  “看了之后怎么觉得更像讲座,这是真实的大学课堂吗?”看完北京师范大学的《千古名月》公开课之后,网友“戴眼镜的松鼠”不禁心存疑惑。

  很多网友反映,看过国外大学视频公开课的人会发现,国外大学视频公开课几乎全部都是课堂实录,而“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部分课程却有些不同,课堂更像是讲座,上课更像是演讲。“戴眼镜的松鼠”说,我们希望看到真实的大学课堂,有讲课,有交流,有互动,而不仅仅是听一堂讲座。

  颇受好评的公开课《王阳明心学》的主讲人浙江大学董平老师坦言,公开课是在一个摄影棚录制的,和日常上课的确有差别。“通常一节课40到50分钟,但公开课要求30多分钟,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就要有些调整。另外,在教室很自然,而且我喜欢经常在黑板上写字,但这种环境下就要求你使用电脑等。”

  对此,教育部高教司相关负责人说,教育部目前并没有针对如何录制视频公开课提出具体的要求,是采取在大学课堂上实录,还是在摄影棚录制,各个高校有充分的自主权。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陆国栋则表示,“采取录制、后期制作的方式,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开课的质量。”

  线上线下互动如何加强

  有观众指出,视频公开课的另一个弊端就是师生互动的缺乏。很多网友看完公开课之后,希望主讲老师解答疑问。但是,从教育部视频公开课的主页上,除少数网友之间进行讨论之外,很少能看到主讲老师针对网友提问的回复。

  董平每隔几天都会在网上回答网友的提问,他呼吁主讲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多和网友互动。“古语讲‘教学相长’,我从网友那里得到很多启发,网友的很多问题是自己平时没有思考到的。”

  南开大学《六大名著导读》的主讲教师陈洪表示,当前技术条件下,互动的缺乏也是无可奈何的。视频公开课本身具有大众传播的性质,它使上课没有了门槛。但事实上,大学里的很多课程都有它自身的体系,你需要先上完这门课再去上另一门课。“让老师去回答各个层次网友的问题,这在操作上也不现实。”

  对此,教育部高教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众有线上与线下互动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提问、交流互动不同的是,目前,大学视频公开课并不承载这个功能。该负责人也指出,教育部提倡老师们同网友进行线上与线下互动。

  要避免单纯追求点击率

  网友的评价总是不留情面。记者看到,与目前高校实施课程评估只打分,较少直接提意见相比,公开课的网友学生可没那么含蓄,而是直言不讳地现场评课。陈洪老师的《六大名著导读》被网友评价为“讲得好,有丰富的内涵,思路非常清晰。”而一位颇具名气的教授的授课就被网友批评为“只有华丽辞藻,没什么实际内容,她的名气都是被媒体吹出来的。”

  无疑,视频公开课成为一枚试金石,成为督促教师,尤其是那些“大腕”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的契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桔介绍,推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将名师名课放在公开的网络环境下,充分体现学校先进教育理念、鲜明学科特色和精湛教学水平,为造就一批名师、名课创造机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从课堂规律看,教学追求的不是轰动效应和点击率,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果都用点击率排行,就会导致课堂教学娱乐化。如工科的公开课,就远不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公开课,观察国外名校公开课,点击率很高的也就那么几门。熊丙奇强调,网络公开课,其实就是现实课堂的反映。如果大学普遍重视人才培养,何愁没有精品课程?又何愁名校公开课不受到网友的追捧呢? 赵婀娜 谭卓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线

 

6

0

1

6

6

8

8

烟台 烟台新闻 烟台大众网 中国烟台 烟台新闻网 烟台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