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由毛董莱本人提供
我是微博控,我爱拍视频
“手语姐姐”毛董莱做客本报,聊一名聋哑孩子的成长
她天生聋哑,却过着一名普通80后女孩的潮生活,熟悉咆哮帝,会造《可爱的蓝精灵》的句子;她很美,喜欢跳舞、爱拍视频,是个微博控;从2007年开始,她依靠助听器苦练说话,现在她能跟别人说话交流了。她坦言,自己的小宇宙爆发,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宠爱,也离不开父母这么多年给予她的最有能量的爱。
在省文明办、省残联和本报共同主办的浙江省首届“爱心家庭”评选过程中,有网友向大赛组委会推荐了这位“手语姐姐”毛董莱,但小毛连连摆手,说比她更合适的爱心家庭候选人多了去了,她之所以乐意做客钱报网“微访谈”,是想告诉网友,残疾人并非都是苦菜花,他们有笑声,有阳光,在芸芸众生里面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相关视频和文字实录,大家可登录钱报网(www.qjwb.com.cn)“微访谈”栏目查看。当然,你也可以关注毛董莱的新浪微博“@手语姐姐”,她每天都会发布一段视频,教一句手语。
爸爸给我送零食,妈妈送生日蛋糕
@毛董莱:我父母都是聋哑人。我是重度听障,不会说话。9岁时,父母把我送到桐乡聋哑学校去读书,我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是从那时候锻炼出来的。
聋哑学校比较严格,禁止自带零食。但我又很喜欢吃零食,心疼我的爸爸,就经常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学校给我送家里做的饭菜。有一次下大雨,我觉得爸爸肯定不会来了,但下午在教室里练舞的时候,很开心地看到了爸爸!他为了给我送被子,衣服都被淋湿了。晚上睡觉时,我铺开被子,居然发现被子里面还放了很多好吃的!我当时就流泪了。
我10岁生日那天,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现窗外站着妈妈和爷爷奶奶,原来他们是来给我送生日蛋糕的,两个大蛋糕!同学都诧异地瞪大眼睛看着我们一家。老师暂停上课,让我和妈妈一起把蛋糕分给班里的每一个同学吃。当时班里有一些同学觉得我们一家都是聋哑人,瞧不起我,我挺自卑的。这件事后,他们不再笑我了,反而羡慕我有这么疼我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这种感觉,真是甜到心里去了,从此我自信了很多。
读书、跳舞、教手语,帮董卿做手语主持
@毛董莱:中学毕业以后,我就在一家服装厂工作,但我想继续上学,可聋校没有大学,我只能逼着自己跟健全人一起读大学,报的成人大专,学的专业是数字媒体。这两年对我来说非常难忘,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基本没有周末。虽然很苦,但值得。两年之后,我顺利毕业了。
手语是我的母语,也是我最大的优势。但手语有很多方言,所以我还在研究手语。
我第一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是2004年,那是在一次比赛中,我在主持人的鼓励下说出了“很高兴认识你们”这句话,台下的掌声给我了很大的信心。现在,无论教手语、手语主持,还是同步翻译,我都行。
我还帮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做过手语主持。那是在去年十月,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晚会上。董卿的临场发挥特别多,难度很大,但我还是完成了任务。她说从来没有见过像我这样重度听障的同步翻译,她对我说:“看到你,就觉得世界上真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
我是微博控,我爱拍视频
@毛董莱:我的个人新浪微博就叫“毛董莱”,开了有半年多了,因工作需要,又在新浪开了“手语姐姐”这个微博,刚好满一月。这个微博主要讨论公益话题,以轻松的方式推广中国手语和手语文化。
目前我主要发布一些手语视频、手语图片,也向网友征集网络趣语热词,像“有木有”、“顶”、“给力”等,把它们翻译成手语,并用视频教大家。
如果有朋友想要学手语,不管是聋哑人还是健全人,都可以关注“手语姐姐”微博并报名,免费培训,免费发放手语教材,我还在准备出一个手语视频光盘,也会免费给大家。目前我正准备拍个手语MV,也是推广手语。现在有很多人,都对手语歌很感兴趣,手语已经不是聋哑人的专利了,正常人也可以学,它很有艺术性。 朱韶蓁 赵娜 梁健
微天下 热词榜
【轻生活】
轻生活是一种减法的概念。轻生活讲究的是一种丢掉的观念,也就是把一切简化到最简单的境界。分为四个方向,轻心,轻体,轻食,轻居。这四个方向都要经历一些内心的挣扎,甚至必须要很沉重地去改变自己在思考或生活上积累多年的习惯,才能展开轻生活。
【TVB体】
TVB体,是指大量套用TVB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来“吐槽”或者寻求“安慰”,这种新的网络文体被赞语言平实却“很疗伤”,成为新的“吐槽”方式并在网络上走红,受网友追捧。
【信息饥渴症】
面对众多的信息,人们选择的余地加大,总是感到手边的信息不足,担心漏掉一些重要信息。于是,有些人就会夜以继日地坐在电脑前,心甘情愿地成为信息的俘虏,这被称为“信息饥渴症”。
【表情控】
表情控是指那些热衷收集QQ聊天表情,上网聊天时经常只发图片而不带文字或是极少文字,或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通过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观点和意见的人。
【人名字母效应】
人通常会比较喜欢自己名字里的开头字母。例如:如果名字叫Sophie,极有可能最喜欢字母“S”。当要求人们判断对不同字母的喜好程度时,往往表现出对构成自己姓名字母的偏爱,尤其是对词首大写字母的偏爱,这种现象叫“人名字母效应”。 曾杨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