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彼得堡到清迈,海派民乐收获国际舞台的交流喜悦

2020-01-04 16:31:00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吴钰

  当越来越多本土演出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特长和优势,让演出成为启发深入理解的契机,进而提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携《海上生民乐》音乐会,上海民族乐团刚刚结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莫斯科、喀山的巡演,正在赶赴下一站泰国清迈。不同国家的民族乐团间如何跨文化深度合作,上海民族乐团尝试给出一种答案——在用音乐沟通民族感情的同时,音乐厅内布置的“魅力上海”图片展,也从更多维度展现中国城市的人文魅力。艺术跨越了语言,让观众和当地艺术家纷纷为海派文化的深邃底蕴、当代美感折服,期待着与上海再一次相遇。

  从陌生到投入,几首乐曲之后,音乐厅内的气氛近乎沸腾

  艺术为媒,往往能以最直击心灵的方式传递感情。《海上生民乐》作为上海民族乐团的“王牌节目”之一,曾登临巴黎爱乐音乐厅、英国巴比肯艺术中心、德国柏林爱乐音乐厅、易北爱乐音乐厅等国际顶尖舞台,刮起“最炫中国风”。而相较于去年欧洲巡演版本,乐团此次巡演又对品牌内容进行了更新。深具江南风韵的《湖光》、充满武侠精神的《卧虎藏龙》和流转着东方诗意哲思的《风与鸟的密语》三首作品作为新元素亮相,以生生不息的创作活力,展现了海派民乐多元创新的包容一面。

  许多观众走进音乐厅前还对中国民族乐器、音乐语言感到陌生,几首乐曲之后,音乐厅内的气氛就近乎沸腾。在圣彼得堡历史最悠久的国立模范卡贝拉音乐厅,演出提前迎来了加演的场面:几乎每曲结束后,观众都整齐地击打节拍,独奏员们不得不多次谢幕。在莫斯科格涅辛模范音乐厅剧院,除了热烈有节奏的掌声,此起彼伏、中气十足的喝彩声,强烈地表达着俄罗斯观众对海派民乐的欢迎与热忱。当喀山爱乐音乐厅的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久久不愿离去,守候在音乐厅门口,等待与上海艺术家合影留念。

  “上海民族乐团是我们合作过的最好、最专业的乐团之一。无论是声音还是表演风格,它的音乐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安德烈耶夫国立模范民族乐团团长娜塔莉娅-米蒂娜评价。2018年与上海民族乐团在原创音乐会《共同家园》中邂逅,海派民乐演绎的俄罗斯民间乐曲,让俄罗斯艺术家们耳目一新。今年,双团在圣彼得堡组成联合乐队,携手当地40余人的合唱团,由俄罗斯指挥家迪米特里-霍赫洛夫执棒演绎了中国作曲家赵季平的作品《和平颂》,更让俄罗斯演奏家感到其民族器乐被赋予了新的气质。上海民族乐团与俄罗斯奥西波夫模范民族乐团、鞑靼斯坦共和国国立民族乐团分别合奏的《卡林卡》让艺术家们灵感迸发、激动不已。现在,舞台转移到清迈,中泰音乐文化的交流碰撞正在继续,上海民族乐团的低音声部还将与清迈交响乐团携手登台、并肩演出。

  从音乐到展览,让更多人听见中国山水,感受上海魅力

  此次巡演中,上海民族乐团分别亮相第八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第四届清迈吉纳斯特拉国际音乐节。不少观众和当地艺术家纷纷表示,艺术是沟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最好的桥梁。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出不仅让他们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更让他们感受到和中国的文化相亲。

  “我们有很多文化上相通的地方。”喀山爱乐音乐厅经理发现,中文中“你好”的发音和鞑靼语十分相似,音乐会让他倍感亲切,当乐团演奏《我爱你中国》时,他甚至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我最喜欢的是通过民乐团的演奏听到了很多中国的印象:中国的山、中国的水、中国的人,还有造化自然和鸟鸣天地之间,非常感动!”一位俄罗斯观众说。而在将《和平颂》“翻译”成俄罗斯民族乐器曲谱时,俄罗斯青年指挥家亚历山大则感慨,民乐如此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中国的文化气质,令人不由心生好感。

  一路上,海派民乐也化身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为文旅产业在海外开疆拓土。上海民族乐团在沿途多个演出场所布置了“魅力上海”图片展:豫园、广富林、南京路、朱家角等旅游风景名胜通过一幅幅生动的摄影作品,别致地展现了上海味道。欣赏来自“亚洲演艺之都”的高水准演出后,上海城市风采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流连。

  “虽然很多观众不懂中文、没去过中国,但那一刻大家的激动和感受是相通的。”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表示,通过国际文化论坛、国际音乐节等平台,民乐与海外观众的相遇不仅碰撞灿烂的艺术火花,也期待能为上海这座魅力之城广交益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