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国之当歌,慨当以慷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付 琼   2018-06-23 15:44:00   作者:付 琼

  墙上的时针走过11点,大庆的夜深了,屋里仍热烈讨论着人物设计、舞美灯光等问题。这一场长达3个小时的演员、编导间的促膝恳谈,在第二天的舞台上就有了实践。

  6月9日晚,当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再次响彻大庆歌剧院,全场起立、掌声雷动,给上海歌剧院“魅力中国红”纪念改革开放40年全国巡演东北段画下圆满的句号。上海歌剧院此番全国巡演从4月29日持续至6月10日,历时43天,途经17个城市,演出38场。其中,“北上”的原创音乐剧《国之当歌》剧组于6月1日至6月10日相继走进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吉林市、黑龙江省大庆市,一连带来6场精彩演出,受到东北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极高评价。

  《国之当歌》唱响义勇军诞生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力侵占中国东北,以部分东北军旧部和爱国民众自发组成的义勇军奋勇反抗,人数最多时曾达30万,活动地区遍布东北全境。将士们为挽救国之危亡揭竿而起,并以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迅速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决心。

  音乐剧《国之当歌》讲述的是音乐家聂耳与戏剧家田汉从相识到相知直至共同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振奋中华的战歌的故事。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两位敢于愤怒、更勇于担当的斗士走到了一起,通过一同合作的歌曲《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歌》等,将愤怒转化为动力、付诸行动,用词句、音乐唤醒中华民众的灵魂。《义勇军进行曲》更成为他们有生之年和鸣的最强音。

  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首次唱响,简短有力的诗句,短小精炼的乐曲,将豪壮和坚决展现得酣畅淋漓,立刻引起了极大轰动,并迅速在抗战期间传遍全国,成为中华民族的战歌。

  “一个国家的国歌一定是和这个民族中最重要的历史记忆联系在一起的,这部以《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为主脉的《国之当歌》,在演出近7年之后唱响义勇军诞生地,其意义不言而喻。”上海歌剧院副院长、《国之当歌》的编剧及作曲李瑞祥表示,《国之当歌》剧组多年来一直期待着到义勇军的诞生地演出,如今终于如愿以偿,全体演职员为之振奋无比,决心以最高的艺术水准、最好的精神状态演绎这段英雄的历史,以此祭奠义勇军烈士的忠魂,致敬东三省英勇的人民。

  “每个演员都是这部剧的发动机”

  “这部剧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心灵受到洗礼,灵魂得到涤荡。它让我回想起我们民族所经历的苦难还有中华民族不屈的反抗,这些历史记忆现在全都涌上我的心头。随着剧末《义勇军进行曲》的唱响,在这一刻我的情绪达到了最高点,深受感动。”6月9日晚,在大庆歌剧院的演出结束后,观众马志刚眼泛泪光。

  马志刚看到的这一场演出,在一些台词、表演上已经与上一站在吉林市的演出不同。“小雪”的角色动机更加明确,“聂耳”的演唱更深情、表演更细腻……观众不会想到,这些细节正是前一天晚上所有编导和演员讨论的成果。

  剧中聂耳的扮演者李新宇、郑瑶,田汉的扮演者吴轶群,小莉的扮演者马颖、柴锦斐,黎锦晖的扮演者陈朝宾,及其他演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但他们当中有的已成为《国之当歌》剧组的“七朝元老”。

  “自2011年以《血肉长城》之名问世以来,《国之当歌》已陆续在全国上演了100多场,我也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个版本,但每一次的修改、提高,我们都精益求精,只为更好的舞台演出效果。”吴轶群说,《国之当歌》剧组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剧组,也正是因为大家对作品的完美追求,让这部剧在走向艺术精品的道路上不断攀登。

  “每个演员都是这个剧的发动机。”李瑞祥表示,这一次,让所有演员面对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对《国之当歌》创作、演出7年来的一次回顾和总结。

  7年探索红色题材作品“走市场”

  作为一部红色题材原创音乐剧,叫好又叫座、热演又持久,《国之当歌》的探索实属不易。

  “全剧浓郁的上海风情,是这部主旋律作品带给观众的一大享受。”李瑞祥说,《国之当歌》的剧情故事回归生活本真,通过对剧中人物的人性化处理,摘下此类作品中常出现的人物非黑即白的脸谱化标签,让每一个人物更真实、更生活,让观众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被感染、被鼓舞。

  剧中既能看到摩登的海上风情,也能看到惨烈的抗战烽火;既能听到老上海的爵士乐,也能听到聂耳的激情战歌,无论听觉视觉皆层次丰富、引人入胜。《天才的陨落》《爱的涟漪》《血肉长城》《振奋中华的歌》等原创音乐与重新改编创作的聂耳的代表歌曲巧妙结合,使全剧的音乐融成一个整体,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海歌剧院以“接地气、求真实、亲民众”的方式精雕细琢《国之当歌》,还以多元的互动方式让更多人走近这台音乐剧,为主旋律、正能量作品“走市场”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经过不断修改打磨,《国之当歌》的演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有大剧院、学校剧场、文化广场。积累了一批忠实观众,有公务员、学生、教师、老兵、白领,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看完演出后,通过微信、微博、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不约而同地向演出方表达着同样的感受,“原以为这种主旋律作品的演出是枯燥乏味地喊口号、硬煽情,却没想到竟会看到色彩缤纷的画面、会听到悦耳动人的音乐、会入戏到人情味十足的剧中。原来从小听到大、唱到大的国歌,真到用心咏叹时,依然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