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跨界、混搭,传统文化有了新表达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唐烨   2018-06-03 08:50:00   作者:唐烨

  “5.5米高的木偶恐龙来了!”今年五一小长假,思南街区气氛爆棚,“思南城市空间艺术节”多项演出轮番上演,如同天马行空的艺术派对。

  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是海派文化的精髓,刚刚结束的“思南城市空间艺术节”为此提供了最好的注脚。三天时间里,有来自中国、法国、荷兰、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匈牙利等多个国家的艺术家,为观众带来100多场免费演出,表演形式新颖独特。

  上海是知名的“文化大码头”,各路文化在此汇聚交融,形成独树一帜的海派文化;上海也是鱼米之乡,江南文化的根脉在此延续。作为上海开埠的发源地,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在黄浦区都有集中体现。近年,黄浦区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把区域内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具有显著标识度的文化品牌,做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

  梧桐树下听场爵士乐

  “思南城市空间艺术节”是一种演出形式的创新——在开放公共空间随时随地上演。这样的演出形式本身借鉴自国外,黄浦区在上海乃至全国最早引入。

  2016年,新天地在区政府支持下首次引入这一艺术表演形式,举办了“表演艺术新天地”。今年6月,第三届“表演艺术新天地”即将上演,这一次加大了中国传统文化演出的引入力度,深化跨界融合。比如,民乐装置实景演出《三弹映月》,由古琴、琵琶、中阮乐器演奏,配合依据新天地形态搭建的实景营造“月光下小岛”的幽静感;京探、梨园戏、月光曲等,将京剧、昆剧等传统戏曲与环境相融合,打造一场场容易被现代人理解与接受的演出。

  爵士乐是与上海非常有渊源的海外乐种,海派风格的老建筑群如果配上爵士乐又会激发出什么样的火花?黄浦区的老码头与外滩中央就非常切中爵士乐迷的心头之好。

  每年6月到10月每个周五、周六晚上,老码头的音乐喷泉广场上都会有国内外知名爵士乐队演出;每月第三个周末,创意市集成为老码头又一人气特色活动。老码头将创意市集的主题设为音乐,吸引音乐爱好者参与其中。这些都是“爵士-老码头音乐节”的精彩活动。至今,老码头已举办了4年的“爵士?老码头音乐节”,献上了80余场高质量的演出。

  位于外滩中央四楼的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楼下是繁华的南京路。不大的舞台上,施坦威钢琴、架子鼓、低音大贝斯尽显专业范,一根落地话筒立在舞台正中间,便是爵士歌手的天地。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是闻名世界的纽约林肯爵士乐中心在美国境外的唯一分中心。自2017年10月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对外营业演出至今,纽约林肯爵士乐中心已向上海派驻了16组乐队、演出229场,惠及观众1.5万多人。

  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思南街区、新天地、外滩中央以及老码头等,浸润海派文化,其建筑形态、街区风貌、人文底蕴等均吸收了中西方文化精髓。近年,黄浦区鼓励这些老洋房、老码头通过城市更新方式进行持续的文化叠加与生成,为公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巫志南认为,这种形式有利于上海城市文化提升,也能更好展示上海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城市文化。

  老洋房内赏民乐昆曲

  “你们知道,京剧、越剧、河北梆子等中国传统戏曲,都是用胡琴伴奏;但昆曲比较特殊,是用笛子伴奏。”不久前,在思南公馆内,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张军昆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张军,在表演的“空档”将昆剧小知识娓娓道来。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惯用笛子作伴奏的昆曲如果遇到古琴、琵琶等民族传统乐器,又会产生怎样美妙的效果?当天,这场主题为“昆曲与民乐”的“思南赏艺会”,就是要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牡丹亭》《春江花月夜》等昆剧选段经过改编后,配上笛子、古琴、琵琶等民族传统乐器,被张军演绎得百转千回,现场观众静心聆听,连四五岁的小朋友也能坐得住。

  利用多方文化资源,黄浦区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赋予现代感与时尚感,以精致、典雅、时尚的演出呈现出来,受到市民追捧。

  “思南赏艺会”就是由区委宣传部、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与思南公馆联合主办,上海民族乐团、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承办的“文化公益品牌”。首届从4月15日到6月3日,邀请到上海民族乐团古筝、古琴、琵琶、二胡、阮、笛箫、扬琴等演奏名家,携手地理、诗词、绘画、昆曲、文学、文博、非遗艺术等名家,围绕“民乐与历史人文地理、古琴与香道、民乐与昆曲、阮族与茶道、二胡与国画、笛箫与古诗词、扬琴与木偶、琵琶与朗诵”8个主题,开展跨界的对话、交流、演绎,表达传统艺术的时尚气质,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思南赏艺会’秉持‘演出+’的概念,从多维度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并非简单将不同门类的艺术拼凑,而是从整体上进行创作、设计、编导,从而形成全新的文艺作品。整个过程基本分为导赏、演出、体验三个环节,配合多媒体演绎,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感与趣味。”区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上海昆剧团建团40周年为契机,区委宣传部还与上海昆剧团开展战略合作,共同主办各类专题演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进军营、进滨江,让昆曲这一古老的国宝级传统高雅艺术真真切切走到市民身边。

  老戏台重开焕发活力

  今年6月,88岁的中国大戏院在重新修缮后即将开放,并举办连续三个月的开业季演出,为文化场馆本就丰富的人民广场一带再添浓墨重彩。即将开幕的中国大戏院重新定位,将成为中外文化演出的表演地。结合重开,中国大戏院今年6月至9月将举办“国际戏剧邀请展”,邀请来自法国、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十余部精彩剧目来此上演,其中包括多部亚洲首演剧目、根据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改编的剧目等,演出场次超出50场。同时,将有20余场相关衍生活动,如演后谈、演前导赏、艺术课堂、表演工作坊、戏剧进楼宇、进社区、进校园等。

  黄浦区文化场馆与场所资源丰富,但高度聚焦的同时,如何让这些文化场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黄浦区的做法是:通过新建改建、功能拓展等,为老文化场馆注入全新的活力。

  位于北京东路780号的黄浦剧场,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2016年,黄浦剧场用近一年的时间经历了一场变形记。如今走进剧场,从水门汀地面、环绕扶梯和大吊灯中,你还能依稀辨识出它最初的模样,但改造后的中剧场和全新的黑匣子剧场带来了功能的全新转变,特别是黑匣子剧场在上海非常稀缺,已经有了一批固定的年轻粉丝。去年,在黄浦剧场全新演出季中,有超过300场中外演出和各类艺术教育活动。

  有近百年历史的天蟾逸夫舞台,是很多老戏迷看戏曲首选的舞台。今年3月,天蟾逸夫舞台进入为期一年的整修,不过“停场不停业”,一个围绕着人民广场的“13分钟演出步程圈”已经形成。在天蟾逸夫舞台整修期间,所有原本安排在天蟾逸夫舞台演出的剧目,都被安排到人民广场周边的共舞台、上海音乐厅、人民大舞台、中国大戏院、黄浦剧场、上海大剧院中剧场等场所,以及天钥桥路上海京剧院的周信芳艺术空间。观众走出人民广场地铁站,可以先去天蟾逸夫舞台票房取票,再去这些“13分钟演出步程圈”剧场看戏。

  豫园古戏台,地处豫园内园南部,金碧辉煌、雕梁画栋,这里经常举办特色艺术展演、非遗文化展示、精品展览和旅游主题活动,中外游客信步古戏台,一边欣赏老戏台的风骨,一边感受文化艺术的熏陶;文昌路上的“海上梨园”,原址是一处小舞台,重新装修改造,豫园股份引入了上海昆剧团等合作伙伴,变身为一处以昆曲等传统戏曲演出为主的艺术空间; 三山会馆是一处有着新老戏台的公共空间,为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戏剧文化,三山会馆推出了“三山雅集——戏剧折子戏市民专场”,打造三山戏曲殿堂,将会馆有形文物“古戏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有机结合;重开后的上海大世界,中庭大舞台沿袭戏曲传统,成为非遗杂技、曲艺、歌舞、群艺的展示平台,同时对社会院团开放,成为群艺表演的文化大舞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