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歌剧离我们还有多远?

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杨媚   2018-01-14 16:54:00   作者:杨媚

  几天前,深圳大剧院一部歌剧清唱剧《江姐》在许多人的朋友圈中引发刷屏。这是深圳首部由本土剧院独立制作的近歌剧作品,标志着深圳对歌剧——这颗“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的探索又前进了一步。

  “这一天,深圳人等了近30年!”深圳大学教授、戏剧导演熊源伟这样说。围绕《江姐》,深圳的演出市场和观众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培养、艺术机构节目制作模式等话题持续引起热议。

  歌剧离深圳人还有多远?或者说,深圳离“歌剧之城”还有多远?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创新呈现“歌剧清唱剧”

  “歌剧,是所有从事表演艺术相关专业人士心中最高的艺术理想。”说起《江姐》的缘起,该剧总策划、深圳大剧院总经理郑文霞说,歌剧被称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集中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综合表演形式,制作复杂、成本巨大,也是检验城市文艺创作表演实力和观众欣赏水准的“试金石”。

  随着深圳演出市场的成熟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在今年第21届深圳大剧院艺术节筹备之初,大剧院班子就计划以剧院自制歌剧的形式,将一代中国人心中的歌剧经典——《江姐》搬上舞台。

  几经讨论,大剧院主创团队决定采用我国著名作曲家鲍元恺重新编配的清唱剧版《江姐》,保留了原歌剧的重要唱段,以清唱剧的形式,把原以叙事为主体、以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的戏剧题材改编为以抒情和刻画心理活动为主体的音乐题材。歌剧清唱剧以合唱、重唱、独唱、道白为音乐主体,具有英雄性和史诗性的特点。

  “歌剧在深圳舞台尚不普及,制作清唱剧比全本歌剧要轻盈、现实得多,可以使歌剧这种深圳人陌生的艺术形式更快地走近观众。”郑文霞说。

  12月14、15日,这部《江姐》在深圳大剧院连演两晚,赢得了从50后到90后观众的一致赞誉,业内专家也给予了很高评价。

  该剧的最终呈现形式为“歌剧清唱剧”,不仅像惯常的清唱剧那样演员穿上戏服演唱,还增加了原剧中的对白,而且声光电和服化道等歌剧要素也一应俱全,被业内专家评论为“比清唱剧重、比歌剧轻的带有创新和探索性的呈现方式”。

  歌剧本土化探索启示多多

  《江姐》之所以让艺术工作者倍感振奋,因为它是深圳首部由本土剧院独立制作、极大程度依靠本土艺术力量完成的近歌剧作品,在歌剧本土化探索上给人很大启示。

  据《江姐》总统筹、深圳大剧院艺术总监徐霞介绍,该剧面向全社会招募演员,主创班底大都是深圳本土艺术人才,如艺术总监姚峰、指挥王军,以及深圳大剧院爱乐乐团、为《江姐》特别成立的大剧院合唱团等。该剧导演、舞美设计和两位“江姐”主演等则来自外地。

  “深圳群众文化一直引领全国,尤其是合唱团在国际上屡获殊荣,所以很快就建立起来一支颇有水准的合唱团队——深圳大剧院合唱团。”但寻找主演,却让主创团队费了一番周折。徐霞说,创作歌剧等艺术作品需要一大批专业人士和职业院团的成长,目前,深圳没有专业音乐学院和戏剧学院,相关的编导、演艺和歌剧制作人才比较稀缺,这是个环环相扣的文化生态链。

  《江姐》的上演,意味着深圳大剧院不仅是演出场所,而且成为节目制作平台。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本土剧院制作艺术节目是国际惯例,靠自办艺术节、自己制作艺术作品生存发展和树立业界影响力是欧美发达国家艺术机构的普遍模式。如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巴黎歌剧院等,基本都以剧院自身的乐团、舞团、剧团制作节目,按照软、硬件并行发展的道路呈现给本地观众。

  “有歌剧的城市”未来可期

  在中国,“歌剧”也成为这几年许多城市的文化热词。除了国家大剧院已经制作了几十部各类歌剧作品外,天津、哈尔滨、江苏、广州均好戏连台,以引进国外制作、联合制作、独立制作等方式,让歌剧慢慢融入到市民文化生活之中。

  前不久,广州大剧院的歌剧大制作《阿依达》就引发珠三角地区跨城追剧潮,连续的“年度歌剧”项目培养了大批歌剧观众。

  “深圳的歌剧舞台相对沉寂,但本地音乐人一直在不懈努力和追求,以深圳大学歌剧教师为班底的《原野》去年亮出了本土制作的首个歌剧作品,深圳交响乐团最近也推出了系列音乐会版歌剧,更是有摩拳擦掌的拼劲和朝气。”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的丁先生说。

  “一个有歌剧的城市,不是由几场演出就构成的,这是一整个产业。产业需要成熟市场的支撑。市场需要有欣赏力和购买力的观众。观众需要长期的浸染和涵育。涵育需要专业的人才。人才需要实体的平台。平台需要不计回报的投入。投入需要魄力、远见和勇气。这每一个环节的链条,深圳都在起步,发展潜力让人充满期待。”知名乐评人王俊认为,本土艺术机构如何以一部艺术作品将深圳零散的艺术力量集纳起来,深圳大剧院版《江姐》作了一次很好的尝试,高上座率也代表着深圳高端观众培育成果喜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