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维也纳之声”是如何造就的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曹静   2017-11-12 16:13:00   作者:曹静

  10月24、25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在古典乐界享有至高荣誉的老牌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为上海观众带来了两场精彩的演出。

  丝绒般的“维也纳之声”是如何造就的?175年来,这块“音乐黄金”是如何锻造的?从专家学者们的讲述中或能窥得一斑。

  “丝绒般”的音色

  在国际乐坛,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色独树一帜。

  演出之前,中央芭蕾舞团原首席指挥卞祖善专程赶到上海,用一场专场讲座向观众推介这一世界“天团”。“像丝绒一般,高贵、华丽、温暖”,当他连用三个词形容“维也纳音色”时,这位81岁高龄的著名指挥家俨然已陶醉其中。

  一个简单的比喻,内涵却十分丰富。

  “像丝绒一般”,其音乐质地必然是细腻精致、圆润柔和的。正如中提琴演奏家、乐评人景作人描述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每一个声部发出的声音都是具有修饰感的声音,如同用金丝包装般的华美”,“更可贵的是,这种华美完全是一种自然的、本意性的表现,而非造作的机械呈示。”

  在细腻的质地上,才能呈现出融洽的和谐。在维也纳爱乐乐团,各个声部的音色都是彼此相“靠”的:木管声部有着弦乐般的优美和歌唱;弦乐亦有着木管般的流畅和亮泽;而铜管声部则介乎两者之间,发出的声音既有威慑性,又有柔美感,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因此,当弦乐、木管、铜管齐鸣时,声音和谐而相融,没有任何炸裂式的效果和粗暴的痕迹。无论演奏什么样的乐句,所呈现的都是经过高度控制与密切配合的高雅音色,如同天鹅绒般纯美自然,天衣无缝。

  除此之外,维也纳爱乐乐团还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至今,乐团坚持用当地特产的双簧管、圆号等乐器,这也是“维也纳音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韩斌看来,丝绒般的“维也纳之声”固然令人赞叹,实则“事出有因”。

  “维也纳爱乐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常任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没有自己的乐队,演出歌剧、舞剧时,都由维也纳爱乐乐团伴奏。既要演出大型交响乐作品,又要担纲大型歌舞剧的伴奏,这对乐团的要求非常高。”

  因而,维也纳爱乐不仅对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的掌握都十分到位,更在与歌唱家合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音乐和人声的深刻理解。乐团十分强调音色的和谐统一,尽管乐手个个技艺高超,但炫技并不是重点,而是注重每个人的乐器都要跟每个声部、整个乐队协调起来。

  传统代代保留

  作为享有世界级声誉的老牌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有着175年的悠久历史。

  维也纳作为哈布斯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早在马克西米连一世的时代就创立了宫廷乐团。但直到1833年,佛朗茨-拉赫纳才创立了最早的“艺术家协会”,应当时维也纳市民的要求举行一些有预约性质的音乐会。此后,因歌剧《温莎的风流女人》而风靡一时的作曲家奥托-尼古拉,创建了真正意义上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并在1842年3月28日举行了首场音乐会。

  维也纳爱乐乐团脱胎于宫廷乐团,但此后一直在职业化、现代化的路途上锐意前行,至今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标杆性乐团。它不仅长期保持着超高的音乐水准,还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机制来保障乐团的发展。

  不设常任指挥是维也纳爱乐独一无二的传统。最初,由乐手投票产生乐团指挥,任期为一年,但是1933年之前,常常有常任指挥离开维也纳到处巡演,而观众也想听到更多指挥家的演绎,于是乐团就放弃了常任指挥制度。乐团可以和全世界顶尖的指挥家双向选择,“和很多指挥家恋爱,但不和一位指挥家结婚”。在维也纳爱乐的历史上,李希特、马勒、莫特尔、沙尔克、穆克、尼基什、理查-斯特劳斯、阿多巴、索尔蒂、小泽征尔等名字,都闪耀一时,亦留下了各自鲜明的艺术烙印。

  与选择指挥上的国际化截然不同,维也纳爱乐乐手的组成相当本土化。乐队成员大都是奥地利人,外籍人士基本上也在奥地利学习过。乐手中甚至有很多父子、父女,甚至双胞胎、一家三代,体现了家族式的传承。当然,乐团并不因乐手“家族化”而降低门槛。维也纳爱乐的乐手选拔与考核机制非常严格,一旦出现空缺,就公开进行招募,被选中者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有两年的实习期,实习期结束后可以参加维也纳爱乐的一些活动,3年后才可以申请成为维也纳爱乐的成员。

  在维也纳,音乐教育与音乐实践紧密联系,形成了良性循环。卞祖善的一位好友,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曾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第二提琴首席,后回到维也纳音乐学院担任乐队课程的教授。卞祖善说,有许多人像他一样,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进入维也纳爱乐后,在多年的演出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回到学校执教,将优良的传统传授给下一代。

  正如指挥家瓦尔特曾说:“当时建团的乐手都已离去,现在的乐手是新的一批人。但维也纳爱乐仍是维也纳爱乐,全因这份传统一代代保留了下来。”

  德奥音乐的文化自信

  10月24、25日,在新锐指挥安德里斯-尼尔森斯的率领下,维也纳爱乐再度献演东艺。此次,乐团的演奏曲目,复刻了175年前维也纳爱乐第一场音乐会的曲目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莱奥诺拉序曲第三号》。此外,还有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理查-斯特劳斯《英雄的生涯》和贝多芬的《F大调第八交响曲》。

  正如此次的演出曲目所示,维也纳爱乐至今仍以演奏德奥音乐作品为重;相应地,人们也视维也纳爱乐为诠释德奥音乐的“正宗”。

  在西方音乐史上,众多“说德语”的一流作曲家留下英名,作品至今盛演不衰。自巴赫和亨德尔始,德奥族系成为音乐艺术的公认引领者,光辉的名字似接力棒般代际传递: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布鲁克纳、勃拉姆斯、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勋伯格、韦伯恩、贝尔格……这些名字贯通三个世纪,在漫长的岁月里维系着德奥在音乐世界中的领先地位,由此形成了音乐史上蔚为大观的“德奥现象”。

  在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教授看来,“德奥音乐”给人的感受确乎不同于意大利、法兰西或俄罗斯的音乐。它讲求深刻、透彻、复杂、内在,明显不同于意大利式的歌唱、法兰西音乐的色彩和俄罗斯人拿手的长线条抒情。杨燕迪认为,德奥音乐的“诗哲性”是它自身卓越性的秘密基因:“德意志民族近世三百年以来盛产音乐、哲学、诗歌,在这三个最具抽象性和精神性的人文领域中令世人瞩目,并藉此成为众人皆知的‘音乐民族’和‘诗哲民族’。”

  维也纳爱乐植根于“音乐之都”深厚的音乐土壤,天然地流淌着德奥音乐的血脉,因而,在诠释德奥音乐时,往往呈现出令人赞叹的深刻、精准和自如、酣畅。以贝多芬为例,与世界其他一流乐团不同,维也纳爱乐强调的是贝多芬作品中深刻的思想性和浓郁的人性化特征,而非激烈的矛盾性和斗争性,因而给听众带来非同一般的听觉享受。

  “很少有人会将‘创新’‘改革’这类字眼和维也纳爱乐联系在一起。”韩斌说。维也纳爱乐并不保守,也常常演奏其他国家作曲家的作品;但它始终牢牢扎根传统,稳步前进,随时随地彰显出“正宗”“大家”的自信和从容。而唯有如此,丝绒般的“维也纳之声”才能代代传扬,让越来越多的世人得以品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