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了解各自需求 搭建沟通桥梁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程 佳   2017-11-12 16:11:00   作者:程 佳

  日前,由中国文化部外联局主办的中欧表演艺术合作交流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座谈会上,来自德国卡塞尔国立剧院、爱尔兰都柏林戏剧节等欧洲文化机构和重要艺术节的外方代表7人,以及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京剧院的中方代表8人,就中欧表演艺术领域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展开讨论,为进一步推动中欧艺术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当代中国优秀演艺作品进入欧洲主流艺术节的渠道出谋划策。

  合作创排剧目是有效方式

  为增进中希戏剧合作、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中国国家话剧院与希腊国家剧院拟定了合作创排剧目的计划。据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介绍,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王晓鹰等主创将于2018年4月至5月到希腊国家剧院创排中国经典名剧《赵氏孤儿》;希腊国家剧院艺术总监艾夫斯塔修斯-利瓦西诺斯等主创将于2018年9月至10月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创排古希腊经典名剧《阿伽门农》。周予援说,两个剧院开展剧目共同创作,有利于推动两国戏剧文化的互学互鉴,进一步增进民心相通。

  王晓鹰介绍了自己近年来与欧洲一些剧院的深度合作。去年,他为澳大利亚的一个剧团排演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前几年还给丹麦的歌剧院排演过《游吟诗人》。“每次合作,我都会采用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些方式和元素。”王晓鹰希望在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推动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更大的国际空间。他还介绍了自己在国话的最新作品《兰陵王》,表示该作品展现了很强的现代感和国际性。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希望通过与意大利合作,把剧院新推出的中国原创歌剧《兰花花》推广到欧洲。“我们尝试让外国人用中文演唱中国的歌剧,让中国本土民间音乐与欧洲歌剧形式进行恰当融合的《兰花花》走进欧洲剧院。”据介绍,一些意大利歌剧演唱家对此很感兴趣,他们也想学中文,感受中国歌剧的力量。

  增进人员间的沟通交流

  不少与会代表强调艺术家、艺术管理人员之间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德国卡塞尔国立剧院舞蹈总监托森-德布尔说:“我们曾邀请两位中方制作人来卡塞尔开展交流,刚开始存在沟通上的问题,后来在各方努力下,克服了一系列难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有助于彼此间的学习和借鉴,比如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剧院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等。”

  据英国威尔士艺术委员会主席菲力-乔治介绍,BBC威尔士国家管弦乐团是威尔士首府卡迪夫圣-大卫音乐厅的常驻乐团,乐团著名华裔指挥家钱江计划于2018年10月赴华开展艺术交流。此外,威尔士国家戏剧院明年将参加香港艺术节,还将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剧院开展艺术人才交流,他们也计划与中国知名院校合作,探索艺术教育新模式,培养国际化艺术人才。

  意大利艾米莉亚-罗马涅艺术节总监马西莫-梅切里说,该艺术节9年前与中方合作开展了很多项目,两年前,又与中国的中央歌剧院开展合作,包括邀请中国艺术家到艺术节上演出、与当地艺术家交流等,效果非常理想。下一步希望能够进行更多尝试,增进人员之间的交流。

  希腊雅典音乐厅主席尼古拉斯-西奥卡拉奇则建议举办更多大师班,让相关艺术从业人员来欧洲时能够参与到大师班中,与此同时,在中国也可开展类似的大师班进行培训。他还强调,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本着相互尊重、接纳包容的态度。

  让艺术节成为互动平台

  加强中国和欧洲的文化沟通与互动,艺术节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平台。据芬兰埃斯波城市剧院艺术总监、赫尔辛基艺术节总监艾瑞克-索德布罗姆介绍,2015赫尔辛基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涉及20多个项目,占艺术节项目总量的1/3,内容涵盖交响乐、民乐、芭蕾舞、现代舞、戏曲、电影、设计、视觉艺术、非遗等13个门类。艺术节期间,400多名中国艺术家参加活动,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赫尔辛基艺术节和“中国主宾国”活动的开幕演出在赫尔辛基参议院广场上演,此外还有中国戏曲学院带来的《挑滑车》、上海杂技团带来的《十二生肖》,谭盾和赫尔辛基爱乐乐团合作演出的《女书》等。这些节目让欧洲观众得以近距离欣赏和了解中国艺术。

  爱尔兰都柏林戏剧节艺术总监威利-怀特建议研究如何把中国的表演艺术更多地带到欧洲当代艺术节上。他说,不少国家就是通过把一些非传统的作品带到欧洲不同的当代艺术节上,先期建立了知名度,进而开展务实对话和合作的。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杨帆也介绍了创办于2011年的中国儿童戏剧节。他说,该艺术节到现在已经办了7届,今年参加戏剧节的欧洲国家包括荷兰、西班牙、俄罗斯、罗马尼亚,明年还可能有更多的国家。“明年我们还要举办一个国际儿童戏剧艺术节大会,进一步加强艺术节之间的合作交流。”

  对此,参与座谈的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郑浩表示,我们既需要看到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同时也有走出去的需求,希望更多外国人能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现状。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有很好的合作基础,面临着非常好的时机,了解各自市场需求非常重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