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的宏观架构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王安潮   2017-08-18 15:49:00   作者:王安潮

  “丝绸之路”既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也是一个现实的话题。说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武帝时期派张骞通西域所开辟的中西丝绸文化交流之路。除了陆上沟通之路外,通过海上的中外交流之路其实还要早,据学者杜亚雄考证,“海上丝绸之路”可上溯到西周初年周武王派遣箕子到新罗(朝鲜半岛)传授植桑、养蚕、丝纺技术。这两条古道上的丝绸文化交流也为中外音乐交融互动提供了基础,丝路文化遂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其现实,是指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7日上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并由此引发的新的、更大范围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盛况。如果说历史状态中的丝路侧重于物化式的有形之态的话,当前的现实语境中的丝路则既有物化形态下的中外沟通,更有交融内涵形态下非物化思想层面的沟通。因此,如何建构当下丝路,则需要全新的宏观架构和谨慎的顶层设计了。

  正是由于古今丝绸之路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发展,才为其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宏观架构则是这其中的首要环节。因为它关乎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的合理与否,关乎研究的方法、理念恰当与否,关乎研究的侧重点、深浅度把握的妥当与否。可喜的是,近年来各类主题的“一带一路”音乐文化活动,将这一繁兴的经济文化新景观进行了多种可行性探索,并解析出其现实表征,这已经成为当下音乐文化生活的主流,成为中国音乐连通古今、沟通东西的重要文化纽带。如何宏观架构?笔者从当前的有效尝试的辨析中,认为有以下策略可着意为之。

  首先是要架构两条主线。以现有的成果及研究趋势来宏观地看待丝路探研,按照古今两条主线分别布局的视角非常必要,尤其应以现实问题的解决为主。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问题,一个触及历史问题的考证,一个涉及现实问题的辨析。以古代线索来看,对具有实证性的乐器考古及其特征辨析是主要视角,它可以具体地考察中外音乐交流文化触变的历史踪迹,冯文慈、张前、杜亚雄、赵维平等学者在这其中有过专题研究;以现实语境来看,以宏观视野出发而对具有推动“新丝路”的具体案例的辨析,是这其中的主要侧重点,它可以具体地考辨当代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诠释手法、演绎特点等问题。居于两者之间的丝绸之路周边现存传统音乐文化的调研,鉴于这一领域在既往的研究中已经较为全面和趋于成熟,它在当前的宏观架构中可以不作为主要研究重点,但其实践探索依然可为古今新旧丝路的研究提供补益。

  其次是要架构各个支、系的线脉。宏观架构语境下的支系应在其各自系统构成中分别考量,古代部分可循着断代史的分期之法而具体地、针对性地进行丝路音乐的历史研究,其核心是音乐发展演变的历史踪迹,尤其是丝路在这其中的交融效能研究,将有助于突破现有历史考证的羁绊;也可按照专题史的视角从音乐体裁、音乐题材、乐种、乐器、乐像、乐典等视角,甚至可具体到某一历史事件而展开,其核心是音乐史料在丝路线脉上的准确考证及辨析。现实部分则可以沿着不同题材、体裁的音乐作品、活动或事项的思路,进行上下文关系的研究与辨析,注重音乐技法特征分析和音乐的现实价值辨析是这其中的关键所在,这其中的交融性征辨析将是宏观整体性研究的新拓展。

  再次是要厘定研究观念与方法。要把注重实证研究作为首要突破之策,而逻辑分析也是重要的方法补充,但要抛开那些非实证的、泛泛而谈的“花式”研究方法,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要以直接触及音乐本体形态的特质辨析作为问题的突破点,毕竟当下的丝绸之路音乐文化是一个本来就比较宽大、庞杂的论题,如不集中地研究,必然会变成大而化之的空谈,而那些“炒冷饭”式的重复性研究、“两张皮”式的拼凑型研究、“绣花拳”式的表层性研究等,都是要不得的研究观念,它们并不会因其看似交叉、跨文化的研究理念而会真正触及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的内在本质。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可以拉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拉近与普通爱乐甚至非专业音乐学者的距离,有助于研究的扩展,但这样的研究观念与方法确实不适合当下本就乱象丛生的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状况。如今的研究之中并不排斥新颖独特研究方法的引入,那些针对专题个性特点而引入、新创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它们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好策略,尤其是新锐学者所喜好的观念,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参与其中。

  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看似成果繁多,但某些一哄而上所造成的乱象、错杂,并未使丝路音乐文化的研究有所突破,这其中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的研究。因此,在宏观架构下,在注重整体性布局之时,还要着重具象研究,在注重传统历史考证与学理辨析之中要以交融的观念引入新兴的研究方法,其潮流或将引领学界很长一段时间。宏观架构的预设在当下势在必行。丝绸之路即已在脚下,音乐文化也已绵延至今,宏观架构而起的路线与方法,将引领学者在这其中顺畅地遨游,恰当地探研,巧妙把握丝路音乐文化赋予的学术良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