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从奇迹到经典的《红色娘子军》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卜大炜   2017-08-18 15:43:00   作者:卜大炜

  八一前夕,我又一次观赏了中芭复排上演的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距我1967年5月第一次观看中芭的《红色娘子军》正好50年。那次我被深深震撼了,进而,我们这些被点燃了对芭蕾强烈兴趣与好奇心的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地去看电影《列宁在1918》,为的就是看片中莫斯科大剧院演出《天鹅湖》中王子与白天鹅的慢板双人舞镜头,试图一窥世界芭蕾艺术为何等景致。

  10多年后,欧洲的浪漫芭蕾、古典芭蕾陆续登陆中国的舞台,如今中国国际芭蕾舞演出季也在天桥剧场举办了三届,巴黎大剧院、英皇大剧院、莫斯科大剧院、马林斯基剧院及欧美诸多芭蕾舞大团和芭蕾舞大戏都在中国登陆过,芭蕾艺术的繁花似锦在我们眼前一览无遗。然而今天回眸《红色娘子军》,更夯实了心目中其璀璨夺目的芭蕾经典的地位。在《天鹅湖》中有《四个小天鹅》这样的名段,在《红》剧第四场中的《琼花、连长双人舞》同样诗意浪漫;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个家族的年轻人击剑决斗的音乐对抗强烈,而《红色娘子军》第四场《琼花、连长打靶双人舞》的音乐同样棱角鲜明。

  《红色娘子军》是中国民族化芭蕾成功建构的经典。曲作者将民族音乐元素和西方交响乐技术化为自己的音乐语言,下笔如有神,喷涌而出。全剧的音乐具有浓厚的交响性,为剧中多位人物塑造了性格鲜明、贯穿全剧的音乐主题,这些主题在舞剧戏剧性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调性上以不同的变体出现,如洪常青的主题从出场亮相时的明亮、英姿勃勃,到牺牲后战友们悼念时低徊深沉的变奏。琼花的主题也随着人物性格的成长,从反抗、愤怒转向思考与成熟。《红色娘子军连歌》也作为动机或以动机的变体在许多戏剧节点出现。第六场琼花在洪常青牺牲的大榕树下急切询问其下落的音型,与第一场洪常青在椰林中关切询问琼花身世的音型呼应,而后G大调上洪常青主题的喷薄而出是情感宣泄。《红》剧音乐中民族化的音乐素材与交响技法完美结合,海南音乐、彝族舞曲、广东音乐中的曲牌“小开门”等等,或配以功能和声,或配以五声性和声。

  “舞蹈是一种人造的梦游”,诸多西方评论家们以“力的对峙”、“力的运动”、“虚幻的力的意象”等概念来诠释芭蕾舞艺术,《红色娘子军》的舞蹈音乐正是这种意象的符号,给舞者以发力的启示。音乐是无形的,但由于有了节奏、节拍以及由此带来的重音构成的“动力性质”,成为舞蹈演员通过听觉而进行艺术再创作的媒介。从而完成了阿恩海姆所说的“力的行为”,给予了舞蹈以动态的支撑,舞蹈将“力的行为”通过肢体运动化为视觉行为。当晚中芭交响乐团在刘炬的指挥下,以鲜明的重音和精准的强拍给予舞蹈以强有力的律动支持。

  剧中所有的舞蹈编排都服务于性格发展和戏剧冲突,《女战士操练舞》、《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琼花、连长打靶双人舞》、军民联欢中的《琼花、连长双人舞》,这些编排都在反映娘子军的生活背景及人物的成长。《红色娘子军》拓展了双人舞的功能和语汇,西洋古典芭蕾男女双人舞的托举、缠绕、倾倒等动作,被应用于琼花与老四的对抗搏斗。西方芭蕾的发展趋势是交响性,而中国老百姓注重“讲故事”,即戏剧性。《红色娘子军》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但交响性没有被戏剧性遮蔽,没有陷入到哑剧的窠臼中。《红色娘子军》的交响音乐提供了交响编舞的基础,通过交响性思维逻辑,将现实生活元素进行艺术的抽象与概括,以高度舞蹈化的戏剧结构将哑剧成分降低到最小。

  性格舞被芭蕾大师福金看作是“最能表达内容的舞蹈”。性格舞在《红色娘子军》中不仅作为民族风情的展示出现,也赋予了推进戏剧进展的作用,例如《赤卫队员五寸刀舞》火热、彪悍而富有朝气、《黎族舞》体现了压抑的生活处境。性格舞不再是西方芭蕾舞剧中作为单纯观赏性的炫技拼盘,而是推动戏剧发展的组成部分。《红色娘子军》所有的舞蹈编排都具有精神内涵,因此,所有的动作与造型都突出人物的内心与性格特征,全剧从始至终摄人心魄。琼花与老四搏斗时的挥鞭转,洪常青就义前的旁腿转,这些芭蕾艺术中的标志性技术动作,都融合在剧情中,尤其是琼花的“倒踢紫金冠”,成为她反抗性格的标志性“主导动机”。这种编排理念如同我们京剧艺术中武生和刀马旦等“武场”表演,都是随剧情所需而设置,这是我们民族的舞台艺术欣赏习惯。

  在《红色娘子军》中,以中国民族舞蹈为代表的东方舞蹈文化理念与以芭蕾为代表的西方舞蹈文化理念相交与相融,两者都是高度规则化的艺术形式,因此具有高度的经典性。《红色娘子军》在以腿部和足尖的技术基础上,上肢添加或置换为中国古典舞、戏曲甚至是武术中的手臂程式化动作,例如老四的《拳术舞》,最为典型的呈现是第二场洪常青的大刀舞。这次演出我欣慰地看到,像佘兆环这样的青年演员,在以横空出世、天马行空之势完成凌空跃、变身跳等动作的同时,也传神地掌握了大刀舞中洪常青这个角色所需的“手眼身法步”,这就是经典的传承。抽掉了民族性的舞蹈是没有生命力的,《红色娘子军》在中国民族文化的浸润中,将西方芭蕾技术化为自己的语言,民族性与经典性具在,东西方艺术完美结合,好听好看,从而发出璀璨的光芒,自豪地冠以“中国芭蕾舞剧”。

  当年所谓八个“样板戏”中,唯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现在拿出来复排仍然场场爆满,并且走向世界舞台。如果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当年作为奇迹诞生,那么现在她作为经典流芳于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