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歌唱艺术表现管窥

来源:艺术教育   编辑:于洲   2016-09-30 16:10:00   作者:于洲

  我们经常见到这种情况,有些歌唱者的嗓音无可挑剔,演唱技术也很不错,但他的歌唱并不感人,原因就是演唱中尚缺少一个最重要的东西——艺术表现力。歌唱者不仅要掌握精湛的歌唱艺术,还必须掌握歌唱艺术表现的理论方法,提高艺术表现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全部歌唱技术应当为艺术表现服务,同时歌唱艺术表现又必须依靠全部歌唱艺术的支持。歌唱艺术表现是以歌曲为蓝本,对于歌唱者来说,艺术表现是从理解歌曲和处理歌曲开始的。因此,歌唱者必须紧紧围绕和依靠歌曲进行艺术表现。

  一、理解歌曲

  对于一首歌曲怎样去理解往往被歌唱者所忽视,许多歌唱者总是拿来歌曲后只作简单的分析了解,就上台演唱。这种习惯很不好。演唱者要深入地理解歌曲,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通常我们把理解歌曲分为歌词和歌曲音乐两个部分。

  1.歌词的理解

  歌词一般都是由各类诗词构成。歌词题材十分广泛,叙述和描写的内容较丰富。有民歌、民谣,其类型多种多样。不管歌曲的题材、内容和类型如何,一般作为歌词来说都是寓意丰富、语言上口,容易歌唱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歌词之前要了解歌词的这些特点,了解词作家的生平,歌词的写作背景。在歌词内容的学习上,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一般了解,要清楚地知道词句的内涵和内在联系,进而对歌词内容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同时,要把握歌词的主题思想,熟知词作的基本情调和艺术特色,并对歌词的文学形象进行深入地分析。有些歌词是以叙事为主,是在叙述故事或事件的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而有些歌词是以抒情为主,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者字里行间,渲染着某种气氛,表现了某种思想情感,营造了某种意境,塑造了一种文学形象。对此我们均须予以区别。对歌词的学习,要强调准、深、透三个字,达不到这个要求,就很难说明真正理解了歌词。

  2.歌曲音乐的理解

  要想理解歌曲音乐,应当对于音乐的结构形式和内容有所了解。音乐是运用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织体、配器及曲式等作曲手段以及使用重复、模进、扩展、紧缩、对比、衬托、倒影、协和、不协和、转调、离调、倾向、解决等创作手法,来表现音乐的运动形式。音乐形象实际上是人的情感形象,音乐的内容就是情感,歌曲的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运动来表现作曲家内心情感波动变化的,同时作曲家在情感直接抒发过程中,也寄寓着自己的某种思想和审美理想。对此歌唱者应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而歌唱者对于歌曲音乐构成主要因素的一般特征也要有所了解,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去对具体歌曲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能深入地理解歌曲。

  二、处理歌曲

  “处理”就是对歌曲歌唱的安排,歌曲处理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歌曲本身作适当处理;二是对歌曲歌唱技巧作相应的设计。

  1.对歌曲本身进行处理

  歌曲作为歌唱的蓝本,作者在主要方面自然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而在一些具体方面需要演唱者进行处理。歌曲本身处理也分词、曲两个方面。对于歌词来说,可处理的部分很少,因为歌词是不能改动的,歌词改动词义就会改变,这是不允许的。而歌曲音乐部分处理则不同于歌词,它可处理的部分比较多,处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歌曲的音符,原则上不能动,但是在结尾时为了促成高潮,将原作的音符升高演唱,或适当改变一下旋律,适应歌唱者的实际能力,这种处理还是常见的。

  作曲家对于歌曲曲调的基本速度和力度的改变,总是要在曲谱上标明,一般用意大利文或中文写在曲谱相应的位置上。但是究竟用什么速度才符合作曲家的要求,这不能用节拍器来作一个死的规定,应以演唱者根据自己的表现并按照曲谱的要求确定,作曲家要求在这里渐慢或渐快,演唱者却在另一处渐慢或渐快,其效果好就应该允许。在歌曲速度处理上可以多种多样,但是绝对不可以将歌曲的基本速度作面目全非的改变或将一个统一的速度,搞得忽快忽慢,支离破碎。

  当前,的确有部分不严肃的演唱,将一些庄重、速度沉稳的严肃歌曲,用流行唱法使用较快的速度油腔滑调地进行演唱,使人啼笑皆非,这种演唱完全破坏了歌曲的艺术形象,背离了歌曲的思想情感基调,是歌曲处理上的失误。作曲家对歌曲都要有一个基本的力度要求,如进行曲,力度较强。而抒情歌曲力度则相对较弱。歌曲旋律不同,在力度上会有规律性的变化,如向高音进行力度较强;反之,向低音进行力度较弱。此外作曲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还会在歌曲不同段落、不同地方做特殊的力度变化的标记。对于歌曲在力度上的要求,演唱者原则上应当遵守。但是,演唱者在不违反歌曲力度的基本要求和作曲家意图的前提下,是可以作相应处理的。总之,歌曲的音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处理时要全面安排,而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要服从音乐处理,达到最佳的音乐效果。

  2.歌曲演唱的技巧处理

  歌曲演唱的技巧处理,首先要进行歌唱的语言处理,根据歌词和歌曲基调来确定咬字、吐字的方法,用强喷口还是弱喷口要有所选择,为了使字词清楚、准确,对难以听清的部分要重点加以分析解决。语言的处理不仅要解决字清义明的问题,还要解决语言的语气、语调、语势和风格特点等。歌唱语言是音乐化和夸张的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很多歌唱者往往忽视了歌唱语言的处理,因此听众觉得歌唱声音美好,但语言不亲切,没味道。尤其是一些唱“美声”的歌手,容易出现这个问题。由于歌唱艺术是音乐和语言有机结合的艺术,演唱歌曲时首先对歌唱语言进行处理或安排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作发声技术上的处理。这主要是根据歌曲风格的不同,适当地调节发声机能,以适应不同歌曲演唱的需要。如美声歌唱者唱民歌时,虽然仍要保持美声的基本特色,但也可适当减少一点声道伸展与打开的幅度,在中低声区可以多用一点声带的重机能。这样声音就会比较靠前,民歌的味道就会多一些。但是适当调整发声机能,不能破坏了发声器官正确而协调的运动状态,否则就会影响正常的歌唱艺术表现。对于歌曲演唱,在用声技巧上的处理,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技巧水平和歌曲的需要而定,如果自己在用声技巧上掌握得比较全面,水平也较高,但所演唱的歌曲对用声技巧的要求却不算太高。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又有利于歌曲的二度创作和提高艺术表现力,可以在歌曲演唱中特别安排一些高难度的用声技巧。既充分发挥了歌唱者的技巧水平,又极大地加强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相反有些歌曲要求的用声技巧很高,而目前歌唱者的技巧水平还难以达到歌曲的要求,这时歌唱者可以考虑将个别高难技巧改用一般技巧进行演唱,这样肯定影响歌唱的艺术表现力。作为歌唱者应尽量在其他方面加以弥补,将这种影响面降到最低点,虽然这种处理有损失,但比硬唱高难技巧出现破音或失误要好。

  总之,无论对歌曲本身的处理,还是对歌曲演唱技巧的运用,从总体上看还属于技术性的工作,而对歌词的理解与歌曲音乐的理解,则为歌曲的二度创作和歌唱艺术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成功的歌唱者,必须深刻了解和掌握歌唱艺术表现的基本内容,懂得全面地理解和处理歌曲的重要性,才能完成歌唱艺术表现的任务,使自己的歌唱真正具有艺术表现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