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马斯内(Jules emile Frederic Massenet1842—1912)

来源:   编辑:乐音   2013-07-12 15:19:00

  朱尔.埃米尔.弗兰德里克.马斯内(Jules emile Frederic Massenet),1842年5月12日生于世代居住在法国卢瓦尔省靠近圣艾蒂安蒙托乡间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为拿破仑时代的工兵士官,退伍后在故乡开镰刀工厂。1847年马斯内6岁时全家移居巴黎,他的母亲教钢琴课补助家庭费用。马斯内自幼跟母亲学钢琴,11岁入巴黎音乐学院,1860年从A.托马学作曲。在学期间他已多次获得学科奖,1863年毕业时,以一首康塔塔《大卫.里基奥》大合唱获得罗马大奖,从而得以到意大利进修三年。这时他已经在歌剧院乐队中担任打击乐的演奏员,并在咖啡馆里演奏和教课以维持生活。在罗马留学期间他拜访了李斯特,李斯特给他介绍的钢琴学生穆勒.桑塔.玛利亚后来成为他的妻子。期间他曾数次访问欧洲,并在罗马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埃斯梅勒尔达》,同时还创作了《音乐会序曲》、《追思曲》等。1866年回到巴黎。1867年他的《第一管弦乐组曲》在巴黎演出,同年巴黎喜歌剧院上演他的第 2部歌剧《姑婆》。在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托马对他的影响。在这期间他还作有歌曲套曲《四月诗篇》和《纪念诗篇》。普法战争时马斯内服兵役。战后帕德卢管弦乐团演奏了他的第 2组曲《匈牙利情景》,巴黎喜歌剧院演出了他的第 2部喜歌剧《巴赞的唐塞扎尔》(1872),获得成功。从1873年起,马斯内的戏剧音乐作品,如《艾林尼》、神剧《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夏娃》等,都赢得了公众的承认。当时法国以妓女故事为题材的戏剧风行一时,马斯内连续写了几部这类题材的歌剧,其中《苔依丝》(1894)达到了这类歌剧的高峰。

  马斯内在早期写的一些歌曲中就表现出擅长抒情的特点,在后来的歌剧创作中,逐步形成了戏剧性和抒情性相结合的个人风格。他的歌剧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的形象。他善于发现适合自己创作个性的东西。当他选中题材以后,就不怕重复,毫无顾虑地写下去,马斯内所塑造的女性,其原型都是当时的资产阶级生活圈里的妇女。她们娇媚脆弱,常常是忏悔的沉沦者、上流社会的交际花、渴望安谧的家庭幸福的人,在与资产阶级的伪善斗争中,被迫放弃了希望、爱人、生命,以悲剧结局。马斯内对女主人公的刻划深刻而细腻,善于以动听的旋律描绘出她们变化的内心世界,所以人们赋予他“洞察女子心灵的诗人”之美称。

  1878年马斯内被委任在巴黎音乐学院创办作曲班,G.夏庞蒂埃、C.科什兰、F.施米特都出自他的门下,1884年巴黎喜歌剧院上演了他的歌剧《曼侬》,从此他成为法国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此后他又写了20多部歌剧,其中最著名的除上述的《苔依丝》外,还有根据J.W.von歌德的题材写的《维特》(1892)、根据A.都德的题材写的《萨福》(1897),还有专为俄罗斯歌唱家夏里亚宾创作的歌剧《堂吉诃德》(1910)等。

  马斯内的笔头很快,是一位多产作曲家;除了偶尔写些器乐作品和歌曲外,他的活动领域在于歌剧,主要是喜歌剧,在马斯内的后期创作里,特别他一生中的最后二十五年,不但没有扩大自己的艺术思想视野,在戏剧效果和表现手法方面也依然如旧,因此他的大部分歌剧虽然轰动一时,过后大都被遗忘。但即使如此,他后期创作中的歌剧《苔依丝》(1894年) 、《萨福》(1897年)和《堂吉诃德》(1910年),还是很有意思的。马斯内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但他对法国音乐的影响几乎没有延及二十世纪,人们总是尊他为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天才代表者。另外,马斯内还是创作曲调的天才,他注意从民歌和前人的作品中汲取适于自己创作个性的各种因素,形成优美典雅的风格。《苔依丝》中的《沉思曲》,古诗剧《复仇女神》配乐中的《悲歌》,都是最受欢迎的歌曲。他的和声语言独具特色;在配器上他为独唱和重唱寻求一种特殊的管弦乐色彩。从他的许多创作中可以看出,马斯内是上承C.古诺、托马,下启印象派的重要人物。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歌剧 《苔依丝》中之沉思曲(Meditation From Thals),其为马斯内的歌剧苔依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苔依丝沉思曲”,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马斯内的代表作品。歌剧《苔依丝》作于1894年,剧情为一个宗教故事,发生在公元四世纪的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名妓苔依丝由于受到修道士的感化,终于摆脱了花天酒地、纵情享乐的世俗生活,而皈依宗教。苔依丝在修道院里获得了宁静,同时也彻底失去了人间的欢乐,最终她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人世。这段间奏曲表现了苔依丝厌倦世俗,而产生通过信仰宗教来求得解脱时的心态。这一优美的旋律,除用做间奏外,在剧中也经常出现,以提高剧中气氛。乐曲结构简单,为虔诚的行板,D大调,4/4拍子。乘着清澈的分散和弦的伴奏,主奏小提琴奏出了著名的抒情性主题,这一主题在原歌剧中出现多次;在中间部,旋律的展开与变型极富有热情,经过更快而激动的变化之后,再度出现最初的旋律。结尾是以G弦逐渐减弱音力,以泛音的微弱音响慢慢消失而结束,全曲始终流露着一种虔诚的宗教色彩。

  马斯内在三十六岁时(1878年)便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是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1876年,他已获得荣誉勋位,1899年,又获得二级勋位。1912年8月13日,马斯内逝于巴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