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三百万,誓让乡村换新颜——记新时代乡村振兴“领路人”夏甸泥湾子村支部书记王学林

2019-02-15 16:09:00 来源: 今日招远 作者:

  300多万,这不是一个公司的盈利收入,这是一个村支部书记从自己腰包里掏出来给村里做建设的钱。

  这300多万,变成了现在村里四通八达上山下田的硬化水泥路,变成了通到地头的水利设施,变成了泥湾子美丽的村容村貌,更变成了 泥湾子人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这是泥湾子村与村支书王学林的故事,普通却真挚,平凡却温暖。

自掏腰包三百万,誓让乡村换新颜——记新时代乡村振兴“领路人”夏甸泥湾子村支部书记王学林

  勇担当 报桑梓 情系家乡肩重任

  王学林出生于招远市夏甸镇泥湾子村,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乡镇水利站、招远市第二五金厂技术员、招远市齿轮厂企管办主任、招远市安装公司计划预算科长等。担任村支部书记以前,主要从事工程技术研发和技术管理工作,带领下岗工人成立了招远市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王学林勤勤恳恳曾获得了全省“工友创业”先进个人 烟台市“创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在2014年,正当他事业干得风风火火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回村参加两委换届选举。

  决定源于一次对话。

  “我2013年回家,那时候晚上天黑村里漆黑一片,我和我们村支书聊天,说到装路灯,书记说这是今年要做的2项实事,你看你回来捐款给这捐款给那,要不你回来带咱村民干事致富吧。”老书记的这番话王学林听到了耳朵里,更听到了心里。长年在外经商的王学林,每每回到村里,看到村子破败凋敝的景象,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难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那份义不容辞的为民情怀让他时刻关注着泥湾子村的发展与振兴:对于这个村子的落后混乱的状况,决不能不管不问。

  “你公司办这么好,回去接村里烂摊子干嘛?”“当了村干部,你不是当官你是给自己添心事,有这功夫陪陪老婆孩多逍遥自在”……面对朋友家人的反对,王学林自己也犹豫了,但他犹豫的是离开村这么多年,不熟悉村子管理运作模式,我能干好吗?

  虽然王学林在外多年,但这个养育了自己的村庄时时刻刻牵动着他的心。在他当选之前,就经常为村里捐钱做基建:2004年为泥湾子村捐资5万元硬化进村路面4000㎡;2007年为泥湾子村捐资5万元将村东小水库清淤扩容1倍以上;2009年为泥湾子村捐资15万元硬化连村路和主街道2000㎡、加固桥梁1座……到2014年,他8次捐款达40多万元,为父老乡亲办了近20件实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4年8月,王学林不顾家人和亲戚的反对,毛遂自荐,毅然回村担任了村支部书记。如今,王学林的肩上除了感情更多了一份责任,他带着初心回到了泥湾子村,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彻底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从此,泥湾子村走上了持续、飞速发展的道路。

  在其任职的短短4年时间里,他带领一村百姓,用学习改变落后思想,用行动改变贫困村貌,治水、修路、发展……一件件实事,他都办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自掏腰包三百万,誓让乡村换新颜——记新时代乡村振兴“领路人”夏甸泥湾子村支部书记王学林

  建班子 聚民心 全村下好一盘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一个村庄是治还是乱,是弱还是强,有没有一个能干的带头人,有没有一个团结有力的两委班子至关重要。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只有把村两委班子团结起来,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好,才能带领群众致富谋发展。”谈到村子的发展,王学林有自己的想法。

  上任后,他挨家走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找准了至月泥湾子村发展的症结,大胆提出了“以加强班子建设为抓手,以刹歪风树正气为切入点,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打造平安、文明、富裕村庄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并面向广大党员干部郑重承诺:“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

  从此,泥湾子村党员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我们规范党员管理,抓好党员发展工作,用了3个月时间,重新建起一套两委班子,把群众基础好、有能力、干实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班子中委以重任。”王学林说,在此基础上,村里每月召开1次的党员会,每半年召开1次全体村民大会,他们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无论大事小事一律公开透明,让党员干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村民们全都参与到村里大小事儿中来,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只有发动村民,激发出大家建设村子的热情,致富奔小康才不会是句空话。

  “争创市级党建示范村”是王学林定下的新目标。他们着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民型干部和富民型党员,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事事分责,层层问责,惩罚严明,条理分明。贯彻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制度及村干部坐值班制度,实行“党务、财务、村务”全面公开,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如今,一个勤政廉洁的村两委班子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自掏腰包三百万,誓让乡村换新颜——记新时代乡村振兴“领路人”夏甸泥湾子村支部书记王学林

  道路通 百业兴 街巷硬化全覆盖

  王学林天天想着怎么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通过走户交谈,他发现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生产设施,生活条件。只有改善生产条件,才能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想要富,先修路。”可村里没有集体收入,等上级拨款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于是王学林决定自己来掏钱硬化这主街600米,预计费用20万。

  2015年春天,大街小巷的机械轰鸣声,唤醒了这个沉睡的村庄。泥湾子村开始修路了!

  这之前,泥湾子村真是名副其实的“泥湾子”,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下雪下雨一裤腿的泥。王学林挽着裤脚,踩着泥路,挨家挨户地听取意见。东家长西家短,他跟大家聊聊这路要怎么修,要修成什么样。一本厚厚的“修路日记”写满了村民的喜悦与期待。

  村民们的喜悦与期待既是他的动力也是压力。在走村入户时,他看到村里胡同里,秸秆、废料、堆得满满当当,不仅不好看,老人孩子出门回家都不方便,村民们也热切地希望路修到家门口。

  看着村民们期盼的眼神,王学林许下承诺:“只要把自己房前屋后的乱圈乱占及三大堆清理了,村里就负责硬化!”就这样,最初硬化主街600米的打算变成了全村硬化13000平方,总投资20万的计划也就变成了仅硬化道路这一项就花费120万的大工程。

  泥湾子再也不是“泥”湾子了。现在不仅主干道和家家户户门前13000多平方硬化完成,连上山下地干活的路也全都变成了水泥路。村内环境卫生脏乱差和雨雪天出行不方便这些老大难题得到彻底解决,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生态文明新农村。

  看着村里变美了,村民高兴了,这位当家人也越来越有干头:捐资2万元为村安装监控设备,保障了全村平安无盗抢现象;2016年捐资5万元新上纯净水设备让村民免费喝上放心水;捐资3万元新修村碑1座;筹资10多万元改造村内办公和红白喜事场所,让老百姓有了休闲娱乐场所……

  如今泥湾子村的美随处可见。气派的东风大桥,拐角的垃圾堆变成了小花园,垃圾场建成了休闲小广场,就连老房的墙壁,也独具匠心地粉刷起来,一幅幅精美文化墙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经过悉心装扮的泥湾子村风景如画,越发像个世外桃源。“想不到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学林真是我们百姓的好书记!”一位普通村民道出了全村百姓的心声。

自掏腰包三百万,誓让乡村换新颜——记新时代乡村振兴“领路人”夏甸泥湾子村支部书记王学林

  筑堤坝 兴水利 “生命水脉”漾田间

  “咱村的水利项目今年见成效了!今年全村产粮一百多万斤,比去年多了近一倍!”看着家家户户满仓的粮食,王学林骄傲地说。种粮大户李海凤满是喜悦:“今年我们家光玉米就装了36个粮仓,一个一千四五百斤,比去年多了10个,这都是我们村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的功劳。”

  站在村头俯视,6个大小不一的水库将这个仅有100多户人口的小村庄包裹在蓝绿色的怀抱中。7个扬水站、覆盖到田间的灌溉管道和遍布田间地垄的出水口,处处可见“生命水脉”。

  在丰收的喜悦之余,泥湾子村人还都清楚地记着2015年的那场大旱。

  泥湾子村是农业村,村民收入靠种苹果、甜瓜等果品,还有花生、小麦,可以说是靠天吃饭。持续干旱大家都急了。村里立即召开村“两委”成员会议,寻求解决办法,挖旱坑、清淤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在王学林急得团团转却只能干瞪眼的时候,村里一位老干部支了一招说,可以从莱州氟石矿矿井引水,可是费用太大。王学林一听,这是个好主意,他找专业的人论证了可行性,一刻都不敢耽搁犹豫,立即与矿上进行协调后,购买管路、水泵,安排挖掘机和工人连夜赶工,成功为百姓灌溉引来了充足水源。

  当时有人说,这引水的25万不是小数啊,书记怎么从自己家拿钱给村里眼眨都不眨。王学林说,他当时也没多想,真的就是只要村里好,村民吃得上饭就行了。

  引水虽解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可要想解决用水难题,长久之计还是要兴修水利,增强农业后劲。

  2016年,泥湾子村对上争取资金近300万元改善村内水利设施和低压线路,其中包括4座水库清淤扩容,新建7座扬水站,安装7000米供水管路,新建1个配电室,新上2台变压器,新建东风大桥1座,交通桥3座,硬化上山路1千米,新修上山路3千米,改造村内低压线路等。

  而今,泥湾子的水利工程建到了田间地头。王学林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将村里水库清淤扩容、合理规划,现在泥湾子村大大小小水库共6个,全部配有电气设施,看着这蓄满了水的水库,村民们对好日子的向往也有了底气。

自掏腰包三百万,誓让乡村换新颜——记新时代乡村振兴“领路人”夏甸泥湾子村支部书记王学林

  念初心 期来日 以梦为马步履不停

  时值岁末隆冬,为了让村民能早点用上沼气,泥湾子的民心工程沼气项目还在加班加点地赶工期。

  “以前需要自己购买木头或者收集庄家秸秆回来烧火做饭,等通上沼气后只要打开沼气灶开关,10多分钟就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饭菜。沼气池不仅节能环保,更让俺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以后门口没有柴草乱堆乱放,就变得干净整洁了。”谈到村里正在建设的沼气项目,村民王家述高兴地说。

  今年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村里建设4个150立方米的沼气池。沼气池利用村南养猪场的猪粪和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建成后能满足全村105户村民的用气需要。

  现在的泥湾子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但这位书记还有着新的规划,这个想象不是关于自己的荣誉、不是关于村庄的面子工程,而是关于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关于家家户户的好日子。

  建个养老院,是他未实现的梦想之一。

  “现在留在村子里的大多是老人,我把老人们照顾好,也能让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安心奋斗。”王学林说,“冬天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供暖。我想建个居家养老院,村里集中供暖,让老人们可以温暖过冬。养老院建成酒店式的,屋里有暖气有卫生间,有活动室,有棋牌室,还有专门的小厨房为老人准备饭菜……”王学林说着这些在他脑海里已回想了千万遍的打算,他相信实现让老人们在村里能安享晚年的梦想并不遥远。

  眼前的绿水青山,更隐藏着未来的金山银山。发展生态农业,是他的第二个梦想。

  “我们村山好、水好,无污染,种出来的瓜果粮食味道就是不一样。”王学林介绍,今年村里试种的几亩生态小米和小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以后将慢慢扩大规模,以点带面,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

  王学林是个有梦想的人,心中装着山川,装着群众,以梦为马,步履不停。

  这个泥湾子走出去的高材生,现在成了泥湾子的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泥湾子旧貌换新颜,村民们的质疑变成了发自内心的欣喜与拥护。

  4年300多万!用常人的观念看待这位村书记,有人会问:在这个社会,他属不属于一个特例?他自掏腰包为村做建设,到底图个啥?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夏甸镇泥湾子村支书王学林以实际行动给出了坚定的答案:公司的钱是从社会上赚的,最后也要回馈给社会,共产党人都有这样一种情怀。要是不干我就不回来,既然回来了我就要为群众干出实事来。为了党员的承诺,为了父老乡亲的期待,我就得尽心尽力,倾我所有也在所不惜。

自掏腰包三百万,誓让乡村换新颜——记新时代乡村振兴“领路人”夏甸泥湾子村支部书记王学林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鑫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