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烟台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便民 │ 女性 | 爆笑 | 导航 | 短信 | 彩信 | 论坛

  

首页| 新闻 | 烟台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便民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 健康 | 人才 | 维权 | 图片 | 论坛

无标题文档
烟台概况
城市建设
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
物产资源
城市名片
友好城市
 
港城旧事
烟台大记事
烟台古迹
典故传说
烟台风俗
工艺美术
文学作品
文化遗产
旅游景点
休闲娱乐
风味特产
烟台美食
烟台之最
数字话烟台
成功访谈
历史人物
当代名家
   
烟台风光
烟台印象
烟台老照片
   

  您的位置: 烟台大事记

烟台文化百年盘点

2006-07-17

  自1862年辟为山东首先开埠的口岸以来,西方文化的流入,与传统文化相融汇,使得烟台的新文化涓涓成流。文明戏上演、钢琴教学、西画普及、舞蹈流布等等,都为山东省首倡地区之一。继后,胶东根据地、解放区创演京剧新编的历史剧,为京剧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种文化事业日趋繁荣,有关艺术团
体出访亚欧美各大洲、考古发掘出号称“东半坡”的长岛北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烟台市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模范市”称号等等,都为烟台文艺百花园增辉添彩。 记住这些吧。今天,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回首过去百年,可能会发现,它们构成了最醒目的路标。

  戏剧:话剧京剧相映生辉

  本世纪初,一种舍弃唱、念、做、打,讲白话、穿西装的“新剧”很快被刚刚剪掉辫子的黎民百姓所接受。此后,中国话剧一发不可收拾,逐步取代了传统戏剧对市民的吸引力。这个时候,烟台的话剧也勃勃发展起来。据《烟台文化志》记载,1911年,刘艺舟等话剧演员在烟台登台,继后,于1946年形成高潮。置身于解放区的烟台市人民中,学演文明戏(话剧在当时称文明戏)成为时尚。1946年8月至12月有8个话剧团体,演出了近30个剧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烟台市文工团及烟台话剧团等专业文艺团体除上演全国流行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年轻一代》、《雷雨》、《艳阳天》等名剧外,还编创上演了《智擒美女蛇》、《在S城的日子里》等大型话剧。烟台成为山东省话剧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戏曲也并不因历史的引退而甘于寂寞,它时刻提醒话剧不应对它的长处视而不见。烟台戏曲的发展源远流长。据记载,在胶东民间艺人中,世世代代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语:“先有秧歌后有戏”。这言中了戏曲艺术由初级到高级的衍变过程。进入20世纪初,胶东民众常在年节及庙会期间“办耍”凑班演戏,流动艺人亦搭班沿城乡演出。30年代后,烟台戏曲特别是京剧改革实践活动中,涌现了不少文艺人才和优秀作品。自1940年前后就编演革新京剧,1942年后,一批新戏剧作品如《闯王进京》、《关羽之死》等相继问世。有的被选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为我国京剧改革提供了经验。1983年烟台京剧团赴印度、缅甸访问演出,1989年赴拉美六国访问演出,1990年赴西班牙、葡萄牙演出,将京剧艺术介绍到国外。1995年10月,烟台京剧团排演的大型近代史京剧《甲午恨》参加了山东省第五届艺术节演出,获演出一等奖。同年,《甲午恨》获中宣部“五个一精品工程”提名、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特别奖。1999年,烟台市京剧团演员董翠娜获全国京剧“梅花奖”。

  文学:激情倾诉乡土本色

  20世纪有它独特的光彩,因为它实现了中国文学几千年来的一次重大转型。这是由古典到现代的转型,是从较单纯的一国文学到“融合中西”的转型。这百年文学,以救亡、兴国、启蒙、反思、思想和艺术的现代化为主要特征。 “五四”运动后,烟台开始有新诗萌芽,此后逐渐兴起。40年代后期,涌现了许多较好的作品,这种传统延续到建国后。严阵创作出版的诗集《琴泉》、《花海》等,先后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孔林诗集《一束芙蓉花》、包干夫的诗集《初航集》、鲁艺的诗集《莫忘本》等流传较广。董均伦、江源合作出版的20多部民间文学集《匠人的奇遇》、《石门开》、《玉仙阁》等,是人们相互传读的佳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烟台的小说、散文、影视等创作,日渐繁荣,并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萧平195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海滨的孩子》,获1980年第二届全国少儿文艺创作一等奖;王润滋创作的短篇小说《卖蟹》、《内当家》,分别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矫健创作的《老霜的苦闷》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人仓》获1983和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一些流传全国的名著如曲波的《林海雪原》、冯德英的《苦菜花》、慕湘的《晋阳秋》等声名远播。杨朔出版的《杨朔散文选》和峻青的《欧行出简》以及王一地的《在广阔的道路上》、张岐的《灯岛》等都被人们称道。 进入90年代后,全市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到1995年底,全市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0多万字以上。其中,林深的《吃城》获全国第四届百花文学奖。卢万成的长篇小说《男人的海》和短篇小说《内当家的死》、《芝罘旧夕阳》,马海春的短篇小说集,滕锦平的中篇小说集《蜕》,姜利国、孙秀山的报告文学集《乡村笔记》,于雷娃的短篇小说集《红草地》,陈占敏的长篇小说《沉钟》、短篇小说集《昨夜月光》、《陈占敏短篇小说选》等作品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 “五四”运动之后,胶东出现《喊客来》等文艺期刊。抗日战争期间,《海涛》、《突击》、《文化防线》、《战时儿童》等诸多刊物在胶东问世。解放战争期间一些文艺专刊如《胶东文艺》、《胶东文化》相继创刊。建国后,胶东创办了专业期刊如《胶东文学》等。

  美术:齐头并进群山争秀

  烟台民间美术较为普及。特别是胶东剪纸,其剪刻技艺及所成虫鸟、风景、花草等,变化万千,栩栩如生。烟台开埠后,这种技艺被外国传教士发现并利用,曾成立剪纸厂,把剪刻艺术品销售海外。胶东剪纸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分别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数次编发专集。烟台民间剪纸的种类有炕墙花、天棚花、面缸纸斗花等10余种。曲青棠的《剪窗花》、《闹元宵》,姜代玖的《胶东风情》、《农家乐》等分别获山东省优秀作品奖和中国剪纸协会一等奖及入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 烟台的中国画、油画、版画、年画、水彩画、雕塑及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也不断得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至1985底,共有70余件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华东美展、山东省美展并获奖。有10余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省美术馆收藏。1985年至1995年,又有近千件作品参加省级以上美展,370多件作品获奖和被国家、省、市所收藏。 中国画在烟台源远流长。1931年成立三友画社,有30多个社员参加。油画是烟台开埠后传入的,20世纪30年代较为兴盛。烟台雕塑进入80年代以后发展较快,芝罘海滨的雕塑作品《大海.儿女》、《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城徽等均有较鲜明的特色。 烟台书法作者的作品,自山之南的书法作品入选1980年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以来,刘同光、许光、刘显超、孙振民的书法作品入选1989年第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刘显超、刘同光、王义成、林光旭、孙振民等入选1992年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袁承光、宁兰智等人的作品入选1995年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世纪初,烟台曾多次举办美术作品展览。30年代烟台举办的美展有“慕泉淙个人书画展”、“雨顺书画展览”、“集古画展”等。新中国成立后,烟台的美术展活动较为频繁。80年代至95年,仅烟台市区就举办国内知名书画家作品展览20余次,海外有影响的书画家画展10余次,举办国内中青年画家个展、联展、邀请展130余次。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